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志宏 《山东教育》2004,(21):67-67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名教师能够努力去分析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及他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中的优点与缺点,那么他就已取得了一半的成功。”在教学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在两个平行班上同一课,后一堂课的授课效果总是优于第一堂课。很显然,我们每上完一节课后,总要对刚讲过的这节课的情况做简短的分析与思  相似文献   

2.
上完一节课并不是教学任务的结束,教师不应失去深究课堂教学中得与失的机会。如果把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及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好好思考一下,做个简要的整理归纳,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非常有益的。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坚持写教后小结,使我从不会上课到能自由地驾驭一节课;从对教学工作生疏到日渐娴熟。只要坚持这样做,就有助于教学能力的提高,就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顺利地进入“自由王国”。教后小结可作为教师再次备课的必要补充。诚然,教前备课是相当重要的,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把握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可是,单有课前备课还是很不够的,因为整个课堂教学是极为生动、丰富的,是项十  相似文献   

3.
所谓“磨课”,即年级备课组确定课题,探究课案,或由同一教师在不同班级面对不同学生就同一课题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教学实践.或由不同教师在不同班级面对不同学生就同一课题各进行一次教学实践。每当执教教师上完一节课,听课教师就及时就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师素养、整体效果”五方面展开热烈讨论,进行客观评价,提出最佳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然后再由同一教师或另一教师进行第二次课堂尝试。如此“教学→探究→再教学→再探究”循环往复,层层递进,再三磨合的过程就是磨课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赵文澜  马肃霜 《山东教育》2012,(Z1):102-103
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正确认识和使用教材,是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同一节课,教师对教材理解和使用上的差异,会导致教学效果上的优劣不同。一、《品德与社会》教材使用中的问题1.单元意识薄弱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上,老师们通常采用单课教学的方式,注重一课一得,课与课之间的前后关系考虑得不多。常常是上完一节课后,马上总结出一个结论,下一节课就与这节课不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异彩纷呈,高潮迭起,极具观赏性。但是,认真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我们感到,不少教师当他上完一节课后对这节课的感受,肯定会比课前备课的感觉更为深刻,结合遗留问题与作业批改,能从中体会该课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因此,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备课)与课堂教学,记录自己的感受、心得、评价与修订(再备课),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在新课程全面启动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既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利于优化下一节、下一轮的教学,又便于及时弥补教学中的“遗憾”和…  相似文献   

6.
陈惠芳 《上海教育》2004,(6S):38-38
教师上课拖堂,漠视下课铃声显然是一种很不好的教学习惯。一方面剥夺了孩子宝贵的课问休息时间,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下堂课教师的情绪。如果教师进教室,学生都低着头做着上一节课留下的作业,都沉浸在对上一节课知识内容的记忆中,对这节课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对新知识的学习是很不利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异彩纷呈,高潮迭起,极具观赏性。但是,认真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我们感到,不少教师当他上完一节课后对这节课的感受,肯定会比课前备课的感觉更为深刻,结合遗留问题与作业批改,能从中体会该课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因此,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备课)与课堂教学,记录自己的感受、心得、评价与修订(再备课),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在新课程全面启动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既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利于优化下一节、下一轮的教学,又便于及时弥补教学中的“遗憾”和修正“失误”,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指本节课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这堂课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但从我们自身的经历和对优质课的观摩过程中会发现,教师在设计一节课的过程中时常会有本末倒置的现象,教师可能更多地去关注教学的过程和精彩的环节,这样就出现教学目的不明确,重难点不清晰,导致了低效混乱的教学活动。一、目标是一堂好课的开始和归宿目标就像航海中的灯塔,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环节指引着我们不要偏离航线。一节好课一定要从制定精细可行的教学目标开始,同时教学目标也是检验我们一节课的设计是否合  相似文献   

9.
教后反思,追求发展性课堂教学的本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中学教育》2008,(2):50-5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谁在努力分析自己的课的优秀和缺点,分析自己跟学生的相互关系中的问题,那他就已经取得了一半的成功。”对于每一位教师,当他上完一节课后对这节课后的感受,肯定会比课前备课的感受更为深刻,更能从中体会该课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  相似文献   

