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竞技体育领域中不断出现服用违禁药品、假球、裁判不公、看台观众暴力等违反伦理道德的现象,造成了竞技体育伦理价值的失落.为了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长足发展,重构失落的体育伦理,促进其价值回归,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体育伦理道德风尚刻不容缓. 1竞技体育伦理价值的意蕴 1.1 竞技体育蕴涵了真、善、美统一的伦理价值 在哲学上,"真、善、美"的定义是一个长期争论的话题.一些人认为"真"意味着认识符合实际;"善"指的是善行,即人的行为对群体所具有的价值;"美"涵指使主体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愉悦的体验.还有人认为"真、善、美"分别指的是人们常常提到的知识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现代竞技体育具有多种美学特征,悲剧和崇高美是竞技体育美学的重要特征。同时,竞技体育美又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这种美在竞技体育中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3.
竞技体育的审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技体育的审美功能主要指愉悦性功能和功利性功能,它既可以带给人们审美的感情愉快,又可以调节人的社会行为.本文运用美感心理的一般规律,对竞技体育的审美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体育是一项追求美的运动,当代竞技体育借助美学来丰富和发展自己,使其更具有观赏和审美价值,这已是毋庸置疑的一种新趋向。本文试图根据体育美学理论来探讨篮球的审美学,在蓝球竞技中去努力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以进一步提高篮球的审美和观赏魅力,促进篮球向更完美的方向发展。篮球具有许多审美因素,篮球之美,自有它的美学特征。一、战局莫测、蕴含魅力比赛的胜负,常常在最后一秒钟方见分晓。胜负未知,给人们以期待和思念,它是一种魅力、一种乐趣和一种心理需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视机以及各种新型可视性大众媒体的普及,体育就不再纯粹是体育界内的事情了,而变得越来越复杂.体育的审美化、商业化、大众化、普及化、宗教化等现象一出现,不仅给竞技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竞技体育的科学研究划出了一个遥远的蓝图.这种蓝图是一种诱惑,更是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竞技体育中所体验的具体事实为基础,就竞技体育美的本质、特征和形式等进行归纳研究。 1 竞技体育美的本质竞技体育美是以人体及人在运动实践中的自身美,通过动作来显示和创造的美。在显示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反映出人与自然界的抗争,与自身阻力的挑战,人永远进取的精神。运动中人们表现出的意志品质,胆略气魄和技能技巧等,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自身外化。显示出人的创造性才能和智慧。体现出人的本质力量,即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体育在蕴涵着以竞技形式表现的美的气息情趣中,既包括人的感官愉悦,又具备或悲怆或激昂的灵魂启迪,使人于竞技的失败与胜利的同时,真切地感受到体育带给人类无与伦比的美。近年来,从美学角度审视体育的内在涵义,进而深刻地把握体育悲剧所涵益的审美价值者,实属凤毛麟角。今刊出此文,旨在探讨体育竞技中悲剧的魅力所在,从而使更多的人真正意识到体育那种撼人心魄的力量从何而来,抑或象作者在文中所说的:只有“获得悲剧美感的人,才能抓住体育的深刻。”  相似文献   

8.
体育美的崇高表现在体育运动、体育精神和体育观众三个方面。体育美的崇高是社会美崇高的表现之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体育美的崇高是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人在社会上的主体地位的确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体现。这种阳刚之美对激励国民精神,催人奋发向上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竞技体育发展中的新理念——更真、更善、更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竞技体育的发展本质上是一个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评价竞技体育是否良性发展,树立竞技体育的发展观均可从这三个方面予以考察。竞技体育发展的真是指竞技体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真实性,表征着竞技体育发展的真理尺度。竞技体育发展的善是指竞技体育发展的利人性或合目的性,由此可引出竞技体育发展的功利尺度。竞技体育发展的美是真、善的和谐化表现与情感体验。此外,竞技体育的真、善、美,有多种表现形式。竞技体育发展的真、善、美的理念应合理吸收与融合中西文化的优秀与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10.
从美学史来看,道德和美丽是具有相关性的。因此,本文通过孟子“充实之谓美”的观点来观察体育和体育人的道德之美。孟子认为,所谓的性善,就是美与善的统一。孟子为了说明这种关系,讨论了人类感觉器官的享受和内在审美性的享受。审美性的享受具有把人类道德作为审美对象的意义。孟子为了解释这种观点,用“充实之谓美”来进行解释。充实之谓美意味着,人本性的善,通过仁义充实地表现出来的人,才是真正具有美的人。因此,在体育中运用充实之谓美可以为体育人内在价值为何美而提供依据。就像孟子通过讨论人的内在价值从而确定人格美那样,本文讨论为何在体育中出现道德行为时,体育也具有“美”的特征。人格主体是道德主体的个人,因此,体育中关于人格美的讨论不仅使道德行为,也使表达这种行为的主体—体育人得以美。这意味着,体育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也可以看作是“善的自觉实践行为”和“善的意志”。因此,对于体育来说,充实之谓美的应用,可以使体育中的对美的讨论从理论发展到实践。不仅如此,关于体育人人格之美的讨论,也将为体育人为什么美丽提供解答。  相似文献   

