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副刊充满时代的声音副刊的重要环节是评论,正如整个报纸的重要环节是社论一样。想一想吧,在我们的时代里,有多少事情值得议论、需要议论、应该议论啊!大而至于两个阵营的斗争,要议论;我们同帝国主义的斗争,要议论;建设社会主义的两条路綫、两种方法的斗争,要议论;先进思想同落后思想的斗争,也要议论;社会上一种重要现象出现了,到底是有利于社会前进还是不利于社会前进,要议论;人民生活中一种新的倾向出现了,是好的还是坏的,也要议论。小而至于一部小说的出版,一个传统剧目的整理,一部新影片的问世,也要  相似文献   

2.
红花绿叶“牡丹虽好,还须绿叶扶持。”在副刊编辑工作中,大约永远要记住这句话。什么是副刊上的牡丹——红花?从内容上说,就是那些宣传党的政策方针、表现时代精神、反映现实生活的稿件;从体裁上说,它们大体是杂文、评论、散文速写和别的文艺作品。它们构成了副刊的主体,它们是版面的支柱。副刊能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能不能准确地、及时地、有力地成为党的一个宣传武器,  相似文献   

3.
宣传马克思主义——革命报纸副刊的传统《从“晨报副刊”和“觉悟”的四十周年说起》也许可以这样说: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路线方针,运用副刊的特点来担当革命的宣传战线上的一支方面军,已经成为中国革命报刊的优良传统了。我们可以把这传统追溯到党成立之前的年代。“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传播的阵地,主要就是依靠报纸、杂志。然而当时党还没有成立,更不用说有自己的机关报。马克思主义者就先通过副刊来吹起革命的号角。  相似文献   

4.
要像蜜蜂采花莫学蜘蛛结网 1月28日人民日报副刊上发表了秦牧同志写的一篇杂文“百花甜蜜”。这篇杂文从蜜蜂酿蜜,谈到群众路线和工作方法,文情并茂,引人入胜。作者说:“蜜糖为什么这样甜?甜到可以经千百年不坏,甜到细菌无法在上面繁殖?原来,蜜蜂把所有花朵的最甜蜜的最精粹的东西都集中提炼起来了,这就使得蜜糖虽出自花朵,然而却远远地甜美得盖过所有的花朵了。”作者告诉我们:一切好的工作方法,那道理就同蜜蜂酿制百花甜蜜的道理差不多。例如农业上的“八字宪法”,就是党概括了全国农民的丰产经验制定出来的。要把副刊办好,我觉得也可以从蜂采百花的道理得到啓发。有人曾把副刊编辑比做厨师。一个具有高超手艺的厨师,能做出各种可口的菜肴,能照顾到各种地区,各种职业的人的口味,使得宾至如归,皆大欢  相似文献   

5.
“复兴散文”有那么几年,在我们的文学宝库里,散文好像突然绝迹了。翻开文学期刊,不是短篇小说,就是诗歌,再不然就是电影剧本;在报纸上发表的,样式更少,大抵都是记叙真人真事的通讯。只有在个别的报纸(例如“天津日报”),个别的副刊上,才偶尔能读到一两篇散文。读者们不满意这种状况。他们经常写信给报纸和杂志编辑部,提出这样那样的询问:“你们为什么不发表一些内容充实、文字优美的散文呢?”“为什么过去那些擅长写散文的作家们,如今都搁笔了呢?”在那些信里,好心的读者们历历地数着一些过去传诵一时,至今不忘的好文章,点着许多作家的名字,目的只是一个:希望再读到好的散文。作家们怎么样呢?他们各人有各人的情况。有的人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对新的生活,新的人物不那  相似文献   

6.
名副实不副到现在还有不少人把副刊称之为“报屁股”。有些副刊的编辑同志,听到这个不太雅的名字,就会有些不舒服,有一种低人一等之感,仿佛无端被人奚落了一通似的。我看问题出在两方面。言者是相沿成习,用旧的观点看新的报纸副刊;听者也是心中有鬼。副刊之被称为“报屁股”,也是由来久矣了。唐宋时代的“邸报”,大约还没有副刊,也决不会发表李白、杜甫和三苏的诗、或者柳宗元、欧阳修的散文小品。我国报纸最早的副刊,据说是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一日,上海的英帝国主义者办的字林西报上辟了一版叫“消闲报”的副刊;三年以后,上海同文报也开辟了“同文消闲录”。名曰“消闲”,  相似文献   

7.
组织稿件的几字诀要把副刊装点成花团锦簇的园地,需要编辑人的巧心安排;但是,光有巧心还不够,还需要稿件。巧妇尚且难为无米之炊,手头没有稿件的编辑,本事再高明,也编不出一期像样的副刊。所以,组织稿件,在副刊的编辑工作中占着很重的地位。这工作乍看起来不算复杂,好像只要多打打电话、多写写信就行,再不就多跑跑腿,登门拜访,不管效果如何,冲上门去再说。但是,久而久之,你就会感到这里面也并不那么简单。比如说,你打个电话给一位作者: “××同志,您最近能给我们写一篇文章吗? ”这个电话对他是意外的“袭击”,他也许正在考虑一个新问题,也许正在同别人商量一件什么事,也许正在开一个什么会,也许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一本新书,总而言之,没有任何关于写稿子的思想准备。然  相似文献   

