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职业倦怠问卷、压力感知量表和工作效能感量表测量了188名高校青年教职工,探讨压力感知和工作效能感在身份类别和职业倦怠之间的作用。结果表明:高校“非编”青年教职工职业倦怠、压力感知水平显著高于在编青年教职工,工作效能感水平显著低于在编教青年职工;除直接影响外,身份类别还通过压力感知、工作效能感的多重中介效应间接影响高校青年教职工职业倦怠水平。提出如下建议:寻找编制身份之外的替代性方案,警惕稳定带来的“逆淘汰”机制,重视青年教职工的人文关怀与心理建设。  相似文献   

2.
王洋 《中国教工》2009,(2):45-45
最近.广西大学女教职工委员会进行高校女教职员工生活质量调查。女教职工委员会向广西大学及广西民族大学等部分驻邕本科高校女教职工发放1000份问卷,举办女教职工生活和工作论坛、  相似文献   

3.
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正视教职工的利益,思想政治工作既要重视教职工的利益需求,又要引导教职工正确对待利益需求。教职工利益需求具有多样性,发展空间、生活质量、民主参与是教职工最关注的利益。要围绕利益诉求来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包括建立教职工舆情收集反馈机制,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机制,建立相应的人事政策和奖励制度,引导教职工正确对待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  相似文献   

4.
"用心工作"是教职工在学校的关心爱护下回报学校的一种工作态度,"愉快生活"是教职工在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任务后对待自己的一种生活心境. 一、学校关爱师生是教师受益并甘愿付出的前提 学校为每一个教师订一份《中国教师报》;实行"导师职级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每年春节,学校领导分批上门给教职工拜年;教职工生日,学校送上温馨的祝福;  相似文献   

5.
菅爽 《成才之路》2010,(22):17-17
2010年我校女教职工委员会按照上级的工作布置,围绕学校和工会的中心工作,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提高女教职工参与学校各个岗位的管理决策水平,提高女教职工的自身素质,优化女工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提高女教职工的生活质量,维护女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女工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努力把女教职工的特殊权益和合法权益表达好、维护好,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发挥好她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较好地完成了女教职工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因而学校女教师为红岩小学的教育作出了具大贡献,树立了新时代知识女性的新形象,充分发挥了女教师的风采。  相似文献   

6.
高明 《华章》2013,(24)
增强公平感是每一个教育管理者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而教职工对领导的管理行为是否感到公平,则往往成为能否主动积极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金羿 《上海教育》2012,(Z1):92-93
教师,是文化人,读书就理应是一种生活方式;教师,是专业人士,读书就理应是一种成长载体;教师,是儿童成长的引路人,读书就理应是生命之树常青的源泉。书墨飘香,润物无声。一直以来,上海市实验小学工会始终坚定"教师之于学校,一如参天大树,根深方能叶茂"的信念,把学习作为教职工发展的第一需求。十余年来,以"书香行"系列品牌读书活动作为工会的特色工作精心打造,不断激励教职工争做"学习型、知识型、专家型"人才。学以立德、学以培智、学以陶情、学以修身,不断提高员工素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陶冶思想情操,磨炼教书育人技能;弘扬先进文化,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对苏北5所高校268名女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女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包括家庭干扰工作和工作干扰家庭两个维度;女教师的年龄、学位和职称以及孩子的年龄对工作干扰家庭和家庭干扰工作的影响不同;工作家庭冲突不仅直接对工作生活质量产生负向影响,还抑制了工作效能感对工作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养育倦怠是父母长期置身于养育压力下所形成的由与父母角色相关的极度耗竭感、与子女的情感疏远感、父母角色的无效能感等组成的三维独特综合征.与普通儿童父母相比,特殊儿童父母养育倦怠水平较高,养育倦怠降低了特殊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进而影响其身心健康及养育质量.针对特殊儿童父母的养育倦怠,文章从社会支持、心理咨询、精...  相似文献   

