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是个崇尚贞节的时代,清代的贞节观与前代有所不同,从维持社会秩序、延续家族血脉的观点出发,政府不提倡以死殉夫,而是鼓励节妇们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即提倡“节孝”。在这种情况下,地位低下的妾符合了政府提倡的贞节观,因而被栽入地方志,受到政府嘉奖。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社会中,妇女的社会地位极为低下,最典型的标志就是受“三从”、“四德”道德观念的束缚。“夫死从子”,即是要求做母亲的在丈夫死了以后依从儿子。但从家庭层面来看,这一“从”明显与上下尊卑的根本原则-“孝”相矛盾。也就是说,由社会传统及上下尊卑观念的根本定住和孝的原则决定了妇女的“三从”之中的“从子”事实上从整个社会来看是如此而从单个家庭中看却并非如此。《韩诗外传》中所表现出的母亲的崇高家庭地位和权威都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洪秀全封建的妇女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宣扬的一系列封建纲常名教,其中妇女从属男人的信条占有重要的地位.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所谓“三从”,规定了妇女在社会上只能作为男子的附属品;所谓的德(贞顺)、言(辞令)、容(婉娩)、功(丝枲)的“四德”,特别是作为封建道德核心的“三纲”之一的“夫为妻纲”,则是要求妻子对丈夫坚贞、温存、顺应,无条件地绝对服从.为了强调妻子对丈夫贞节,宋儒甚至鼓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河南程氏遗书》卷22),强调女人如丈夫死了,即使是穷困饿死也不能改嫁.封建社会妇女不能有自己的意志,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是被当作“次等的人物”(鲁迅:《我的节烈观》)看待的,劳动阶级的妇女更是如此.统治阶级提倡“三从四德”、“夫为妻纲”这类压迫妇女的封建道德,是出于维护封建统治权威的需要,是阶级压迫的产物;而这种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经济根源,则是以个体小生产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家一户是一个经济单位,男子在经济活动中起着主要的作用,与之相适应的便是在家庭生活中处于主导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妇女“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决定了妇女一生被监护的法律地位和社会地位,其监护人由父到夫再到子,看似一直在变化,但却始终逃不开男权社会之压制。由此引发在父女、夫妇之间男权绝对至上,而母子之间男权则相对至上。由父权引申出来的亲权与男权发生妥协与协调。故而保证了妇女一生监护的完整性。同时使子对母的监护与传统孝道两全。  相似文献   

5.
家庭关系是近代江南烈女现象依旧存在的重要原因。无论婚配与否,女性能通过某些特定的方式与丈夫产生深厚的感情,她们为救治丈夫不惜牺牲自己,丈夫的去世对她们的打击极为沉重,为了追随丈夫于地下,她们选择殉夫;某些亲属单薄且无子嗣的女子在丈夫去世后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殉夫便成了她们无奈的选择。然而,更多的女性是被逼迫而死,娘家或夫家令其改嫁违背了其"不适二夫"的志向;家庭成员的凌辱让其饱受失节的威胁和心灵的伤害,自杀反而成了她们守护贞节的武器和最后的解脱。  相似文献   

6.
动物悼亡故事可分为异类悼母、异类悼子、义殉恩主、悼偶殉死。在悼祭文学的整体系统中,每每出现母题的置换与融合现象,动物行为体现的深层动机因其关系对象而异,殉情,行孝,报恩等等,总之,均符合丧悼文化之于主体角色规定,包括在一个大的伦理劝讽模式中,展示与组合这些要素则是随机性的,属于形象层次,于是往往就有可能带有某种新异传奇的要素出现。不论具体文学形象如何,所要说明的,往往要印证人不如异类的惯常话语。  相似文献   

7.
诗的首联,从动乱的社会背景写起,以简洁准确的外部肖像,写出人物的不幸身世和艰难处境。“夫因兵死”,说明诗中女主人公因丈夫被“点”为“乡兵”作战牺牲,沦为“寡妇”,独自在死亡线上挣扎。这个妇女,住的是茅草小屋,穿的是粗麻衣衫,头发枯黄,面容憔悴。已被煎熬得不像人样了。  相似文献   

8.
传统观点认为,原始社会妇女政治地位的丧失是由于经济原因造成的。本文则认为,经济因素对妇女政治地位的丧失是起重要作用的,但是导致妇女政治地位丧失的直接原因,是从夫居婚姻形态的出现。由于从夫居家庭的产生,在不破坏血缘氏族制度的前提下,妇女自然而然地失去了家庭中的地位;并随着从夫居婚姻形态的普及,妇女也逐渐在整个社会中丧失了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9.
课本第 2 6页有一段文字是 :“奴隶主死了 ,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来陪葬 ,叫作‘人殉’。”这句话主语是“奴隶主” ,“奴隶主死了”又怎会“杀死”或“活埋”奴隶呢 ?应为 :把奴隶杀死或活埋来为死去的奴隶主陪葬 ,叫作“人殉”。“人殉”推敲$湖南省南县第一中学@庞长仙  相似文献   

