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形时间、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形哲学角度探索时间、空间的基本特征,以及时间、空间的起源,混沌运动的时间意义,时间、空间维数演变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物质运动和空间、时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其原因就在于它们是互相说明的,离开了运动,就无法说明空间和时间;同样,离开了空间和时间,也就不知道什么是运动。然而,在现行的哲学教科书中,对这种关系的阐述不能说已经是充分的。如果说对这一关系的前一部分,即离开运动无法说明空间和时间,阐述得还算比较详尽,那么对这一关系的后一部分,即离开空间和时间无法说明运动,其阐述则似乎还有待于更进一步深化。因为,这一阐述基本上还停留于这一关系的外在方面。关于空间、时间和运动的关系,现行教科书是用这样一个公式表述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3.
根据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对万有引力的本质给出了一种解释:由于物质的存在和物体的运动使时间空间变得不均匀,即时间空间发生弯曲,因而产生万有引力。广义相对论进一步揭示了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相互联系。近年来,由于脉冲星,即高速旋转的中子星的发现,以及探测和研究“黑洞”成为热门,广义相对论再次成为科学界注意的中心。广义相对论成了现代宇宙论所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生命时间     
躯体所占有空间为生命第一空间.生命行为空间为第二空间,生命思维空间为第三空间.三维空间演绎生命三维时间相,即从第一空间推进第二空间的生命时间相为生命个体发生度.在个体生命时间内由蛋白质决定线性时间;在种群系统时间内由基因决定生命循环式时间.以人的主体意识刻画客体世界是经典时间概念,而此前动物只有独特生命时空.原来自然界无觉时间.生命时间概念的核心是生命固有自然度即生命度.  相似文献   

5.
124号作为《宠儿》中独特的空间意象具有空间与时间上的双重结构。空间结构上,124号的门廊、楼梯、火炉和病榻作为四个空间联结点与小说人物尤其是赛丝构成了多重隐喻关系,从中可以确定赛丝与124号之间的高度同一性;时间结构上,宠儿与保罗·D二者身上隐喻的两种时间性赋予了124号两种迥异的时间结构。因此,宠儿与保罗·D围绕赛丝的争夺可以视为两种时间结构对124号空间的争夺。这两种时间结构与124号的空间结构共同构成了不同的时空结构景观,隐喻了黑人的两种时间观念及其在生存空间中的表现。小说结局以保罗·D的曲折胜利启示了黑人种族必须学会接纳过去,建构起一种更为开放包容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6.
人是生活在时间和空间里的,这是谁都知道的事实,没有哪一个人,哪一件事能摆脱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依时间和空间的推移而变化,发展,这也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们常说,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都是讲的这个道理,道德是发生在时间和空间里的,也得讲点时空观,随便举几个例子吧。  相似文献   

7.
采用随机选取和有针对性选取“散光”被试的方法,分别在两个实验组对个体的空间视敏度和时间视敏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通常情况下,空间视敏度和时间视敏度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但“散光”被试的空间视敏度和时间视敏度之间却存在着一定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从时空角度去感悟贾平凹的散文。可以体验到贾平凹情感的律动。贾平凹散文中的时空意识其实就是一种生命意识。贾平凹将空间置于时间之流中,就是将空间置于富于变化节奏的生命长河中,时间引领着空间。触发了内心情感的律动,而情感与时间的节奏化生命空间又相磨相合,彼此激荡,才赋予苦难人生以流荡不息的生命意识。因此浸染着作家强烈自我的时间意识、辽廓而深邃的空间感以及错综交杂的时空观,是贾平凹散文产生无穷韵味的基本审美因质。  相似文献   

9.
刘继忠 《中国考试》2007,(6):32-34,40
空间问题是地理学第一重点,时间问题是地理学的另一重点。时间考查的问题随处可见,要求学生有明确的时间意识,并能与空间相结合,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  相似文献   

