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说,文学有一百种所谓"功能"而我必须选择一种最重要的,我的答案是:德文有一个很精确的说法,macht sichtbar,意思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根据我自己的体会,这就是文学跟艺术最重要、最实质、最核心的一个作用。鲁迅的短篇小说《药》写的是一户人家的孩子生了痨病,民间的迷信是,馒头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是由民间主导、老百姓自己约定俗成长期积累的一种文化,在多种形式的大众文化冲击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文学经典成为大众需求的主流文化,诱发民众对文学经典的阅读兴趣,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之必需。  相似文献   

3.
重读经典     
陈蓉 《现代语文》2010,(1):156-157
经典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之所以长久地流传下来是因为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精英文学受到通俗文学的冲击,经典更应发挥它的作用,使文学避免进一步走向低俗,提升读者的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4.
经典重读     
《中国高校招生》2008,(9):51-51
【原典】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相似文献   

5.
重读经典     
作家王火说:人的生命有限,而书的数量无限,不能用有限的生命来读无限的书,应当用有限的生命来选读有限的好书。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洗刷,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被一代一代的读书人争相传阅,这样的书当然是好书。重读经典,有时你会发现,原来重读依然那么有意思。作为一个长期工作在教育一线的班主任,我的工作是相当忙碌的,因为一方面要教学,一方面要管理班级,不累才怪,我的时间也很紧张,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在流行文化、快餐文化盛行,以至于几乎主宰青少年精神世界的背景下,一些教育界、文化界人士重新提出“读经”的主张。老舍的儿子舒乙在北京云居山办起了旨在为学生打下“国学”功底的学校;深圳在多所小学开展“读经”活动;广州市RB早教中心在3—6岁的学习中加入诵读经典(唐诗、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内容;某大学拟设“国学班”,以“继绝学”,育大师……  相似文献   

7.
鲍鹏山 《师道》2002,(9):60
在中国历史上,以读经为基本内容的科举考试制度延续了1300多年,于1912年废除。作为一种考试制度,尤其是作为选拔政府官员的考试制度,它确实已到了非废除不可的时候了。但是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手段和文化信仰的培养,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教育,自有其精粹的一面。在基督教国家读《圣经》,在伊斯兰教国家读《古兰经》,是每一个人应接受的基本教育。这种教育当然不是为了培养神职人员。它培养的是文化信仰,建立的是人生信念,奠定的是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很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你比年轻时还要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年轻时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貌。”  相似文献   

9.
文学派认为翻译是作品文体风格的转换,是译者的再创造。由此,以理解为核心,强调译者主体性的阐释学理论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得到广泛应用。乔治斯坦纳提出的阐释翻译四步骤:信任(trust),入侵(aggression),吸收(incorporation),补偿(compensation)在莎士比亚多部名著译本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体现了重译的必要性,并为进一步理解文学翻译的阐释观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宋之的创作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穆青等三位作家创作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都是脍炙人口的短篇报告文学经典之作,并都曾以其厚重的思想价值和独特的风格对中国的报告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些短篇报告文学经典突破了通讯报告的一般模式,为当代报告文学的文体探索树立了优秀的"范式",具有穿越时空的审美意义,尤其对当前报告文学创作"抑长扬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经典重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西方有位人文学者半是调侃半是无奈地说:“所谓经典,就是人人重视而又人人不读的名著。”据说英国有24%的年青人不知道莎士比亚是谁,中国学者还没有闲心作这种调查,我国年青人中不知道屈原、杜甫为何方神仙的大概也为数不少。前不久我们给古代文学“推免生”面试时,发现中文系基地班这些自称喜欢古典文学的尖子生竟然除上课的教材外,基本上没有原原本本地通读过一本古典文学名著!中文专业的大学生尚且如此,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和一般的社会青年对古典名著的态度就更可想而知了。多数人将“古典”或“经典”与黄袍马褂之类的衣物和孔乙己之…  相似文献   

12.
<正>前几天有个朋友到我家里来,他在我的书桌上看到一本书,非常诧异,他说你怎么会看这样的书,我以为你只会读技术史、商业史、管理学经典之类的书,你怎么还会读这样的书?我告诉他,这本书我一直摆放在案头,有空时我就拿出来翻几页。书的名字叫《悦心集》。可能很多人  相似文献   

13.
从考察俄罗斯、西方和国内学者关于文学经典的不同见解出发,可以看出重要的问题不仅在于"重读经典",而且还在于重新确认、重新发现经典.是一个这也就涉及"重写文学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学经典是人类历史上影响最大、最为震撼人心、最具永恒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在生态批评视域下对文学经典进行重读与重评,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新的思维范式,并以其独特的策略促进对文学经典的重塑,对文学史的重写。  相似文献   

15.
水质中的元素有很多种,其含量极微,一般为10-9-10-6。常用的分离、富集分析速度慢,效率低下。采用ICP-AES法可以对多元素同时测定,具有分析速度快,线性范围宽等优点,而且由于预处理方法简便,使得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精密度均在5%以内,加标回收率在95%~105%之间。一、实验部分1.仪器和工作条件美国Thermo element公司IRIS Adv ICP型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TEVA操作软件。仪器最佳参数如下:功率:1150W雾化器压力:25PSi泵速:130r/min积分时间:Vis10S Uv15S清洗时间:30S辅助气流量:0.5L/min2.试剂和标准溶液硝酸:优级纯标准溶…  相似文献   

16.
“红色经典”是中外文学史上一个极为独特的现象。对“人学”原则的漠视是它与时下读者相疏离的根本原因。它写战争却不敢正视战争的残酷与非理性,写人却缺乏对人的命运、灵魂和价值的哲学思考。对日常世俗性及人的正常的物质欲望更表现出否弃与批判。“红色经典”实质上是一种放弃了个人思想的意识形态化写作,是一种彻底的经验性写作,主体层面文化知识的储备与客观向度的文化语境的规约也使作家无力担负起历史的重托。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读经典? 在不同的时期读经典,意义不同。青少年时代,每一次阅读都是第一次接触一个世界,如同在现实中接受新鲜的经验一样。许多年之后,也许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读过的书,可是它已经把种子留在了我们身上,它持续地在我们身上起作用,虽然我们未必意识得到。一个人在成熟的年龄,  相似文献   

18.
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它们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经典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文学界的普遍关注。这显然是因为大众流行文化已经猛烈冲击了传统经典文化,而这样的冲击也已经使得当代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明显疏离了那些被历史证明是人文精神核心的经典著作。经常有同学问我:为什么按照老师的指点,去读经典,可就是找不到感觉?应该说,这是当代人文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因为很难想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经典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文学界的普遍关注。这显然是因为大众流行文化已经猛烈冲击了传统经典文化,而这样的冲击也已经使得当代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明显疏离了那些被历史证明是人文精神核心的经典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