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创作于1919年4月,因选人中学语文课本而成为流传最广的鲁迅作品之一。可是,我们发现学生对它并不感兴趣。而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看,只有学会从《药》之类的经典作品中读出趣味,才有可能领略纯正的汉语的魅力。《药》是否有趣味,为什么要重视阅读趣味?下面,让我们立足文本,以心灵直觉感受艺术形象,感受《药》的趣味。  相似文献   

2.
书籍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是灯,照亮夜行的路;是路,引导我们走向黎明。  相似文献   

3.
一、缘起数十年来,鲁迅以其崇高的人格,深邃的思想,激动着一代又一代青年读者的心,导引着他们人生前行的正确方向。今天,有人曾抱怨鲁迅离开我们的时代远了,作品太深奥。是的,鲁迅离我们今天的中学生已比较远,作品不乏晦涩,可是,作为一个民族的精魂,  相似文献   

4.
随着群文阅读研究的深入,语文教学打开了新局面。如何保证阅读教学量与质的“两手抓”,又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课堂实践中,采取联想式、疑问式、感受式等多种批注方法,学生在扩大阅读量的同时,发展思维,提升素养。这一过程中,学生做到了与先生近距离对话,通过生活经验的迁移,达到理解文本、理解作者的目的。文章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朝花夕拾》,在全年级范围内开展探究活动。在此之前,初中生多少对鲁迅已形成刻板印象,对久远时代赋予文章的沉重主题产生畏惧心理,失去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在这样的背景下,让学生重拾热情,对后续语文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所写的回忆鲁迅的纪念性文章。作者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生前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情(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敢于斗争,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无比怀念、敬仰的感情。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这篇课文时,  相似文献   

6.
孙上 《现代语文》2005,(5):31-31
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堪称暗示艺术的精品.不仅在标题、线索、环境、景物上有暗示,而且在人名上也有暗示,下面谈谈小说中独具匠心的人物的名字.  相似文献   

7.
乔坤 《家长》2010,(5):13-13
从能识字开始,书籍就成了我最亲密的伙伴。我还清楚地记得我拥有的第一本书是《安徒生童话》。打开书页,小小的我一下子闯进一个美丽神奇的世界。那里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被棉花糖簇拥着的美好,王子和公主在经历了重重阻碍后都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这种美好的结局总能使我的心里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美好憧憬,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文学是人写的,写人的,写给人看的。在名著经典的天堂中,上述内容似乎更显风景高雅、格调清新。在鲁迅的小说中,有对愚弱者的灵魂的悲悯和嘲讽;在鲁迅的思想中,还有对先知先觉者无谓牺牲的悲愤和同情。该情愫穿越时空余音不停,震荡在读者后人的心中。笔者试图对鲁迅的《药》作一番理论的思考,不当处敬请同仁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9.
快乐的方法多种多样。跳舞、唱歌都能让人感到快乐。而最能让我感到快乐的则是阅读。以前,我对书真是“恨之入骨”,看到书就不耐烦,一边说“这本书一点儿也不好看”,一边把书扔在了一边。  相似文献   

10.
小说艺术本来就是一种虚构性很强的艺术,故事情节中本身就有许多的偶然与巧合。而用不大合乎生活常情的反常情形来吸引读,同时通过强化“言外之意”来使小说更富含审美情趣.往往是小说家构思过程中用心追求的一种手法。鲁迅先生在其小说《药》中就特意设置下好几处这类细节,初看很是让人不以为意,然而细加品味,方知作构思上是何等地用心。  相似文献   

11.
黄福林 《教师》2012,(34):74-75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应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字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用这一目标指导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必须切实转变阅读教学观念,从以往以理解课文内容为终极目标的教学状态中解放出来,加强阅读指导,努力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呢?老师必须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理解、自主领悟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促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2.
……①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  相似文献   

13.
老舍  罗兰  谢振信  谢军 《现代语文》2003,(12):12-13
我的母亲老舍当我在小学毕业了的时候,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饮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10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笔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家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你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都是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我父亲死后,家中一切事情都是母亲和三…  相似文献   

14.
一、基础知识1.编者情况萧三(1896—1983),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原名子暲,湖南湘乡人。1949年后历任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外联部主任。是全国第一届政协委员,全国第一、二届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委员。  相似文献   

15.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我就对报刊和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我是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的,从《三味书屋》到《藤野先生》再到现在的《药》,算算大概也有五六个年头了。以前年纪还太小,不能完全明白文章的韵味,只是人云亦云地跟着老师说,说当时社会的黑暗,说人性的丑恶。可是,现在自己也真的能够明白那是一个多么黑暗的社会,心中有恨,恨民众的麻木,很人性的冷漠,更恨自己没有生在当时,也同样为医国医民奉献热血与青春。  相似文献   

17.
盛庆丰 《学语文》2004,(1):48-48
在教学鲁迅小说时,我比较注意引导学生在细微处留心、品赏,尤其是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话,要细心咀嚼,品味一番。一则可以获得言外之意,提高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二则从大处出发,在小处探究,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学习《药》“老栓买药”这一情节时,学生把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老栓买  相似文献   

18.
中学六年我是在黄河边的兰州十六中度过的。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多文学名著。除教室外,在学校,那儿是我去得最多的地方。 我读书很杂,初中时追求能满足幻想、英雄崇拜心理的作品,像《水浒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三侠五义》《保卫延安》《苦菜花》《迎春花》以及安徒生、王尔德的童话和儒勒·凡尔纳的科幻作品等。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家喻户晓的大作家,从我们读到鲁迅的第一篇文章开始,他不屈不挠的奋斗的精神就一直鼓舞着我们。《鲁迅自传》中可以窥见他奔波又倔强的一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带我们走进鲁迅无忧无虑、充满童趣的童年。本文针对人教社版和语文版教材做几篇课内阅读和课外拓展练习,希望对鲁迅文章的学习理解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面旗帜,在中国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在现代青年中,鲁迅阅读受到青春阅读的反逆和冷落。增强青春阅读的厚重感,体现鲁迅阅读的现代性,才能使鲁迅阅读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