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职业教育承担着基本职业能力培养的任务,国家提出要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这个"发展"不仅仅意味着扩大办学规模,还意味着要提高教育质量。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须以工作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来重建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职教师资培养关系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以行业标准为基础,建立"教师+技师"职教师资人才培养体系,其基本框架包括以"学校+企业"模式为核心的教学管理体系,以"标准+任务"模式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项目+任务"模式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产学研"模式为核心的科研体系,强调师能与技能培养并重,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训练。  相似文献   

3.
职教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在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如何实现"双师"型教师培养是集团化办学的核心任务。本文就当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双师"型教师培养实施策略,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特色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特色可以概括为:以"生利"为准心、以"三农"为重心发展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核心进行教育教学。借鉴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应注重:增强职业教育的生利功能;重视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围绕学生发展开展工作,尤其要改善学生专业学习条件,引导学生选择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严格执行课程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5.
"三教"改革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核心环节,聚焦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探索,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一直是国际领先典范,通过比较、研究"双元制"职业教育在教师培养、教材建设、教法改革方面的先进经验能够为新时期职业教育创新改革提供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三教"改革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核心环节,聚焦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探索,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一直是国际领先典范,通过比较、研究"双元制"职业教育在教师培养、教材建设、教法改革方面的先进经验能够为新时期职业教育创新改革提供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三教"改革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核心环节,聚焦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探索,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一直是国际领先典范,通过比较、研究"双元制"职业教育在教师培养、教材建设、教法改革方面的先进经验能够为新时期职业教育创新改革提供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三教"改革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核心环节,聚焦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探索,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一直是国际领先典范,通过比较、研究"双元制"职业教育在教师培养、教材建设、教法改革方面的先进经验能够为新时期职业教育创新改革提供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三教"改革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核心环节,聚焦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探索,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一直是国际领先典范,通过比较、研究"双元制"职业教育在教师培养、教材建设、教法改革方面的先进经验能够为新时期职业教育创新改革提供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从《论语·为政》中记载的孔子关于君子、人才培养的要求——"君子不器"出发,结合职业教育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解读孔子育人观及其与职业教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相通之处。在此基础上,以"君子不器"中蕴含的注重人文底蕴和综合能力素质培养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精神,分别从培养目标、课程建设、校园活动和学习成果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对职业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多维视域中的区域高等教育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其基本特征越来越凸显。区域高等教育系统较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复杂性更加突出;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并非都是协调发展关系;区域高等教育既具有时间性,又具有空间性,区域高等教育分工与合作是区域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理性诉求;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实施十年之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确定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目标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连续几年保持上升趋势,高等教育系统的数量、质量和资源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等教育面临投入不足、发展模式单一和质量下降的困境。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出路是:建构分层次、分类型的多样化高等教育体系;关注高等教育质量,建立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并举。  相似文献   

13.
高校定位是高校对自身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的理性选择,高等教育系统秩序的形成是建立在高校定位基础之上的组织化过程。高校分类只是对高等教育系统秩序认识的特例,仅仅用高校分类与自生秩序相结合来建构高校定位机制是不够的。高等教育系统秩序的形成是一个组织化过程,既有人类理性的安排,又有自组织方式。因而,高校定位应该由政府宏观引导、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理性选择三者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日益扩大,形成了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网络高教相辅相成的高等教育体系。建国以来至2005年底,高等教育为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了5406万大学毕业生。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教育已经开始从注重规模扩大转向了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哲学基础的拓展--以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高等教育实践的深入和扩展,高等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哲学基础也在不断拓展,强调高等教育“为知识而知识”、“为学术而学术”的认识论哲学,与强调“为国家政治服务”的政治论哲学仍然是当今高等教育存在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强调高等教育为“消费者服务”的资本论哲学给出了市场导向高等教育实践存在的理由。认识论、政治论和资本论哲学从不同侧面诠释了高等教育的存在基础。本文以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为例,说明高等教育实践对高等教育哲学基础的拓展。  相似文献   

16.
试析我国高等教育的空间分布特点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我国高等教育在地理空间分布上的两个最为显著的特点是 :第一 ,从全国范围来看 ,高等教育并不存在东、西部分布的严重不均衡。第二 ,从全国各个行政区划角度分析 ,各个区内高等教育的空间分布则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我国高等教育分布的调整工作 ,重点应该放在尚无高等教育或高等教育十分薄弱的中小城市及县级市。对于中西部的高等教育投资则要集中在改善高等教育的质量及创造更适合各类人才施展身手的外部环境上  相似文献   

17.
理论是一种人为的建构,其目的是解释现实或揭示出隐藏在现实背后的机制。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研究作为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借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来解释高等教育现实,基于高等教育本体的理论建构相对匮乏。高等教育研究需要问题驱动,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政策驱动,但无论高等教育研究还是高等教育实践都需要"高等教育理论"引领。所谓"高等教育理论"不是从其他学科移植来的"关于高等教育的理论",而是从高等教育的内在逻辑出发所建构的基于高等教育本体的"理论"。"关于高等教育的理论"是开展高等教育研究的资源,"高等教育理论"则是高等教育研究的最后结论。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研究经历了从强调高等教育质量思想体系建设到关注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与评价两个主要阶段。高等教育质量概念及其特征、高等教育质量观和质量标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是已有高等教育质量研究所关注的主要话题。缺少从教育学、价值哲学的视角对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及其保障体系进行思考是已有研究的主要不足。从高等教育机构自身出发内化高等教育质量内涵、探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思考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意义应成为今后高等教育质量研究新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在跨国教育市场的行为和国家教育扩张战略是紧密相连的。各国高校组织根据本国在世界高等教育中心或边缘的位置,凭借各种高等教育资源优势,选取特定的活动策略实施跨国教育活动。高校的跨国高等教育活动一般包括一国高等教育机构在海外的办学活动、一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外的有关机构合作开设联合的学术项目以及通过远程技术实现远距离教学三种形式。这些活动的开展对高校既有积极的影响又带来负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进行了探讨。提高成人高等教育培养质量的基本前提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提高成人教育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质量的根本保证是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