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教学的根本任务。当前历史教学中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教师要善于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来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结合现实的生活实践来提升学生的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氛围来合力强化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历史学科可以有效培养中职生的民族精神,因此中职历史教师担负着这一艰巨任务与使命。但目前中职历史教学情况不甚理想,其原因有很多,如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沉闷等。本文中以中职历史教学现状为切入点,分析民族团结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以供同行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历史课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历史教师应充分利用好历史课堂这一教育主阵地,不断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正《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育的一项重要目的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历史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一、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1.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激发学生自豪感知国才能爱国,爱国才能立志报国,我国是世  相似文献   

5.
陈海良 《考试周刊》2014,(85):121-121
中职历史教学必须重视情商教育。如何在中职历史中渗透情商教育呢?一是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开展自主学习从培养情商;二是通过学习历史人物高贵的品质培养中职学生的情商;三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情商。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要“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为核心,着眼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宿感,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认同感,在弘扬中培育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面对世界范围的多种文化相互激荡,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前学校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在中职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形成一定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然而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严重地阻碍了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对中职教学中的现状及中职历史课堂教学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8.
自教改以来,中职历史教学工作的方向性更加明确,即在现行高考制度没有大的调整下,在教授学生历史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专题模块的训练,强化学生的分析能力,着重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重视学生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以此为背景,文章主要通过对历史自身特性,即历史的严肃性与灵动性、延续性与时代性等特点的分析,明确历史的基本要义及其作用,对现阶段历史教学尤其是中职的历史教学做进一步的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马晓月 《考试周刊》2024,(15):140-143
家国情怀是指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感情认同、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尤为重要。初中历史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主阵地,如何将家国情怀的培养融入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是历史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发展进程的学科,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绵延古今,纵横中外,可以说,历史学科是一本集聚历史与现实中的人类方方面面的事与物的百科全书,是一门很有价值很有趣味值得认真学习的人类文化科学。但是历史学科的价值与中职历史教学现状形成巨大反差,在中职教育教学中似乎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没有得到学生、老师、学校管理者的足够重视。历史课程的考试更是表现得单一、乏味,以一纸试卷检查一个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从培养学生综合的人文素养这个角度来说,这种做法是有失全面性和科学性的。本文从研究建立多样化的中职历史课程考核模式的角度,寻求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是《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核心精神,其实质是要求在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关注人的精神追求。历史与社会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阵地,作为新时代的历史与社会课教师,应适应时代的要求主动承担起这个重任,朝着情满课堂的方向作出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一个民族必须知道掌握自己的历史,并以史为镜,树立民族自信心,民族精神,从而振兴民族和强大一个国家.所以,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素质和精神素质,贯彻党的有关素质教育的方针,是每一个历史教师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3.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教学的宗旨。文章通过淝水之战及前秦失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形成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认同感。通过孝文帝改革一目的学习,引导学生能够以实证精神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北方民族大交融这部分的内容则通过史料实证,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元化看待历史的能力,通过历史解释达成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这一家国情怀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1,(17):149-150
在时代发展环境下,民族精神培养已经成为焦点问题。在民族精神培养中,不应该具有狭隘的民族思想,学会包容更多优秀的文化精神,使我国民族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内容的基础上,需要提升学生的民族精神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魅力,这样才能够增强自身的道德素养,成为新时代的主流。文章首先介绍了民族精神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然后讨论了民族精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途径,最后提出了民族精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建议,为现代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培养中学生历史创新精神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精神事关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心理学研究表明,整个中学阶段,学生个体的创造性呈上升的趋势,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大好时机。机不可失,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精神?结合教学实践,谈一点自己的体会。一、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创新精神,教师本身要创新。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教师创新精神的程度直接关系学生历史创新精神的效果。现实的历史教学过于因循守旧、求稳怕乱,冷落创新。历史教师的知识中心主义倾向仍很…  相似文献   

16.
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前我们中国学生和西方学生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我们的模仿能力强而创新能力相对弱。"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对中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担。面对当前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为了能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就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整合课程内容,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学历史课承载什么教育功能的问题,尽管意见不一,但毫无疑问,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的培养最能体现它的价值。认识本国和本民族的历史,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对于学生的人格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历史学科最重要的任务。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史学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源泉也”。世界上所有各国的中学历史教科书都几乎毫无例外地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主阵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呢?下面笔者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中职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培养中职学生具有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但是中职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的不足都妨碍着这种人才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的方式,用项目任务的方式将史料收集、阅读、理解、解释和运用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融为一体,提升了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