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阅读<让传统文化经典重回中小学课堂>(<语文学习>2011年第1期)一文,对摩罗先生的一家之言,颇有异议.愿提出以请教方家.讨论这个话题,意味着已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现在的中小学课堂已将传统文化经典排除在外了,否则,就没必要提"重回"二字.事实真是这样吗?作为教学一线的中学教师,我所知道的事实是传统文化经典就存在于中小学课堂,只不过范围不够广、数量不够多而已.所以我们要面对的问题是让哪些、让多少传统文化经典重回到现在的基础教育资源之中.  相似文献   

2.
张艺 《考试周刊》2010,(32):70-71
背诵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巩固所学内容、积累知识、提高读写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在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让背诵重回课堂。  相似文献   

3.
让个性重回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在其实施建议中提出"以音乐为本"。"以音乐为本"就是要突出音乐学科自身的特点。虽然,现在提倡音乐本位现象的改革,但音乐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却是任何时期都不容改变的。音乐课决不能上成语文课、历史课、美术课,更不能上成拼盘课、四不像课。在音乐课上听不到音乐,那又能从哪儿找到音乐呢?因此,我们应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更有效的途径;找回音乐,让音乐  相似文献   

5.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的这副对联生动地展现了一群爱国人志士为国事、天下事发愤读书的情景。那琅琅的书声和着风声、雨声至今仍在人们的耳边萦绕,然而现今的语课堂上却很难听见这琅琅的书声了。  相似文献   

6.
人文化的语文课能“唤起人对未来世界的一种向往,一种探索的热情”,能让学生的心灵畅游于情感的花园,体验人生百味,实现人生的价值。然而长期以来在考试制度、教材、评课标准的引导下,传统的语文课堂成了标准零件的加工车间,语文老师则是熟练工人,切割打磨,轮番上阵,学生想象的翅膀无法打开,学生成了一种容器,一种待加工的产品,失了自主意识,沦为考试的奴隶,教育的人文意义丧失殆尽,造成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缺失。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不由发出这样的一个呼声:“让人文精神重回课堂。”  相似文献   

7.
人文化的语文课能唤起人对未来世界的一种向往,一种探索的热情,能让学生的心灵畅游于情感的花园,体验人生百味,实现人生的价值。然而长期以来在考试制度、教材、评课标准的引导下,传统的语文课堂成了标准零件的加工车间,语文老师则是熟练工人,切割打磨,轮番上阵,学生想象的翅膀无法打开,学生成了一种容器,一种待加工的产品,失了自主意识,沦为考试的奴隶,教育的人文意义丧失殆尽,造成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缺失。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不由发出这样的一个呼声:让人文精神重回课堂。  相似文献   

8.
<正>曾经有一段时间,传统文化思想被过度解读为腐朽的封建残余而被粗暴地全盘否定,于是文化传承链条被撕裂,道德信仰根基动摇。古人说,河川若断流,我辈何以见子孙;文化若失传,我辈何以见祖宗。否定了传统文化的光芒,我们就如盲人走夜路,迷失了奋斗的方向。传统文化是是一股来自远古的清泉,深邃而又甘甜。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利用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结合传统文化思想精华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启其心智,助其开垦一片品行天地。一、德育自古而今始终都是教育的重头戏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写出了老师三种不同的职能,老师不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还  相似文献   

9.
石熠璘 《甘肃教育》2011,(19):36-36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云: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大计,要使教育能够“枝繁叶茂”,必须在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而传统文化经典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深化教育根基,传承优秀传统的载体。“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传承文化经典,不仅意味着汲取圣贤的智慧和丰厚的文化养料,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语课堂教学中,很难听到朗朗的书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仍然需要将朗读作为一种基本且有效的教学途径。朗读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英语思维,降低学生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词汇量,为参加高考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蒙学的教学方法,打基础的就是声读与背诵,饱学之士,莫不如此。但随着西式中小学校的成立以及越来越高的教学楼的拔地而起,诵读与背诵在中小学已不受重视,“琅琅书声”几乎成了历史词语。  相似文献   

13.
<正>"君子博学于文。"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统一使用部编教材。部编教材注重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正文表述尽可能引入传统文化经典。据统计,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共引用约60处古文经典。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髄融入教材,丰富和提升了教材的思想性和人  相似文献   

14.
1破损的蒸发皿在实验室中,经常有破损的蒸发皿,如果用在其它的实验上,将会发挥其一技之长,从而使实验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将钠块放在石棉网上做燃烧试验,实验结果达不到预期的实验现象,即看不到淡黄色的固体生成,可能因为石棉网上物质较复杂,最后只观察到石棉网上有灰黑色的物质生成,影响了实验的直观性和真实性。而此实验如果充分利用破损的蒸发皿(好的蒸发皿也可以用,但实验过程使蒸发皿易损坏),则能达到预期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1破损的蒸发皿 在实验室中,经常有破损的蒸发皿,如果用在其它的实验上,将会发挥其一技之长,从而使实验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将钠块放在石棉网上做燃烧试验,实验结果达不到预期的实验现象,即看不到淡黄色的固体生成,可能因为石棉网上物质较复杂,最后只观察到石棉网上有灰黑色的物质生成,影响了实验的直观性和真实性。而此实验如果充分利用破损的蒸发皿(好的蒸发皿也可以用,但实验过程使蒸发皿易损坏),则能达到预期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正>《中学生物教学》2012年第3期徐进利在《做人·做教师·做学问》一文中说:"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我体会到要想做一名好教师,还必须研究教育、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做到勤读书、勤实践、勤思考、勤积累。"作为工作近十年的一线教师,这一句话有如醍醐灌顶,令我豁然开朗。近两年来,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感觉有一团迷雾萦绕在心头。经常听到身边的同事和我有一样的抱怨:"有一些讲过不止一遍的题目,为什么孩子们总是做错?"讲评课之前,自己精心备课,课堂上认真讲课,甚至讲得很细致、口干舌燥,内容全面,可是为什  相似文献   

17.
18.
前不久,听一位老师执教“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其中一个环节是认识1平方厘米,老师组织了这样几个教学层次:1.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  相似文献   

19.
<正>"文化兴,则国兴",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内生动力和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代中国人必须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自觉意识和自信心理,理应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培育的核心素养之一。中华文化自觉自信意识培育可通过多种方式达成。其中,教师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文化经典的土壤里快意生长,是重要教育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渐渗透传统文化。著名教师闫桂珍指出:小学语文教师要整合教学内容,将祖国传统文化的美感讲出来,以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实际上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收录的许多文章都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