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逛邓川     
正一脚踏上邓川的土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平坝,上面三条河像一个"川"字,更像篆书的"水"字,婉转而来,直入洱海,加之有湖泊、湿地镶嵌其间,阳光一照,水面闪闪发亮,河流湖泊平添了高原平坝的清新与湿润。三条河中,最为突出的是从下山口逶迤而来的弥苴河,河堤古树郁郁葱葱,滇合欢遮天蔽日,景随时转,气象万千。若是在晴朗的某一天,约上三五好友,骑着自行车,沿着河堤溯流而上,脚下是车轮碾出的"沙沙"声,听着动人的鸟声,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一路上欢声笑语,那是多么惬意的事啊!平坝四周群山如抱,山顶转  相似文献   

2.
千年足音     
正一其实,我对面图山的山道上,每年春天的日子里,都会传来纷沓的脚步声,这是一群群从山那边走来的人,用传承千年的挚情,对这块土地发出的叩问。许多年过去了,我从未在意,这是我顾左右世事而淡漠了它的缘故。但是,它的客观存在,终于在眼前的一个日子里感动了我。记得数十年前,我大约六七岁的时候,由母亲领着,坐马车到了对面的山脚下,然后,徒步顺山道逶迤而上,去赶庙会。那里有许多庙宇,供着许多泥塑人物,有男有女。其中,有的面目和蔼可亲,有的恐怖狰狞。庙会热闹非常,有的烧香,有的磕头,有的吹拉弹唱,有的烧火做饭。给我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3.
千年一路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许还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一般不会受到交通运输方面的阻碍。可是,两千多年前,在占世界陆地总面积1/3的亚欧大陆上,依靠一条长达7000多公里,穿越高山、戈壁、沙漠和冰川的古老道路,进行中西方的交流长达十多个世纪,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了。这条以美丽的丝绸命名的交通干线的开辟和延续,对促进古代世界各国间的友好往来,加快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艰难之旅据史书记载,从西汉开始的千年间,西去的道路最著名的有两条:出玉门关的…  相似文献   

4.
5.
我走过漾濞江上的千年古桥,沿江边栈道顺流而下,踽踽独行。约一里,来到江岸缓坡处,这段栈道青石板镶就,石板被马蹄铁打磨得光光滑滑,有些石块蹄迹斑斑,是磨不掉的岁月印记。再往前,来到一脉溪流边,耳边隐隐响起轻快的马铃声,时光似乎回到了遥远的丝绸之路年代。  相似文献   

6.
走进云南驿古道,两边小而低矮的木屋,错落有致地向远处排列,小镇里年逾千秋的青石板路也斜斜地向深处探去.这是一条贯穿整座村庄的街道.那种在镇外滇缅公路上车水马龙,吆喝不绝于耳的现代气息在这里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7.
千年莲溪寺     
卢文芸 《寻根》2007,(6):70-75
莲溪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丁字桥南面的涂家岭,是武汉的“四大丛林”(归元、宝通、莲溪、古德)之一。这里从前曾是市郊,据说寺外本是良田美池,蛙声菜花,映衬着斜阳老树,古寺钟声,自有远离尘器的一分逸趣。不过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如今的莲溪寺已经深陷于都市拥挤的楼群环抱中,山门不远,就是车水马龙的雄楚大道,有无数的钢铁机器正呼啸而过,日夜不息。  相似文献   

8.
田友国 《寻根》2013,(5):124-130
古戏台是祠堂的一个要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祠堂为祭祖重地,戏台为祭祖时演戏所用,或作丰收大庆、族老寿庆等之用。观众少则近百人,多则上千人,月光下人头随着鼓点一起摇动。往往台上演得活灵活现,台下看得眉飞色舞。于是,古戏台便成了名著或经典的舞台,连接着千年的历史以及遥远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长汀古城墙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唐大历四年。汀州刺史陈剑将州治从东坊口迁到现址,“筑土为城”。后刺史刘岐又建敌楼一百七十九间。筑子城,称为“雄镇”。宋治平三年第一次对汀州城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城墙周长“五里二百五十四步”,  相似文献   

10.
《寻根》2016,(6)
正青龙镇,即今青龙镇村,地处太原市北15公里的大运公路旁,美丽的杨兴河南岸,辖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40人,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镇内文物古迹甚多,最著名的有五阁八庙、三座花园以及23个商业堂号。五道阁里的王家从五道阁楼看青龙镇是很有意思的。青龙镇是一个有着五里长街的古镇,这五道阁楼犹如五把铁锁,紧紧地护佑着青龙镇。阁里的王家,名声早已在外。王家  相似文献   