10.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应及时有效地做好课堂总结。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教师常常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而对课堂总结,则草草而过,甚至干脆省略,虎头蛇尾,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一、课堂总结及其重要性一堂课最后或者一个环节结束时做个总结,可以突出重点,巩固知识掌握。总结所花费的时间不多,但作用却很大,它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识记更多的知识。依据总结去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容易与其他知识联系起来,构成知识框架。这样,课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所谓教学后记就是课堂教学以后及时地把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简单地总结记录,也称课后笔记。教学后记同教案的重要性几乎是同等的。教案写于课前,教学后记记于教学实践之后,它是教案的延伸、补充和修正,也是有意识地积累教学经验的一种好形式。实践证明,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初上讲台年轻教师,每上完一节课,或多或少都会发生课前所预想不到的问题,把这些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就可以作为今后备课的依据,逐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一、记教学的成功点上完一节课下来,教师对自己设计的课堂程序,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总会发现其成功之处,如能及…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为了保证数学教学更有成效,必须注重教与学的反思"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无论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是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每当上完一堂课回到办公室静静地坐下来,端上一杯茶,对其进行细细地回忆并品味时,教师总会打心底里感觉到或多或少的不足与遗憾,这或许是对这句话的放之四海而无比正确的证明吧。如果站在教师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要想消除这种遗憾,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每上完一节课,教师都要对这节课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3.
课后反思就是我们平常写的课后教学小结,即教师在每上完一节课后,通过自己教的过程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认真进行反思,把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教学中的失误、教训,以及学生在课上出现的疑难、错误.独到的见解,教师从中受到的启示和今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改进的想法等等,一一记录下来.以此作为知识及时补救的依据,今后教学改革的借鉴,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7,(17):36-37
提出课堂改革之后,课后反思便成了教师和学生每堂课后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了。教师在授完一节课后对本节课的行为和过程以书面的形式简要记录于教案上,是一般教师的课后反思方式;而学生在做完题之后以书面形式或对自己的首次思维做一完善思考整理的过程就是一般学生反思的基本方式。因而反思能大大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在欠发达地区数学教学由于学生教育水平的限制,教学反思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就我校《新课程理念下欠发达地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课题研究组教师在"如何将先进教学理念融入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欠发达地区高中数学教学中"这一课题研究下关于"数学教学反思"的相关结论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刘平 《生活教育》2008,(4):58-58
我们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一定有过这样的体会:有的课上罢,觉得很没劲儿,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在课堂的始终都没有进发出热情:有的课上完,则觉很尴尬,教师的激情与学生的冷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师  相似文献   

16.
随堂听课是检查和了解教师真实教学情况和教学能力的有效方式.近期下乡视导教学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你推门而入的时候,当堂课的教师说:真对不起!我这一节课是练习课,不讲新课. 练习课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很大比重.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的练习课教学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怎样上好练习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于每一位教师,当他上完一节课后对这节课的感受,肯定会比课前备课的感受更为深刻,结合遗留问题与作业批改,能从中体会该课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因此,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备课)与课堂教学,记录自己的感受、心得、评价与修订(再备课),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在新课程全面启动的今天具  相似文献   

18.
对一个教师来说.上一节课容易,围绕一个主题上好一节课就难了,而要让教师明白这节课为什么要这样上就更困难了。课例研究就是让教师明白为什么要这样上课的教研方式。它通过广泛开展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异构、多人同课同构、跟踪式听课等行之有效的课例研讨方式,让教师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践一反思一再实践一再反思”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9.
随堂听课是学校检查和了解教师真实教学情况和教学能力的有效方式,也是教学主管部门指导和研究教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每个学校都很重视。往往有这样的现象,当你推门而入的时候,当堂课的老师有时会说:真对不起!我这一节课是练习课,不讲新课。下次再来听吧。于是,听课领导又换一个班。是啊,在省市级的公开课上,有谁听过练习课?练习课该不该听?又怎么听?我们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发现这其实是一个教学与管理观念上的误区。从教师方面分析,认为练习课就是做练习,没什么可展示的,体现出教学观念上的两个“不”:一、教师对练习课认识不深认为新课重要…  相似文献   

20.
赖乐生 《教书育人》2012,(20):27-28
2011年12月30日,我参加了我县中学校长公开课活动,在我校高一(13)上了一节生物教学示范课——细胞的衰老与凋亡。尽管这只是一堂45分钟的课,但是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演绎和课后的评议中,我感受颇深。首先,我感受到课前准备的"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对课前准备的广义的诠释。上完这堂课,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要面对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应对课堂教学变幻莫测的生成内容,就应不断厚积自身素养。从狭义而言,课前的准备还需要教师对教材、学情和校情的了解和熟悉。针对这堂课,我确定了"三维"教学目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