8.
一报纸文艺副刊同专业化文艺刊物既同步发展,但又有区别。以我的理解是:起码有三个因素在制约它。其一是新闻性的制约,它以快速、迅捷地贴近和反映现实,关注读者的审美心理、情趣、思考热点及文艺建设事业的热点,与专业化的文艺刊物相区别;其二是文艺规律的制约,即副刊的言论、作品、信息除了新闻性外,又必须是以艺术为内容的,手段是艺术化的,并且有艺术审美效用的;其三是接受读者群的制约,这种制约的美学要求或者正如通常所说的“雅俗共赏”。这三维因素,将文艺副刊的质量基本作了界定,  相似文献   

9.
大学毕业来报社就编副刊,算起来差不多也有10年了.以前常听前辈老师们说,当编辑,尤其当副刊编辑难.许多年下来,遍尝个中滋味,现在要我说,也是编副刊不易.  相似文献   

10.
编辑手记     
  相似文献   

11.
编辑手记     
《中国典籍与文化》杂志自1992年改刊,迄今已经十年。承江苏古籍出版社通力合作,杂志2003年起改为国际流行16开本,纸张装帧均大有改观,权作是对自己十年坚持的鼓励,并借此感谢长期关注这份杂志的学界朋友和所有读者。 回首十年走过的路,虽然大家都只是客串做编辑,但无不尽心尽力,其间有欣慰,有遗憾,也有无奈。十年前改刊的初衷,是希望改变传统学术刊物刻板的面貌,摆脱读者数量日益萎缩的窘境。当时学界许多知名学者率先垂范,撰写内容生动、视角独特的短篇论文,予以呼应,赢得读者的广泛欢迎。但是作为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学术刊物,而且承担古典文献学科核心刊物的职  相似文献   

12.
编辑手记     
《新闻与写作》2008,(9):64-64
8月,北京终于迎未了全球期盼已久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从7年前申奥成功那一刻开始,北京就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为这一盛事的到来准备着、忙碌着。随着奥运倒计时牌上的数字一秒一秒地减少,奥运一点点地临近,北京上至政府官员,下至普通百姓,每个人的心都和奥运会紧紧地贴在一起。北京准备着迎接奥运盛会,准备着迎接海内外游客,更准备着迎接与奥运会随之而来的挑战——北京能否不负众望成功举办奥运会,中国能否在各个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3.
编辑手记     
《出版参考》2006,(3):1-1
  相似文献   

14.
编辑手记     
做报纸文字编辑,常随手记下不少改稿心得.或许这些内容有助于读者和作者了解一位编辑的想法,从中得到点滴启示,特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5.
编辑手记     
依惯例,每年第一期本刊皆以回顾起始,有承上启下、温故知新之义。开篇仍出自张志强教授之笔,全面而不乏重点,观之,从中是否能号得中国出版的脉搏,体察业界的些微变化。随后是条分缕析、别门别类的总结,教育、文学、经济、古籍等等,这种组合在以往是没有过的。进入分科,解析得更  相似文献   

16.
编辑手记     
1925年2月至6月,因使用化学胶水盗揭敦煌莫高窟壁画而臭名昭著的美国人华尔纳,再次率领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考察队来中国西北考察,而此时他已成了所到之处皆严加防范的对象,北京大学特派陈万里教授跟随考察队一同前往.陈万里将沿途所见所闻悉数收入笔端,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上世纪20年代大西北的社会图景.赵跃飞先生的《陈万里<西行日记>里的民国大西北图景》一文,以陈万里《西行日记》所述史料为主线,辅以华尔纳的考察游记及其它资料,尽可能地还原了上世纪20年代晋、陕、甘等地的社会风貌,读来饶有兴味.  相似文献   

17.
编辑手记     
  相似文献   

18.
编辑手记     
随着档案馆服务功能的拓展和服务对象的多元化,有关公共档案馆建设的讨论日渐升温,论者各说其是,这既反映出档案馆顺应社会发展趋势、自我完善的美好意愿,也映射出社会公众对公共档案馆的企盼。但在现有档案管理体制下,各级国家档案馆能否仅靠拓展公共服务功能就可以完成向公共档案馆的转变?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档案馆?丁宁先生的《公共档案馆,还是国家档案馆——基于政治与行政视角的解读》一文,选取了被人们忽略的视角展开阐述,或可对公共档案馆建设的讨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编辑手记     
《档案》2013,(2):1-1
驿站制度是中国古代交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中西经贸往来、沟通中西文化交流上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甘肃境内古驿道纵横,其留下的众多驿站遗址和极富驿站色彩的地名,为研究甘肃古代交通提供了田野佐证.张国藩先生的《话说陇上驿站》和何端中先生的《从悬泉置遗址和〈驿使图〉谈古代河西邮传》,以钩沉杂叙的笔法为我们展示了甘肃古代驿站的历史画卷,颇有趣味.  相似文献   

20.
编辑手记     
早春三月,春意又悄悄走近,《出版参考·新阅读》伴您度过了三载书香岁月。编辑们因读者而自豪,因书香而满足,书因读者而传承,读者因书而雅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