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无邪”语出《诗经·鲁颂·駉》篇,在《论语·为政》篇中被孔子所征引。关于其内涵,历代释者主要形成“正”“诚”两条主流阐释路径,现当代学者在前贤基础上又提出“思”为祝辞、“无邪”为“无穷无尽”的新解。结合《駉》篇实为颂马诗的背景,“思无邪”本义当理解为“祝愿骏马繁多”。而孔子之意则是“思想纯正”,既指《诗经》作者感发惩创、劝善惩恶的创作意图,也指其对读者道德层面的感发与引导作用,体现了孔门解《诗》断章取义的传统,而这种传统是春秋“赋《诗》断章”之风与儒家重现实功用、重伦理教化理念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将其“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的“千古未有之奇书”《红楼梦》(总名)“题曰《金陵十二钗》”,十二钗在书中地位之重要显而易见.然而十二钗之角色意义,却并非那样简单、易懂.除在野史小说层面代表“金陵十二女子”(“十二冠首女子”)外,从明清兴亡史之角度看,“绛洞花主”——十二钗之“王”是汉家天子,十二钗则是明末清初满汉诸大臣;自“反面《春秋》”方向观,“宝天王”是周天子(“天王”乃周天子专称),十二钗则是春秋十二公.若《春秋》还可视为“亘古第一人”孔夫子的“自传”(《孟子·滕文公》载夫子语:“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红楼梦》——“拟《春秋》”之传主、“千古第一奇人”贾宝玉便是孔夫子,从而金陵十二叙之喻指对象亦将随之而转换.通常认为金铁十二人之出处与宋人沈立《海棠百韵》有关,至此则可寻出取义之因:“金钗人十二,珠履客三千”的“背面”正是“贤哲人十二,弟子众三千”;在回回“有本”,无一字无“出处”,无一人无“来历”之《红楼梦》书中,“金陵十二钗”恰与“孔门十二哲”相对应.  相似文献   

3.
孔子作为师者的形象问题历代备受世人关注.历史地看,基于不同的价值立场,人们见仁见智,所塑造的孔子形象丰富多样,但也不乏有对孔子形象的随意建构甚至歪曲.为拨乱反正,寻获孔子原初形象,可诉诸文本,立足《论语》语境,探究孔门弟子眼中孔子师者形象的共同记忆,进而勾勒出孔子学而不厌与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乐天安命与义以为上的师者气象,以及学以成仁与学优则仕的师者情怀.凭实而论,回到《论语》原初的直观语境,把握孔门弟子的集体画像,揆诸不同时代人们建构意义到亲炙弟子认知意义上的师者形象,这不失为揭櫫历代孔子形象衍化过程中的一条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4.
方北辰先生在文章中提到 :“武帝四科着重在考察官员的品质、学问、法律知识和行政能力 ,其具体内容虽与孔门的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科不同 ,考察的方面却大体相近。可以说 ,武帝四科是孔门四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运用和发展。”方先生的见解是很精到的 ,但可惜的是 ,他没有对这一观点加以证明。本文认为 ,汉代四科的确与孔门四科有渊源关系 ,现证明如下 :(一 )孔门四科与汉代四科考查方面是一致的。《论语·先进》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 ,孔门四科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汉代四科 :一是德行高妙、志节清白 ;二是学通行修 ,…  相似文献   

5.
颜子是孔门诸多弟子中对孔子“仁”的思想最忠实的持守者和践履者。颜子的“好学”品格在《论语》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他的入世之心与隐者风范表现在多个方面。颜子乏“愚”,是“大智若愚”;其“默”是内心体验的一种境界;颜子的境界是砥砺心志、修养心性的必然结果。颜子所表现出的和谐品格有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典范理论视域下,《论语》的中心意旨与思想真义,因孔子后学的偏向性阐释及权力场域的刻意“误读”,并没能真实地、原发性地表达出来。而《论语》的文本内涵及其思想资源,在儒学的创造性转化之途中亦被“误读”。所以,对《论语》进行基于“仁”这一概念的重新排序及阐释,仍具有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7.
“诗言志”开创了“言志”传统,“赋诗言志”在春秋时期的外交场合颇为盛行,人们往往借助诗篇来委婉表达心中的情意。赋诗言志在春秋晚期开始衰歇,一种新的言志样式开始出现。孔子及其弟子一方面将“赋诗”变成“言诗”,一方面改造“赋诗言志”,将“言志”从“赋诗”中解构出来。孔门言志虽然沿承“赋诗言志”传统,但它改变了赋诗来言志的做法,而是直接陈述心中的志向。孔门言志文献在形态上主要呈现两种类型:一是实录型,文本较简短;二是编纂型,其文本较复杂。大抵而论,前者多为实录,后者则经过加工,是出于有意的编纂。通过这些文献,不仅可以了解“赋诗言志”传统的裂变与转向,而且这些文献本身也揭示了孔门的个体修养目标与社会理想,是理解儒家思想的重要依据。此外,孔门言志文献还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了《论语》文本生成的若干信息。  相似文献   

8.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记录了一场发生在孔子与其四位弟子就志向而展开的对话。在这场对话中,孔子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悉数体现。本文旨在分析孔门弟子教育叙事中对教学场景、教学语言、教育方法三方面的记录,探析孔子教学过程中体现的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等教育理念,同时结合孔子的治国理念,探究孔门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论述了孔门教育所体现的全面发展教育观。“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孔门教育全面发展观的体现。文章从重视德育、重视智力开发、重视养生、重视美育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孔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东方孔子的语录体与西方柏拉图的对话体,是古代文体发展史上的双壁.《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语》是孔门弟子记述孔子言论、行事和孔子应答弟子,以及弟子互相议论孔门学术的一部书.是最早的私人著作,开创了周秦诸子说理的文学语言.  相似文献   

