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阶段性行为改变模式”的理论 ,对郴州市四所大专学校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大学生完全不参加体育锻炼者占调查人数的 34 .2 0 % ;有体育锻炼习惯者仅占 2 0 .94% ;有时参加体育锻炼 ,但没有养成习惯者占 44 .84% .郴州市大专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动力特征 ,并且有随着年级的增长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
运用体育锻炼心理学的“阶段性行为改变模式”理论,对常州师专一至五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特点进行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师范生中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基本上不参加体育锻炼,而且女生中存在随年级升高不参加锻炼人数逐步增加的不良现象;师范生中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为数甚少,大部分学生有时参加体育锻炼,但未养成习惯;师范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动力特征,有部分学生在校五年学习期间放弃了原有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江西省高等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及其形成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较为积极;江西省高校普通专业与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习惯人数比例上有显著性差异;江西省大学生课外主要体育锻炼项目因性别而存在很大差异,足球和健美操是男女生课外体育锻炼选择人数比例差距最大的项目;江西省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前两位的动机为:增强体质和调节精神.  相似文献   

4.
张新华 《甘肃教育》2008,(17):28-28
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它是学校体育教学形式的延伸,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少之又少,偶尔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占40.8%,很少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占28.6%,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占24.4%,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没有得到普及。那么,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我院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调查研究。其结果表明: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完全不参加体育锻炼;有体育锻炼习惯者较少;大部分学生有时参加体育锻炼,但没有养成习惯;并且伴随着年级、年龄的增长,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有同时增长的现象。为了改变现状,在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应以知识技能为先导,以培养体育能力为重点,以身心协调发展为中心,以终身体育为方向,其核心是要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本通过对我院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调查研究。其结果表明: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完全不参加体育锻炼;有体育锻炼习惯较少;大部分学生有时参加体育锻炼,但没有养成习惯;并且伴随着年级、年龄的增长,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有同时增长的现象。为了改变现状,在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应以知识技能为先导,以培养体育能力为重点,以身心协调发展为中心,以终身体育为方向,其核心是要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李应伟 《天中学刊》2006,21(2):130-131
研究表明,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大学生较少,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完全不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与自己的健身意识、校园体育锻炼的氛围和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了解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与动机,时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体质、上好体育课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选择项目与动机三项目进行调查分析,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课外体育锻炼、体育教学改革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江西教育学院大学生的体育行为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影响该校大学生体育行为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身心健康理念已经被大学生接受,他们同时更加关注娱乐体育,女大学生习惯被动参与体育运动。平时参加体育运动每周3次的学生占调查学生的15%左右,大学生最常参加的体育运动项目主要是球类项目,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主要是体育运动场地和器材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培养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加强体育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与提高运动技能的教育、指导大学生制定科学的体育锻炼计划、培养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与较强体育锻炼意识,使大学生形成有计划的体育锻炼习惯,最终使体育锻炼伴随大学生并贯穿于工作、生活的一生,实现终身体育。  相似文献   

11.
本用“心理健康调查表”调查了895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心理健康和基本健康,有各类神经症的人只占被调查人数的10.96%;在控制的各种因素中,年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为明显,,理科及男,女性别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校在读研究生体育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问卷调查、查阅文献资料、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24所高校的468名在读研究生的体育知识、锻炼方法、体育态度、体育习惯、体育行为以及体育管理现状等方面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研究生的体质有下降趋势;参加体育锻炼的周次数偏低,每次锻炼持续的时间偏短;大部分学生不能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良好的体育习惯尚未养成,有必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与引导;研究生体育管理不够健全。不能有效的为研究生组织体育活动;没有最基本的体育课,这些需要引起有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家庭各个要素进行了挖掘。研究表明:家长的体育态度、体育意识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父母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相关密切,兄弟姐妹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有一定影响;家庭经济情况是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家庭居住地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上海中小学教师的问题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根据统计处理、分析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行为者占相当比例:其中12.22%有轻微程度问题行为,3.26%有一般程度问题行为,0.70%有较重程度问题行为;在有问题行为的教师中,男性教师的比例高于女性教师,中学教师的比例高于小学教师;但问题行为在不同的年龄层次上没有显著差异;有问题行为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常模。  相似文献   

15.
论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据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中大学生犯罪约1%;“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到了整个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学生犯罪占2.5%;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70%至80%,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高等学校学生违法犯罪的人数占高校总人数的1.26%。  相似文献   

16.
陈亮  王峥  周学兵 《考试周刊》2010,(51):129-130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体育文化节的举办对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文化节"对促进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有显著效果,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促进终身体育的目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进行了调查。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当代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的内部特征,了解和预测大学生的体育行为,克服影响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不利因素,达到提高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郴州市大学生中进行运动创伤调查。5329名学生在2000年3月至2001年6月期间运动创伤患病率为29.3% ,人均发病率为126.6%。调查结果还表明:男生运动创伤发病率明显高于女生,高年级学生发病率高于低年级学生。软组织损伤发生率最高(82.2%),且以轻伤为主(84.69)。非体育专业学生重伤率高于体育专业学生。课余训练运动创伤最多(占66%),其主要原因:防伤意识薄弱;锻炼缺乏科学性,技术动作不规范;身体素质差;组织方法不当及场地设备缺陷。建议加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科学性、技术性指导,普及防治知识、增强自身保护意识,创造良好运动环境,定期检查,尽可能减少创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终身体育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已成为我国高校体育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通过对呼市地区部分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和时间、对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及参加体育活动动机的现状调查表明,呼市地区大学生体育活动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不高,活动人群较少,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仅占调查人数的25%。参加体育活动呈不平衡状态,体育活动尚未成为呼市大学生的闲暇生活内容之一。运动习惯差、缺乏体育知识,说明高校体育教学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广西桂中地区在校大学生的饮食、营养知识与健康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桂中地区大学生对饮食、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饮食处于自发行为,缺乏科学指导;大学生的营养态度良好,并自愿为健康而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大学生的饮食选择受意识、营养知识和经济条件影响;大学生喝酒、吸烟的比例不大,大部分学生能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并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具有良好的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