11.
论学校体育中以美健体的主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健体是指教师按照美的规律和人的审美心理特点与审美法则来组织学校体育活动 ,把体育活动引入审美氛围之中 ,使体育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具有较为丰富的审美性。教师通过广泛表现于体育过程中的审美因素来发展学生的体质结构 ,挖掘学生身体潜能 ,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和运动技巧的提高。也就是说 ,以审美的手段来更好地达到学校体育的目标 ,实现身心和谐的发展。现代体育运动 ,尤其是现代竞技体育的审美特征日趋鲜明 ,对审美的追求成为现代体育运动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在学校体育中 ,其审美模式不仅影响着人体结构的塑造 ,而且也影响着运…  相似文献   

12.
马飞  段宝林 《体育学刊》2006,13(3):138-140
结合竞技体育比赛中悲剧事件发生现象,剖析了竞技体育悲剧的对象及精神本质,提出了竞技体育悲剧美是一种严肃之美、积极之美、愉悦之美、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3.
武术套路属于美类的一个大项,其审美价值体现尤为重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竞技武术套路美进行分析,以达到不断完善竞技武术套路美学方面的研究,使武术审美观念与时俱进,从而指导教学训练、体育欣赏、编排和比赛,能动地作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竞技体育夺冠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课题对福建省竞技体育夺冠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把夺冠作为我省竞技体育战略发展的目标是可行的。教练员力量、领导因素、竞技体育经费、后备运动人材、管理体制等是影响我省竞技体育夺冠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发展技能类表示难美项群、隔网对抗性项群以及体能类速度力量性项群方面我省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身体对抗是竞技体育永恒不变的主题,随着社会理性思潮的漫延,竞技体育中的表演不再单纯是人的自然身体的对抗,而是在理性思维改造下的“半自动化身体”进行的机械演练.这种理性思维的扩张,使得现代竞技体育出现身体的工具化、崇拜的记录化、种族文明的退化等多种身体本位缺失现象.在对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维度进行思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竞技体育中身体本位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体育美,形形色包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美的总称。俗育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现象,是以身体运动为手段进行的教育过程。这种文化形态、社会现象和教育过程的某些部分,同时也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组成部分。体育领域中有一些独特的审美对象,体育美是对它们的综合概括,而体育美本身并非某个具体的审美对象。正如艺术美是各类艺术作品之美的总称一样,体育美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之美的总称,以区别现实生活中其他领域中的美。体育中有大量的美,由来久远。我们要加深对它的理解,只有从搞清真、善、美的  相似文献   

17.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它既是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德、智、体、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体育审美教育,在培养现代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体育与审美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不但能使观众感受到美,而且由于运动的感知也能形成美的自我体验,通过愉快、满足、  相似文献   

18.
从雅典百年奥运谈竞技体育本质的回归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竞技体育起源于游戏,能给人类带来刺激、兴奋和快乐。奥林匹克运动是竞技体育的最高形式。特殊历史时期,竞技体育成为政治和商业争夺的工具。百年奥运重返故乡,呼唤竞技体育本质的回归,即回归于社会之中,作用于人的自我实现,充分展示人类的力与美,享受健康与快乐,演绎真正的奥运精神:以人为本,顺其自然。  相似文献   

19.
从中、美高校竞技体育制度、竞技体育的组织体系,以及制度本质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的职业流向与美国高校的竞技体育人才职业流向相反,是导致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水平不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传统体育非竞技倾向探微--从中国古代球类运动兴衰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理性主义审美取向,是形成体育运动竞技倾向的动力之源。我国传统体育是根植于东方传统文化中的产物。由于中国古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模式,形成中国独特的审美文化,造成了压抑非理性主义审美倾向的中国传统文化格局,使得我国传统体育具有非竞技倾向特征。本文透过稍具竞技特色的中国古代球类运动的兴衰历史命运,探析中国传统体育非竞技倾向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