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鸭妈妈生了几个蛋,她孵呀孵,小鸭子差不多都孵出来了,只剩下一个大大的蛋还在窝里。鸭妈妈很奇怪,就去问附近最有学问的火鸡太太。火鸡太太给鸭妈妈讲了《丑小鸭》的故事,告诉鸭妈妈,那只大鸭蛋如果孵出来,可能就是这世界上第二只“丑小鸭”,不!是“小天鹅”。鸭妈妈高兴极了,等她把那只小鸭子孵出后,看他的确比其他小鸭子大得多,就经常跟别人说:“我这只小鸭子就是那  相似文献   

2.
《丑小鸭》是我非常珍爱的一堂课. 我用的是"关键词咀嚼法".我带领学生对"世界"、"丑"、"逃"、"好"四个关键词重锤敲打.如何敲打?方法之一是"整合式助读".简单说就是整合全篇童话中传递相似信息的内容,形成一个"理解场",让童话世界和现实世界接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比如要让孩子们理解"丑",我就这样处理: 师:一只不谙世事的小鸭子怎么会觉得自己丑呢?  相似文献   

3.
读<老王>,要跟着杨绛先生读老王. 杨绛为什么写<老王>?是因为"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这份"不安",不是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或者"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杨绛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都不是."--所以我们不要去计算"杨绛和老王谁亏欠谁"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导入1 今天继续学习第四课———生齐读课题《丑小鸭》。2 “丑”是什么意思?(难看)课文是怎样描写丑小鸭的?(师贴丑小鸭图 ,生述 ;师板书 :灰灰的、大大的、瘦瘦的)3 请同学看图复述丑小鸭模样。4 可怜的“丑小鸭” ,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日子过得怎样呢?请大家翻开书本第31页。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想一想这段讲了什么?投影 :丑小鸭来到世界上 ,除了鸭妈妈疼爱他 ,谁都欺负他。2 让我们一齐来读这一句。3 读了这一句你想到了什么?(丑小鸭没有朋友 ,丑小鸭真可怜 ,只有妈妈疼爱他 ,大家…  相似文献   

5.
丑小鸭告状     
鸭妈妈生下了一只小鸭子,看到这只鸭子长得像丑八怪似的,就给它起名叫丑小鸭。丑小鸭越长越丑,鸭妈妈把丑小鸭赶出了家门。丑小鸭只有到处流浪,不敢在街上走来走去,生怕被人打被人骂。又冷又饿的丑小鸭无路可走,他想到了自杀。于是他来到一棵大树旁,准备撞树自杀。一只好心的猴子看见了,忙说:“别,你怎么了?”丑小鸭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猴子。猴子听了后说:“这有什么难的,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法律,我们可以去告你妈妈,明天就去好吗?”丑小鸭一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第二天便去法官野猪那里告了状。鸭妈妈得知消息后,就拿着大包小包的…  相似文献   

6.
每个月当我收到<语文世界>这本杂志时,我都会爱不释手,放学一回家,就如饥似渴地读起来,有时竟会废寝忘食.两年来,我从<语文世界>中掌握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语文世界>伴随我快乐成长. 我漫步<语文世界>,在"七彩读书阁"里,了解了许多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翻开"人物故事簿",感知他们的传奇经历;我还乘坐"小说列车"到"海外看台"去周游世界;我还能翱翔在"科幻空间站",去探索"美丽星空"的奥秘……  相似文献   

7.
<正>丑小鸭是安徒生童话中一个著名形象。在一般读者眼中,丑小鸭的生命历程就是一个隐喻——苦尽自然甘来,饱经磨难的生命注定有美丽的嬗变。这听起来的确会让落魄无助的人神往。丑小鸭所历经的来自于人、鸭、猫、狗的歧视、冷遇,来自于自然界的种种苦难,因其最终的"羽化登仙"而变成了"好事"之前的"多磨""超越"之前的"铺垫",变成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之前的"修炼"。可是,每当读起这篇童话,我都会想假如丑小  相似文献   

8.
有位妈妈,给<中国青年报>写信,坦称"我是一个失败的妈妈".主要原因就是儿子中考"失败","只能选择一所民办高中".  相似文献   

9.
丑小鸭     
鸭妈妈有5只鸭宝宝。其中4只小鸭都很可爱,只有一只长得丑。有一天,鸭妈妈带着她的几个孩子去见鸭皇后。鸭皇后看着小鸭子说:“不错,你的孩子们长得很可爱,只是最大的那个长得丑。他是我见过的最丑的小鸭。”听见鸭皇后这样说,其他的小鸭子便开始啄这只丑小鸭;他的兄弟姐妹也开始嘲笑他,丑小鸭眼里含着泪。鸭妈妈含着眼泪对他说:“我的孩子,你到其他地方去吧,不要和鸭子们生活在一块儿,你可以和小鸟,和动物们一块儿生活,他们不知道你是谁,不会说你丑陋,因此,他们不会啄你。”丑小鸭含着眼泪说:“妈米,我要走了,我再也不回来了。”可怜的小东…  相似文献   