11.
闲话千年龙     
公元2000年与中国传统纪年(阴历干支庚辰)的龙年喜相逢,迄今为止三个千年才仅仅一次,可谓是千载难逢。这对于我们以“龙的传人”自居的炎黄子孙来说,是何等的喜悦,是何等的欢喜欲狂。新千年到来之际,各种各样的庆典、盛会之气氛和场面难以言表。  相似文献   

12.
铜鼓是一种很独特的传统民族乐器。它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流传了2000多年,许多少数民族至今仍把它奉若神明,行用不衰。据精确调查,在中国广西,沿着红水河的西林、隆林、田林、乐业、天峨浦丹、东兰、巴马、大化嘟安等县而居的壮族、瑶族、苗族和彝族,至少还有1500个铜鼓散落民间。每逢传统节日和婚丧祭典,在壮乡、瑶寨、苗村,都可听到这种古老金属鼓的罂铭之声。红水河畔的壮族,在青蛙节必用铜鼓。青蛙节是专门祭把青蛙的节日。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延续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之久。分“找青蛙”、“孝青蛙”和“葬青蛙”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鲁先圣 《寻根》2011,(3):8-11
自唐宋以来,书院文化崛起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阵地。尤其到了宋代以后,渐渐由开始时期的民办性质过渡到官办性质,走到文化发展与普及的前台。一直到明清时期,书院始终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脊梁,是中华文明书香漫溢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正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陕西黄陵县是轩辕黄帝的陵寝所在地。1961年,黄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号称"天下第一陵"。2006年,黄帝陵祭典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陵县被命名为中国黄帝祭祀文化之乡。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指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一、绵延数千年的黄帝陵祭奠从黄帝逝世时起,就开始了祭祀黄帝活动,据《竹书纪年》记载:黄帝去世后,他的大臣左彻就开  相似文献   

15.
吴棠 《大理文化》2005,(3):60-61
"大唐天宝战士冢"俗称"万人冢",现存两处:下关市区天宝街南侧天宝公园内,封土较高的称"万人冢";位于开发区旧铺村东、地石曲村西,封土较小的名"千人冢".两处埋葬着唐代"天宝战争"阵亡的数万唐军将士,民间统称为"万人冢".  相似文献   

16.
程族分布探略程鹰,程安程氏宗族,源远流长,支系繁衍,子孙众多,从世系演变看,可分为上下两个系统。上世系,从黄帝至程共什一百世。下世系,程颢、程颐为一世祖,至今已传到第三十八世。《河南程氏正宗世系谱》(河南嵩县二程故里藏版)载,黄帝传至伯符,伯符系重黎...  相似文献   

17.
“诺水之阳,产邓井“(雍正&;lt;云龙州志&;gt;).诺邓是云龙县澜沧江以东开发最早的一个白族村寨.&;lt;新纂云南通志&;gt;载:汉代云南有二井,安宁井、云龙井.唐&;#183;樊绰&;lt;蛮书&;gt;戴:剑川有细诺邓井(当时属剑川节度地,这里的细诺邓井,即现在的诺邓村).云龙五井(诺邓井、石门井、天井、大井、宝丰井)中,诺邓井是开发最早的一个盐并,云龙五井盛产食盐,曾远销至保山、腾冲,直达缅甸边境,因而闻名全滇.明朝至清雍正年间曾设有诺邓井盐课司,并派任盐课大使.诺邓这个白族小山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云龙,人们称诺邓不叫村或镇,而一直称为“诺邓井“.……  相似文献   

18.
我曾多次来到诺邓,但却对它熟视无睹,没有对它特别地关注.直到有一天,有关方面郑重地翻出唐代古籍<蛮书>中有关"细诺邓井"的记载,宣称诺邓为"千年白族古村"时,我才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诺邓似乎确有它的与众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妈祖信仰为何千年不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妈祖信仰为何千年不衰陈宠章编者妈祖为宋代人,相传她聪明、勇敢、善良,驱邪治病,济世救人,善观天象,预测风云,拯救海难,极受人们的敬生和爱戴。千余年来,逐步形成的妈祖信仰,其影响已由莆田湄州屿一隅而遍及全国沿海诸省市与港澳台地区。随着华族的播迁和活动空...  相似文献   

20.
有传说演义经典,有礼仪彰显气度,有文化作为底蕴,有时代在其间奔跑,千年不息的狂欢盛会,点燃了白族人生生不息的文化圣火。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一个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民族盛会,向我们展示了这个民族的自信与激情。火把节是白族最古老的盛典。火把节在白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