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英山一中结合英山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形成了由“三全育心”和“三xin(心、薪、欣)探索”构成的“三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努力让每一朵生命之花快乐生长、幸福绽放。一、“三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内涵“三全育心”指全员育心、全程育心、全方位育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全员育心是将全体学生纳入“学校—年级—班级(宿舍)—学生”四级心理预警系统,借助这个系统,学校能及早发现、及时干预学生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心育活动课已经成为目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同时,心育活动课已经进入“高原期”,成为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什么样的课才是“真正的”“专业化的”心育活动课?心育活动课到底是“指导性”的,还是“非指导性”的?心育活动课是否要和当前的“班会课”“思品课”等划清专业界限,坚守自己独有的“专业标准”?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当前的中小学心理教师及班主任。本刊将从2014年起,陆续刊发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钟志农的系列文章,从一线专家的视角,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为您一一破解心育活动课实施进程中的难题,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博览》2022,(24):80-81
<正>聊城度假区实验中学坐落于东昌湖畔光岳楼旁,承光岳神韵,育民族栋梁,自2019年8月建校以来,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育人,全方位打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场,培养顶天立地新时代阳光少年。一、科学“心”育构规范机制规范“心”育需制度保障,为更好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坚持全员“心”育,构建校长为领导,2名专职心理教师为核心,班主任和20多名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相似文献   

4.
李芷涵  邓颖涛 《广西教育》2022,(22):35-37+60
本文基于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总结出具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营造“善心”心育环境;引领在前,构建立体“善心”心育课程体系;全员培训,培养“善心”心育团队。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区分源于“心理督导”制度和“教育督导”制度的两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活动的基础上,建议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督导以解决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四不做”的问题。同时建议将前者简称为“心育督导”,将后者简称为“心育督政”。  相似文献   

6.
基于师生发展的需求、学校特色优势与区域教育发展的要求,2011年我们明确了一条“将优势转化为特色,用特色凝聚文化”的学校持续发展之路——从“心育”到“育心”,深化、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打造“育心教育”的办学特色,实现“育心飞翔”的目标,推进学校特色发展.“育心教育”把“关注学生心灵成长,提高生命价值”作为核心价值观,通过对“心”的培养,将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渗透到每一位学生心中,育“心”、育德、育“情”,使学生拥有幸福童年,感受生命美好,朝着自己心中的梦想,快乐地飞翔.  相似文献   

7.
中职班主任心理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心育工作开展有难度;家长心育意识不强,心育能力急需提升,家校心育合作困难;学生心理保健意识欠缺,自我调节能力不足,缺乏寻求专业帮助的意愿。广西中医学校基于“三全育人”视角探索中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通过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全程关注全体学生,分阶段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关注学生,全方位落实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我校为更好地教育学生,从1996年开始探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突显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科学性,我们冠之为“育心工程”。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动阶段,我们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不断总结、提炼出适合我校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由分散型走向系统型,由经验型走向科学型,真正构建起具有严密逻辑性的系统工程——育心工程。一、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的简称。所谓“心育工程”,是指学校管理者通过引领心理学研修、心理辅导、心理素质训练活动,提升师生心理健康水平,对师生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影响的系列化教育实践。从特征上看,心育工程是规模大、水平高、惠及面广的系统化心育实践。  相似文献   

10.
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楠 《教育探索》2006,(2):88-89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清,认识上存在误区,缺乏行动动力,缺乏心育教材教法研究,心育工作条件较差,专业人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等。加强心理教育,学校领导与老师要形成共识,建立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网络,定期检查心育开展情况,建立学生心育档案,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心理教育工作,建立一支实践经验丰富和理论扎实的心育工作队伍,并要及时开展心育工作科研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1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做好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以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机制为突破口,建立育心与育德“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构建“德心共育+校院联动+多方协作”三位一体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重视并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天津市实验中学办学的一个特色,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该校成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2001年,实验中学还开创了校园“心育节”活动,这是针对心理健康教育,为同学们设立的校园节日。经过多年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改革背下,乡村教育是整个教育的短板,其中体现为乡村教育资源发掘和开发能力不足,教师队伍的构成呈现年龄偏高、学历偏低和学科结构不合理等特征。在这样的严峻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和推广,乡村教育面临一场新的挑战和机遇。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心育”,也就是以教师的“教育之心”育学生的“发展之心”,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知识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不足、中小学教师获得的心育资源杂乱的现实情况,郑州区域探索出针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导师胜任力的“人型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心理导师课程资源三维模块化体系。这一过程让教师获得了专业成长,促进了心理导师课程资源升级更新,推动了整个地区心育工作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心育全员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借鉴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来构建心育活动课的“教学模式”,应该说是一种必然。但在这一教育创新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会忽略“模式”本来的学术意义,误以为它就是一个“模子”,可以照套不误,而且“模式”也更容易使人联想到“模式化”。本文基于团体动力学理论,对心育活动课进行了哲学思考,提出用“课堂形态”来表述心育活动课的多样性更为合适,心育活动课的课堂形态也应走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3):F0004-F0004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班庄第二中学位于赣榆县西部国家级青少年教育基地——闻名遐迩的抗日山烈士陵园脚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的特色之一。1998年2月,学校承担了江苏省“九五”重点项目“中小学德育与心育相结合”课题“学科教学中德育与心育相结合”的子课题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1):F0003-F0003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龙翔小学是“云南省一级示范学校”“云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示范学校”。“以心育心,以助自助”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宗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学校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8.
“生态式发展性”心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校1992年起参与湖南省中小学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主持的“中小学生心理优化与主动发展教育”实验,并指导附属小学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1997年开始主持教育部师范司“中师生心理发展与心理素质培养研究”立项课题。经过近10年研究,初步形成了“生态式发展性”心育模式。本文就“生态式发展性”心育模式及其实施作一介绍。一、“生态式发展性”心育模式的基本理念“生态式”是指,将心理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教育生态系统,采取系统优化、全方位协同和在自然的、活生生的教育生态环境中进行的方式,以学校为中心,充分发挥学校、家庭、…  相似文献   

19.
刘晓红 《教育探索》2005,(4):102-103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在理论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包含德育”:二是“德育包含心理健康教育”。从现实来看,心育与德育不应该是从属关系,而应该是并列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一样,应该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网络教育、网络心理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是一个网络化的时代,网络技术正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乃至思维方式,也必将对年轻一代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教育可简称“网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网络德育(或称网上德育),简称“网德育”,有网络心理教育简称“网心育”,以此称谓类推,“网育”还包括网智育、网体育、网美育、网劳育等。本文拟就网络教育、网心育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以及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做以简要分析。一、网络教育、网络心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在1892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课程目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