10.
住房,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三大物质条件之一,也是高等教育最基本的基础设施。住房管理体制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质量,关系到教职工的生活和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因此,高校住房已成为教育系统各级领导普遍重视,学校教职工最为关  相似文献   

11.
文本<废都>是一种源于现实废都、又超越了现实废都的文学范式和艺术文化范式,它是一种由废都文学文字符号、废都文学形象符号和废都文学意象符号组成的描写废都文化内涵的语言文化系统.它的文化价值在于其通过废都文化氛围的烘托、渲染和暗示,揭示了废都文化隔离机制对于废都人的种种文化隔离现象,并对戕害废都文化人的那种"废都文化",做了更深层次的理性反思和文化批判.文本<废都>所揭示的"废都文化"问题,至今还严重制约着我国的传统文化继承和我国现代化进程,对此我们必须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2.
"分税制"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把地方政府塑造成了只关心自身利益的"牧羊人"。其激烈竞争可以推动经济高速增长,但使人关注眼前利益而无法解决治污的外部性难题。地方政府之间的非合作博弈直接导致了今天的公用地灾难。其化解之道只能通过建立地方政府互信合作机制合理分摊治污费用。  相似文献   

13.
高僧传是为高僧立传,立传的编撰者对众多僧人进行选择,不可避免地需要一定的选录标准,选录标准的优良与否,关系到僧传的流传与影响。由对"三朝高僧传"①的选录标准分析,我们得出结论:自从释慧皎《梁传》始,确立了以功德为先、德行和学识为次、神异为辅的选录标准,《唐传》《宋传》在继承基础上根据佛教发展状况略有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其执政须做到"权为民所用"。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即民生需求将依次经历生存条件—发展条件—享受条件的不同形态,使用权目标分别服务于民有—民享—民权的相应发展,用权方式将体现为强化—净化—转化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史诗精神与《三国演义》《水浒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是人类对死亡的意识和逃避、抗拒,以及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死亡的无法逃避、不可抗拒这一心路历程的记录。史诗有其形成机制和作为历史范畴的文学现象的文化意蕴。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从重塑历史英雄开始,抒发了中国文化的无可归依的悲凉,具有史诗精神。  相似文献   

16.
教师角色:从"规定"走向"赢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教师的角色价值主要是以外在取向为主,教师只是按照社会规定或期望的角色规范进行职业行为,这种规定性的角色严重抑制了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和自我潜能的实现,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羁绊.在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下,教师角色只有从"规定"走向"赢得",即追求一种自我更新的价值取向,教师的职业实践才会具有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7.
“茶马古道”是唐宋以来汉藏等民族之间进行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它主要穿行于今藏、川、滇横断山脉地区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一条古代商道。它是中国藏区连接祖国内地,并外延至南亚东南亚的重要纽带,是中国西南民族自古以来相交往、融合的走廊,是一条中国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文明传播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古老驿道。  相似文献   

18.
传统"六书"说不能适应现代文字学研究的需要.近现代学者提出了一些新说,但仍不甚理想,各说之间分歧也比较大.因之,现拟跳出"造字"和"用字"的框框,提出汉字发生法和汉字构字法理论,主要是汉字发生法的"二书"说和汉字构字法的"四书"说.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大量哲学、审美史料的梳理,对“和”文化的源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和”内涵的两种不同意蕴。西周末到春秋时期诸家,尤以史伯、晏婴为代表的“和”思想,从符合客观规律的角度把握“和”内涵,作为传统“和”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其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中和”观出现,它以维护封建礼法秩序为目的,具有着浓厚的政治教化色彩。作为“和”文化的主流源头,儒家“中和”现在历史上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目前传统“和”文化研究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和”、“中和”两个概念不分的倾向。正本必须清源,要继承传统“和”文化的精华,对“和”文化两个源及其流的区别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结构形式上分析和探讨了小说的内容和主题。揭示了白人文化对黑人文化的侵略以及对黑人所造成的伤害。同时,呼唤黑人民族的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