11.
子夏,晋国温邑人,作为孔门四科之“文学”高徒,在孔子晚年整理古文献时已是得力助手。在阐发孔子思想的同时,有所发挥和发展,在孔门深得上、下信赖。20岁即得到孔子的举荐,“为莒父宰”。孔子逝世后,经过“心战”,最终放弃从政,退居家乡设馆授徒,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参与主持编纂《论语》,整理并传授《六经》,被两汉经学家奉为经学鼻祖。不仅对荀子及其后的儒家经学一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法家、墨家、道家等其他战国各家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催生或助长作用,是为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做了开拓、奠基性工作的一代文化巨人。  相似文献   

12.
《孔子家语》是战国后期孔子弟子记录整理的一部孔子言行录。它为人们在《论语》之外完整理解孔子及孔门儒学主张提供了重要补充。今本《孔子家语》十卷、四十四篇,在保留孔子家世、生平、业绩及“七十二弟子”名录方面提供了一手资料,揭示了孔子的“存亡祸福,皆己而已”的神人感应观,从“仁”“礼”“德”“法”四方面论析了孔子心中的“明王之道”,从“士人”“君子”“贤人”“圣人”诸方面阐述了孔子眼中的修身之道,并补充论析孔子关于“人道”之依据(人性)的思考,包括人的“性命”“人情”的涵义以及因人情而治人的“人义”规范。宋代以来,《孔子家语》一直被视为王肃假托的伪书。20世纪70年代两次汉墓出土文献证明此书不伪,应当纳入先秦儒学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3.
"孔门禅"是唐、宋以来三教融通历史潮流的结晶,是金明昌至蒙古统一中国北方后数十年间引人瞩目的历史文化现象。当时文坛领袖之一李纯甫是"孔门禅"的骨干成员,在其发展史上扮演过关键性的角色,其思想反映了"孔门禅"深化阶段的内涵和特点。李纯甫在佛禅理论的影响下提出的"师心独造"的主张对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诗文作品也突出地反映了自己的文学宗尚。"孔门禅"与金末元初的文学活动有密切的联系,二者的互动、互融主要通过李纯甫以及赵秉文、耶律楚材等人的诗文创作和理论得以体现的,这充分体现了李纯甫重要的历史功绩和地位。  相似文献   

14.
"孔门禅"是唐、宋以来三教融通历史潮流的结晶,是金明昌至蒙古统一中国北方后数十年间引人瞩目的历史文化现象。当时文坛领袖之一李纯甫是"孔门禅"的骨干成员,在其发展史上扮演过关键性的角色,其思想反映了"孔门禅"深化阶段的内涵和特点。李纯甫在佛禅理论的影响下提出的"师心独造"的主张对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诗文作品也突出地反映了自己的文学宗尚。"孔门禅"与金末元初的文学活动有密切的联系,二者的互动、互融主要通过李纯甫以及赵秉文、耶律楚材等人的诗文创作和理论得以体现的,这充分体现了李纯甫重要的历史功绩和地位。  相似文献   

15.
关于孔门《易经》的早期传授。《汉书·艺文志》曰:“昔仲尼殁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盖源一而流歧,其所由来者久,固不自汉始矣。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上说:“孔子传《易》于商瞿、瞿传楚人馯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汉书·儒林传》上说:“自鲁商瞿子木受《易》孔子,瞿以授  相似文献   

16.
“右文说”是我国宋代学者对汉字形声字“声中兼义”现象加以概括总结而形成的一个学说。“右文说”之产生干宋代,既受到其前代字书《说文》、《释名》、《玉篇》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影响,同时也是与宋代学术风气的熏染分不开的。继承和发展“右文说”,必须要建立在对“右文说”有彻底深刻了解的基础上,方可使其成为汉字研究的一把利器。  相似文献   

17.
李佩 《文教资料》2013,(36):57-59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一代圣贤.中国人自古就有为圣人、贤者避讳的习惯,总觉得圣人就是完人,是没有过错的,即使有,也是与圣人自己无关的.关于“出妻”一说,学术界争论不休,有人认同,有人强烈否认.本文主要谈谈“孔门出妻传统”的真实性,试图还历史一个原貌.  相似文献   

18.
孔门七十子之说的产生,来源于春秋晚期徒七十人的步兵编制方式。在这种编制方式下,步兵接受战车上贵族的指挥,跟随贵族一起战斗,形成一种军事化的主从关系。孔子本人具备很强的军事能力,孔门中也包含军事教育的内容。弟子们追随孔子,也十分类似于春秋时期徒从跟随贵族。在这双重作用下,当时的人们会把对徒七十人编制方式的认知投射到孔门,七十子之说也由此形成。  相似文献   

19.
《论语》六章新诠 ——论孔门军事教育的重要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官吏文武不分职,平时理政治民,战时出为带兵的各级将领,与此相应的“六艺”教育也是文武兼备的。其中以“射、御”为主要内容的军事教育,是每位学子必修的基础课,而不是可学可不学的选修课。孔子所办私学也是这样。孔门七十二子“身通六艺”,都是武艺娴熟颇具军事才干的。即使素来不以勇武著称的颜渊,也有十分出色的军事才能。这些在《论语》中都有反映。  相似文献   

20.
《鬼谷子》的学术价值王步贵《鬼谷子》一书问世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飞短流长,褒贬不一。誉之者如宋代的高似孙称;“其智谋、其数术、其变谲、其辞谈,盖出战国诸人之表”,是“一代之雄”。认为“阴谋诡秘有《金匾》、《韬略》之所不可该者,而鬼谷尽得而泄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