10.
针对跨栏运动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运用科学的时空观和运动技术的学习理论从时间与空间方面对跨栏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旨在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提高跨栏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弗兰克"空间转向"上的理论贡献主要是通过三种时间"空间化"来完成的。三种时间"空间化"分别是场景时间空间化、情节时间空间化和"纯粹时间"空间化。弗兰克的三种时间"空间化"有逻辑顺序,其空间化的程度按照从福楼拜到普鲁斯特、从客观到主观逐渐增强。场景时间空间化和情节时间空间化是"一体两面"的,情节时间空间化是场景时间空间化的"内面","纯粹时间"空间化却是场景时间空间化、情节时间空间化的"内面",是叙述时间的直觉化、心理化的结果。场景时间空间化、情节时间空间化侧重于客观技巧层面,"纯粹时间"空间化侧重于主观感觉层面;场景时间空间化、情节时间空间化是具象的,"纯粹时间"空间化是抽象的。更为重要的是,这三种时间"空间化"叙事理论具有前瞻性与实践性,影响了很多小说家的创作,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网络的时间优势,积极开发其时间资源,有利于及时完善教材知识,适时引入最新材料,快速获取反馈信息,延伸课堂教学时间,即时开展体验活动,实施个别教学。利用网络的空间优势,开发课程的空间资源,有利于直面学生的心灵,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3.
“距离”本为测量学上的概念,是指相关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种间隔,这种间隔反映了事物间的远近关系。本文的距离是指人与人的远近关系,它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通常情况下,人们将“距离”分为“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三个层面。其中,心理距离是核心层面,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是两个并列的外围层面。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是心理距离的外在表现,心理距离是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的实质和内化。本文研究重点放在心理距离的层面上。师生距离是把距离的概念应用于教育领域,师生心理距离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心灵上的远近关系,它反映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间隔程度(以下将师生心理距离简称为师生距离)。  相似文献   

14.
时间和空间本是小说的两个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交叉的因素,共存于文本中。但大多数批评家较多地关注时间而忽略空间。本文从具体物象的空间、象征性的空间、时间标识物的空间三个角度解读《罗生门》的空间艺术。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言学认为时间概念是由空间概念隐喻而来,“自我在动/时间在动”的空间隐喻是许多语言所共有的。文章以汉语时间表达的空间隐喻为语料,发现汉语较多使用“时间在动”的隐喻,为这一普遍性提供了佐证。同时发现“自我在动/时间在动”的隐喻不能完全解决汉语中一些时间表达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现代篮球比赛的实质是将人、球、时间和空间限制在一个特定的条件下,所表现出的人对时间的掌握,对空间的控制以及对球的争夺而展开的拼搏,其目的是为了争取时间,控制地面和空中的篮球,展开时间、地面、空间的主体多向竞争。  相似文献   

17.
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形式,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而离开物质运动谈时间和空间是毫无实际意义的,所以世间一切客观事物都有时间性和空间性。作为信息社会中的现代信息亦当如此,只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  相似文献   

18.
张春梅 《青海教育》2014,(12):38-38
创新教育的价值观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思考问题需要时间,探索问题需要时间。新教材以其独特的“留白”方式--对有些内容有意不写或略写,在叙述描写上留有余地,以及“你获得哪些信息”“还可以怎样教”“还可以怎样算”“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等一个个问题,为学生留下了探索思考的空间、提出问题的空间、语言表达的空间,为教师提供了灵活教学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空间是绘画构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空间的变化与拓展是延伸绘画创作构图的重要探究内容。《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用画家视角将三国时期曹植的《洛神赋》演绎为一幅长卷流传至今,其具有长卷式多场景的故事演绎特点。该研究从《洛神赋图》多场景的构图形式出发,探究其多维度空间的演绎意义。首先探究《洛神赋图》的多维度空间来源,结合中国古代画论及西方关于多维度空间的绘画理解。其次根据《洛神赋图》构图本身进行解构分析、构图变体、空间多维度演绎再创作。《洛神赋图》是多维度的构图空间,在其平面化和“人大于山”的空间里,蕴藏了中国画意象空间的广阔与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宇宙观。当代中国画创作绘画构图空间是多维度的演绎,二维平面是无限的,三维空间深度是再现写实的,而多维度是跨越时间与空间、现实与梦境的再现演绎。  相似文献   

20.
空间能力性别差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空间能力不同领域的性别差异、空间能力性别差异发展过程和空间能力性别差异的产生原因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心理学者在空间能力性别差异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就是否真的存在性别差异、性别差异产生时间和持续时间及这种差异的各种解释理论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