10.
乔枫  肖刚 《小学生》2006,(1):24-25
人物:丑小鸭、鸭妈妈、小白鸭、小黄鸭、天鹅 (鸭妈妈在稻草堆里孵蛋。) 鸭妈妈:(伸懒腰)哎,孩子们,你们怎么还不出来呀,可 把妈妈累坏了! 小白鸭、小黄鸭:(努力地从蛋壳里钻出来,东张西望, 唱)太阳亮,花儿香,外面的世界真漂亮。伸伸腰,踢踢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高尔基的<童年>是"红色经典",那<糖醋西游>则无疑属"娱乐快餐".现在,两种书各具"市场"、皆有"粉丝",我的观点是:<童年>固然要读,但"糖醋"同样也要"吃"!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目标】1.会认"烘""卧"等14个生字,会写"讨""厌"这两个生字,理解"暖烘烘""卧"等词的意思。2.积累并学会运用优美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体会鸭妈妈焦急开心的心情和丑小鸭的丑。4.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懂得从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对丑小鸭的遭遇产生同情心的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教学过程】一、谈童话故事,激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7期刊发了肖家芸老师的<<雨巷>教学实录>,作者自称是"活动化教学".从实录的名目上看有:"活动一:听读""活动二:交流""活动三:研读""活动四:品读"."听读",就是听配乐朗读课文,这样做的人很普遍,这种"活动"有新意吗?"交流",不就是师生进行互动吗?"研读"与"品读"有什么区别?"读",并不是"诵""念",本身就含有品味、琢磨、领会的意思."研""品"意思还是如此.在这些名目上做点儿新花样儿,其实质却没有什么真正的飞跃.这种课改"思路"就不对!  相似文献   

14.
一、总论:文与笔 在上海初中<语文>教材中(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收录了<东坡志林>中的<记承天寺夜游>和<世说新语>中的<谢道韫咏絮>两则"笔记".虽然教材是以"短文两篇"作为课文的篇名,但如题以"笔记两则",文体明确,也许更好些."笔记"就是随笔所记.  相似文献   

15.
读欧阳凯<<牲畜林>喜剧意蕴解析>(见<语文学习>2010年第12期)一文,顿觉眼前一亮. 先后听过10多位教师执教的<牲畜林>公开课,总觉得教师与文本很"隔",学生与文本更"隔".从"喜剧"视角来审视,或可使我们更能真正走近卡尔维诺,真正走进<牲畜林>,这样,师生才有真正的"欣赏".  相似文献   

16.
<正>漫漫人生路,不能没有梦。梦想是漆黑夜里照你前行的一盏明灯,梦想是茫茫大海中引你前行的一座灯塔。梦想,能给予你光明;梦想,能给予你方向!我有梦想,我的梦想就是能够成为一名朗诵家。这个梦在我记事起就与我形影相随。小时候,我跟着妈妈牙牙学语:"床前——明月光",妈妈读一句。"床前——明月光",我便跟着读一句。听着我的牙牙学语,妈妈不禁欣喜若狂:"孩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静气,不仅仅是指让我们的身体安静下来,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心灵安静下来。静气的对立面是俗气与躁气。欣赏仓颉苦心所造的"俗"字与"仙"字——"俗",就是人往谷底走;"仙",就是人往山上走。多数的人都往谷底走了,走到谷底那个熙来攘往的嘈杂世界,人心就容易与静气绝缘。被物质操控的浮躁生命,很难体味到精神飞升起来的快感。我喜欢一位记者朋友与女儿的一段对话。做记者的妈妈去幼儿园接孩子,孩子说:"妈妈,别人的妈妈都是开车来接孩子,你却骑自行车来接我——你比不上别人的妈妈。"妈妈听了,回  相似文献   

18.
一、体验丑小鸭的不幸遭遇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师:长得特别丑的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喜欢它,谁都欺负它,你们能不能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说说有谁欺负它。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学校组织教研活动,同年级组的一位老师用我班学生上<丑小鸭>第一课时.教学第2自然段时,老师为了让大家体会丑小鸭的"丑",课件出示了一幅俩面:一只刚从蛋壳里钻出来的特别大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鸭子.  相似文献   

20.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在动物王国里引起 轩然大波。狮子国王特意召开动物界大会,奖励 孵这只蛋的鸭妈妈。鸭妈妈唱着欢快的歌曲走进 会场,受到全场动物的热烈欢迎,诗人狐狸致诗 一首: "是你/不畏辛劳/顶着炎炎烈日/在六月的 芦苇里/哺育我成长!" "这是我该做的,谢谢大 家!"鸭妈妈热泪盈眶,对着与会动物一连三鞠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