10.
滕野 《教书育人》2009,(9):108-109
1912年7月,日本的明治天皇病逝。同年9月,在天皇的葬礼之日,曾在日俄战争中名噪一时的陆军大将乃木希典以切腹的方式殉死。这个事件在当时的日本社会引起很大轰动。不少人将此事作为宣扬“武士道”精神的绝佳材料,而著名作家森鸥外先生却通过自己的作品《阿部一族》对于当时在军队和武士遗族中仍有很大影响力的殉死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在本作品中,造成阿部一族灭族悲剧的原因有很多,不但封建时期的殉死制度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明代妇女的贞节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女性的禁忌之多,恐怕是举世罕有的,而贞节问题算是最为残酷和灭绝人性的现象之一。笔者意欲从贞节这一角度,探讨一下明代妇女受封建礼教残酷欺凌,丧失独立人格的状况,并探讨其原因,以证明明代妇女地位明显下降的历史必然性。 所谓“贞节”,在封建时代要求基本上只对妇女。尤其是到明代以后,守节观念变得更加突出,几乎成了迷信。这种迷信“在人类心灵中建立了一种非理性的专制暴政”。非但妇女夫死守节,视为应该;未嫁夫死,亦要尽节;偶为男子调戏,也要寻死。如此视妇女贞节比其生命重要,其性命只不过是第二生命,贞节反而成为第一生命,妇女人性被窒息,地位卑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相似文献   

12.
《新作文》2006,(3)
康熙是一位了不起的天子,也可以说是我国帝王中努力接受现代文明之第一人。为了治理黄河,他曾几次实地考察。有时翻山越岭一天走100多里,有时只带随员几名,驾舟出没于波涛中。为了平定边乱,他深入不毛之地,“身先士卒,日食一餐”。他坚决反对树立什么“贞节牌坊”,下令“永禁妇人从死殉夫”。  相似文献   

13.
留存至今的民间契约文书记载了大量反映人们财产关系和身份关系的行为,真实再现了礼法的规定与社会实际生活的结合方式与结合程度。通过对契约文书的考察,分析中国底层社会的家庭活动,探讨妇女的地位与权利,会发现在父权至上的社会背景下,以往印象中妇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形象,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一段比想象要大得多的距离。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生活空间的转换,受到"情、理、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从父之附属到夫与妻齐再到女性尊长,民间社会的契约活动证明中国古代社会庶民女性具有相对独立的人格,而非"无自专之道"。  相似文献   

14.
末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封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发达成为社会文明的基础。随着契约关系日益在经济领域取得主导地位,社会各阶层的法律地位均发生变化,妇女亦取得了一定的权利主体资格,法律地位较前有所提高。本文拟从妇女在刑事法律关系中地位的一些变化,来探讨宋代妇女人身权的扩大,以此来论证宋代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不要所在,诚请赐教。(一)谋杀其夫,从轻处罪在唐朝,谋杀丈夫被列入“十恶”重罪,严惩不贷①。这是号称“用刑持平”的唐代维护夫权的立法,并将其列入“十恶”。《宋刑统》(宋初国家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窦娥冤》中的女主人公窦娥坚信“烈女不嫁二夫”是不易的真理,这样的婚姻观是剧作者关汉卿的婚姻观在艺术中的反映。不过,窦娥在思考妇女的命运时,又对这样的“真理”萌生了朦胧的或不自觉的怀疑,这种怀疑被关汉卿极其微妙地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16.
明清徽州妇女节烈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徽州地狭人稠的地理环境,迫使徽州人大量出外经商谋生,形成了徽州人的特殊婚姻生活。“东南邹鲁”的人文环境造就了徽州淳朴的民风,明清徽州妇女节烈现象异常突出。大量节烈妇女其守节或殉烈行为产生不可忽视的家庭和社会影响。明清徽州节烈现象致使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更为突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损失。明清徽州节烈妇女坚守贞节,使自己赢得一定的社会威望,能有效地平息邻里争端,感化部分社会不良分子。  相似文献   

17.
方孝孺“死事”问题的书写,在明代官私著述中存在较大差异,也存在着诸多疑点。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考析,发现受命起草即位诏书的,很可能是楼琏。楼琏几经逡巡后,也选择自经以明志,最终由王景完成了草诏之事。这一“拒草诏”故事,在明代士林对“逊国”史事的层累建构中,渐被附会到方孝孺身上,成为对其“殉烈”形象塑造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自宋以降,理学贞节观便被当权者奉为规范妇女行为的伦理准则。明清时期,贞节观对于广大妇女的束缚更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由于甘肃政府对理学贞节观的极力提倡和家庭的传统教育,深受影响的广大妇女有的对已死去的丈夫忠贞不二、不愿改嫁,有的为保贞节而不得不选择死亡,有的未婚守贞,逐渐形成了节妇、烈妇和贞女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以乃木希典大将的殉死为契机,森鸥外接连创作了《兴津弥左右卫门的遗书》《阿部一族》两部以殉死为题材的历史小说,与第一部为封建武士精神歌功颂德的《兴津弥左右卫门的遗书》不同,《阿部一族》刻画了一群武士们对于殉死矛盾而无奈的内心世界,本文试图结合历史进一步探讨他们殉死的根源,加深对于日本中世武士集团内部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一、明清时期士大夫的妇女观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已步入晚期。面临新的形势,敏锐的士大夫对厚重的传统进行沉痛的反省,发出反专制的呐喊,唱出抨击禁欲主义的时代最强音。同时,他们也对封建制度桎梏下的妇女表示深切地同情,在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中,表现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女性意识。 1.“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