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佰杭 《新闻世界》2011,(8):178-179
"宋氏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不仅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还在抗战时期所展开的一系列国际新闻传播活动中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着眼于"宋氏姐妹"的国际新闻传播策略,就其传播价值与当代意义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
吴琦来  普宏 《新闻世界》2014,(11):213-215
本文以"为何传播"、"传播什么"和"如何传播"为分析框架,对四所高校的"科学传播概论"类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发现对"科学传播"持狭义认识的课程在"为何传播"和"传播什么"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讲述,对"如何传播"也比较重视。  相似文献   

3.
从美国的公共外交认识国际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法国学者阿芒·马特拉的研究,西方所谓的国际传播从来就是"一种战斗话语",服务于战争和冷战。而作为国际传播的公共外交,虽然可以理解为以现代传播技术手段克服国家间政治壁垒和文化间交流障碍、通过与对象国公众的沟通而影响其政府对外政策的国际政治形态,但它的"战斗性"仍然没有获得必要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赵野 《新闻世界》2014,(9):239-240
大学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指导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有效传播大学校园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媒体形式越来越多、传播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有效传播校园文化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在分析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特点基础上,提出了"多媒体传播整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在越来越复杂的国际传播格局中,中国所面对的不实声音、不全面、不平衡的报道时有发生.在这样的情势下,中国传媒应当跳出现有的国际传播既定格局,在传播思想、传播议题和传播主体上构建未来的国际传播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6.
周丽 《新闻爱好者》2010,(10):20-21
世界已进入信息全球化、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凭借经济﹑军事﹑科技等优势,主宰着世界的舆论方向,形成了"西强东弱"的国际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7.
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影视节目作为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也以一种更加开放和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更是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中国"第五代"导演们在各种国际影展上频频获奖,不仅为中国电影赢得了空前的关注与荣誉,也加快了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传播仪式观中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詹姆斯·W·凯瑞的传播仪式观角度,分析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仪式性、庆典性和参与性特征,指出传统节日文化传播与传播的仪式观具有同样的核心主旨,即通过神圣的典礼将人们以团体或共同体的形式聚集在一起,以完成"时间上对社会的维系"。发现了当前的传统节日文化传播仍是传递观下的信息与知识的线性传播,没有创造出"把人们吸引到一起"的"仪式化场域"。提出传统节日文化传播应该以传播仪式观为理论指导,在传播过程使用、还原与创造有意义的文化符号,使中华民族文化经过几千年洗礼,留存下来的具有生命力、最具共同记忆的部分得以生产、还原与维系,成为联系古今、联结民众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报告高屋建瓴,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思想深刻。媒体工作者特别是广播影视工作者专题研讨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把握好报告的主题和灵魂,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是开创广播影视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抓手。"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重要论断。在此基础上,作者抱着"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宗旨,对新闻媒体特别是广播影视媒体的国际和国内传播提出了自己见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沈苏儒先生和鹤木真两位学者对国际传播定义的分析,认为沈先生所给出的定义是国际传播无主体说的代表,同时忽视传播媒介的重要性和多元性,将国际传播的历史追溯到人类社会建立国家以后,这跟国际传播的现代性特征不相符的。而鹤木真给出的定义是国际传播的单主体说的代表,他的定义没有展现当今国际传播主体和传播媒介的复杂性,也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基于此,国际传播的定义应该包含复杂的传播主体、多元的传播媒介和前瞻性这三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1.
在跨文化传播语境下,日本动漫对我国影响深远,一方面,它以其多元化的传播策略掳获了众多"漫迷"的心,另一方面,伴随着日本动漫在我国境内的大量复制与传播,其中所裹挟的各种不良影响,为跨文化传播注入了不和谐的暗涌。对此,应理性对待其跨文化影响,并作出建立动画分级制、打击盗版、管理"动画组"等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2.
汪平 《东南传播》2010,(9):98-99
"网络新闻"是借助网络技术进行传播的新闻。随着现代传播技术和手段的发展,网络新闻传播力对传统媒体传播构成新的挑战。传播力是一种争夺注意力的传播技巧,是通过整合传媒资源所产生的一种传播影响力,也就是通过各种传播方式的组合,将信息扩散,导致产生尽可能好的传播效果的能力。传播力最终表现为影响力。在特别注重"影响力"的传播环境下,媒体之间竞争的实质是传播力的竞争,而这已成为传播机构研究应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马祥 《报刊之友》2010,(12):165-166
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健康传播领域,我国健康传播尚处在起步阶段,如何运用健康传播来传播"真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借由"养生专家"张悟本造假事件,分析了时下健康传播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困境,并试图引起更多研究者对健康传播的重视,以实现"健康传播"能够传播健康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传播生态也在加速变革,这对正在积极开展国际传播的中国而言,既是重大挑战,更是重要机遇。本文提出,基于世界格局变幻、传播理论和传播业态发展、中国国际传播基础等三方面考虑,当前是构建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体系的重要时机。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机遇,深入思考中国国际传播的根本目的,找到目前构建国际传播体系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将中国国际传播放到全球传播生态中认知和关照,加强对全球传播生态的研究和理解,考虑全球传播生态系统的全部相关者,坚持系统化思维,以全球视野把握传播共通意义,以精准传播策略提升传播效能,从而构建基于全球传播生态的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5.
罗伯特·福特纳、达雅·屠苏、关世杰、程曼丽等人对国际传播阶段的划分,要么采用纯粹的传播技术的标准,要么采用将传播技术和世界格局发展结合起来的标准,导致国际传播研究对传播技术或者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过分关注,而忽略了国际传播本身的特性。以国际传播功能演变的视角看待国际传播,会发现国际传播经历了知识和文化的复兴、传播革命思想、战争动员与宣传、意识形态的宣传与斗争、政治经济文化的多元斗争与发展等不同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余鹏 《新闻世界》2012,(2):143-144
媒体在对"杨武事件"的报道中,存在着伤害采访对象心理、侵犯受害人的隐私、进行道德审判等不足和失当。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反思。同时,本文认为,从事新闻传播活动首先要具备人本意识,即尊重和平等对待采访对象,对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人"给予人文关怀,这既是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由新闻传播活动的人文本性所决定的。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有利于新闻信息的获取,有利于媒体和记者良好社会形象的树立。  相似文献   

17.
"百花齐放,百舸争流"是目前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态势,伴随网络传播受众的普及化、涉及领域的深入化与实现手段的多样化,借助网络传播平台,传媒领域迅速形成了基于新闻传播的各类网站,并逐步沉淀了一批"品牌"新闻站点,成为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核心声音之一。  相似文献   

18.
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吸引世界关注与投入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提升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推动力。在当今国际社会中,良好的国家形象意味着更高的可信度、更强的接纳性和更广阔的国际合作与发展的空间。在当今全球化传播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国家形象建构和传播的重要,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国际形象。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正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竞争中最为重要的博弈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从Twitter看网络传播模式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twitter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工具与以往传播工具的不同。并以Twitter为切入点,分析了在后现代网络传播模式中,用户参与信息传播、信息传递"碎片化"导致的内容"碎片化"和受众结构"碎片化",并分析了信源可信度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一、新闻传播的"中国化"定位。这里的"中国化"指涉着当代新闻传播的空间定位,即这是在中国所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的"中国化",就是指其内蕴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