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股权投资在不同背景下,初始计量的原则不同。本文在控股合并下对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从两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分别从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和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分析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原则及具体操作。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分析购买日和合并成本的确定以及付出资产公允价值与付出资产账面价值差额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于2001年出台《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规定具体内容为:上市公司接受关联方委托,受托经营关联方委托的资产上市公司应将取得的受托经营收益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所发生的受托经营费用如由上市公司承担的,则作为其他业务支出处理。如果所取得的受托经营收益超过按受托资产账面价值总额与1年期银行存款利率110%的乘积计算的金额,则应按受托资产账面价值总额与1年期银行存款利率110%的乘积计算的金额(即受托资产账面价值总额×1年期银行存款利率×110%),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超过部分记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  相似文献   

3.
应收账款业务一般涉及资产计量与损益确认两个方面,确认计量之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公允表达,同时又与资金回笼、社会诚信等密切相关,因此,结合经济转型期的特点,重新审视现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对规范会计核算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公允价值是我国从西方引进的一个会计概念,专家们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极有可能在本世纪的上半叶成为主流,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将逐步退出会计的历史舞台.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公允价值,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就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争论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说明了推广公允价值的理由,提出了在我国运用公允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购买法将企业合并视为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或几家企业的行为.它要求重新估价被购买方的资产负债项目,并按估价后的公允价值在购买方的账户或合并财务报表上反映,所取得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购买成本的差额表现为购买方购买时发生的商誉损益或直接计入损益.也就是说,在购买法下,购买净资产与购买一般资产一样,购买方应按购买成本确认所购买(包括商誉)及负债的公允价值.本文现就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购买法的应用做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2006年财政部颁布新《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开始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确认每期的所得税费用。面对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众多差异,在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时,需要企业大量的主观判断,存在企业管理层使用会计准则错误和利用判断递延所得税资产实现可能性的机会进行利润操纵等问题。针对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在我国施行以来出现的问题与产生原因,笔者结合我国实际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今后会计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发布的所得税会计准则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强调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将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归属为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所得税负债。更公允的反映资产和负债未来为企业带来的实际现金流量,更科学更合理,更适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8.
动脑筋     
费第斯的求援信一天,某数学家收到居住在宇宙的外星人费第斯发来的求援信,其中有一批算题,它们分别是8×7=8.4×9=39,7-33=-1,51÷2=2.74=6,3+4×5=34,40+04=? 当这位数学家收到这封信后,大惑不解。但经仔细推敲,终于发现在这些算题中的数字代表的实际数量与地球上是各不相同的,数字的排列顺序亦有差别,虽然题中运算符号(+、-、×、÷、=、正号、负号)与地球上相同。这位数学家将这些算题译出来,并求出了最后一题的答案:你是否知道其中的奥秘呢? (天序)  相似文献   

9.
新会计准则最大的变化是正式提出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其制定的初衷应该是对资产客观真实的反映,从而维护会计信息最终使用的备利益方,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不完善,公允价值的实施是否真正达到公平、公正的计量还有待我们研究.本文从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和利益相关者理论角度出发,就公允价值的实施效果和我国公允价值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识了公允价值的涵义及基本特征,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克服弊端,发挥优越性的举措。公允价值计量的优越性表现为:适应金融创新的需要;使会计收益更加真实、全面;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更加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提高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公允价值计量的不足之处在于:公允价值确定的主观性较强;可操作性较差;容易导致利润操纵;信息成本较高。基于此认识,提出克服弊端,发挥优越性的两点举措:普及公允价值计量观念和计量的专门技能;尽快完善与公允价值相适应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1.
吴月玲 《今日科苑》2007,(22):137-137
新经济形势下传统的资产定义和资产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风险价值已成为资产价值的重要内容。以历史成本进行的初始计量,当资产价值频繁变化时,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后续计量在所难免。在会计计量变革问题上,本文用在了计量属性从历史成本到公允价值等现值手段的讨论上,其实,会计计量过程的重心已从初始计量转移到后续计量,这种侧重的变化本身就是会计计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在资产计价及损益确定时,如果有两种以上的方法或金额可供选择,会计人员应选择对本期净资产及利润较为不利的方法或金额。在会计工作中,稳健性原则主要表现为: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确认费用、低估资产价值、高估负债价值。下文将就稳健性原则在《制度》中的运用试作简要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3.
建立公开的市场价格体系,优化市场资产的估价系统,使各种资产的市价很好地反映其真实价值.同时,充分发挥资产评估中中介、物价等机构应有的监管作用,建立起完善的监督、制约、平衡机制,防止利用公允价值进行造假;提高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为公允价值全面应用提供保障.同时,加强计量理论研究,有利于公允价值在操作层面上的推广,从公充价值计量的估值方法和应用进行探讨,从而改善企业业绩,设计最优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会计计量问题,而会计计量问题中首先要研究的就是计量属性问题。尽管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有着天然的缺陷,但是其自出现以来一直是各国所应用的主要计量属性;而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是会计计量模式的一项重大变革,是一种全新的计量概念。本文在阐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概念的基础上,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意义。笔者认为目前看来在我国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应用将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修改后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嵌入了商业实质的概念,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了判断依据,也为会计实务操作提供了指南,便于统一会计信息,但由于对准则的理解不同.在各种教材实务举例中,发现了确认计量上的不同。文章针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几个问题,从理论到实务进行剖析,以期规范其确认与计量.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我国房地产业迅猛发展的前景,企业投资性房地产价值低估及新会计准则出台背景;论述了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和转换条件: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资产、所有者权益、利润、现金流及税收方面的影响;阐明了新会计准则中不确定条款的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从新准则下利润表的理念变化、计量变化、列报变化以及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内涵变化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在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利润表时,要在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收益、已确认已实现收益与已确认未实现收益、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三个方面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8.
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的39项会计准则,其中资产减值问题首次以专门准则的形式出现,其计提范围和确认计量方法均发生重大变化。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在不同会计年度间调节利润的做法已屡见不鲜。在分析企业会计制度关于减值问题的弊端的同时,简要总结新的会计准则的部分突破,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种特殊交易行为,对交易双方来说有多种优势,但同时由于其特殊性,在实际会计处理中也产生了企业利用现行规定存在的漏洞虚增利润,美化报表的问题。早在1999年6月8日,在参考了国际会计处理情况后,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提出并开始使用公允价值概念,两年后于2001年1月18日对法规进行了修订,取消了公允价值概念的使用。随后在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参照前两版,重新启用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同时引入商业实质的概念加以限制。但新准则对商业实质的判定、公允价值的计量、相关税费的处理等方面的要求仍存在问题。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相关处理就成为了迫切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会计中的人力资本概念有别于人力资本理论中的人力资本概念,同时人力资本概念与人力资产概念也有所不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在会计中加以确认和计量已成为趋势。基于现在没有完善的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模型,有必要探索新的人力资本会计确认理论并设计人力资本创新计量模型,以反映人力资本的完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