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适他爹胡铁花,在江西翻船,不死。在俄罗斯大雪迷路,不死。在黑龙江五常跟胡子火拼,不死。在海南三亚遇瘴气,不死……在台湾得了脚气,死啦!郑和回来就给朝廷发快报,说寻找到传说中的麒麟了。成祖高兴坏了,看过之后还让人画了  相似文献   

2.
有一种鸟叫不死鸟,不管寒冬腊月、冰天雪日,每天都要在天空上飞翔。有一种草叫不死草,不论烈日炎炎、严寒霜雪,无时无刻不呈现出一派翠绿。有一天,一只不死鸟飞到一株不死草面前问道:"朋友,你难道真的不会死亡吗?"不死草回答道:"生死是自然的规律,我有生有死,生命衰老时也会死亡。"不死鸟问道:"人们为何叫你不死草呢?"不死草回答道:"我生时,时刻都呈现出一派翠绿,死时也表现出翠绿的形象,我的子子孙孙都永远保持着翠绿的形象,所以人们叫我不死草。"  相似文献   

3.
曾耀卿 《甘肃教育》2011,(23):61-61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死教”,教学效果不理想,“死教”表现在教师教学时照本宣科,不讲求教学艺术和识字的规律;学生“死学”,识字效果不佳,“死学”表现在学生死记硬背、十遍八遍地照抄照写。  相似文献   

4.
一、从课题突破 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灵魂,也是文章文眼所在,分析这类课文就可以从课题人手。如《死海不死》这篇课文,“不死”是全文文眼所在,也是其结构线索,教学就可以从解题突破,围绕“不死”设计教学思路:①死海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称“死海”?②“不死”的现象是什么?怎样造成的?③“不死”原因的形成表现在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5.
一、从课题突破 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灵魂,也是文章文眼所在,分析这类课文就可以从课题人手。如《死海不死》这篇课文,“不死”是全文文眼所在,也是其结构线索,教学就可以从解题突破,围绕“不死”设计教学思路:①死海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称“死海”?②“不死”的现象是什么?怎样造成的?③“不死”原因的形成表现在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6.
《死海不死》这是一篇价绍地理知识的说明文。文章说古道今,选取生动事例说明了死海的特征及其成因。标题“死海不死”,体现了说明的中心。在说明死海特征——“死”海、死海“不死”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这应当是教学的重点。文章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说明死  相似文献   

7.
灵魂     
灵魂是什么形状?像一朵云彩,一团气体,还是一坨泥巴?它是什么颜色?纯白、漆黑,还是五颜六色?它栖居在哪儿?它以什么为食?它会死吗?常听到"不死的灵魂"的说法,是否所有的灵魂都是不死的?假若灵魂有死的有不死的,那么怎样的灵魂会死去?怎样的灵魂会永生?假若不死的灵魂愈来愈多,会不会挤满天空,阻塞阳光和雨水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正>智就是灵活、机敏,能随机应变,不迂腐、有智慧。就是说在工作中不固执、不死板、不流于形式,就是用智慧的、灵活的方式处理在班主任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校的规章制度是死的,课堂时间是死的,任课教师的特点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教育的最大难度就是学生是活的,是时刻变化的,而且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晒不死的马蓬菜,旱不死的葱”。“马蓬菜”,学名马齿苋。我想,还有晒不死的植物?真怪!我注意起马齿苋来。在屋后阴暗的地方,在菜畦中,甚至在墙头有泥土的地方、沙土中、盐碱地里,我  相似文献   

10.
"不A不B"构式是汉语的常见构式,能产性强,使用频率高。本文就汉语"不A不B"构式中的"不作不死"从语法、语义、语用层面进行分析。从语法角度看,"不作不死"的"作"和"死"能够成词,具有相关性;从语义角度看,"不作不死"属于"不A不B"语义关系中的充分条件关系;从语用关系看,"不作不死"倾向于贬义色彩。它以话者的立场来表达某种主观认识,具有主观性。  相似文献   

11.
王达五同志在《“死海不死”中的“死”对一个课文标题的看法》(见本刊1990年4月号)一文中认为:“死海”的“死”是“死亡”之义,“不死”的“死”是“淹死”之义,那么,“死海不死”的意思就是“死海是不会淹死人的”了,文章中还强调:“此语是一个单称否定判断,但否定的对象属性已不是死海的‘死’,而是‘淹死’的‘死’了,这叫偷换概念,有悖于逻辑中的同一律”。所以想了个“既保留住  相似文献   

12.
一、设疑悬念法这种方法就是利用新授课开讲的头几分钟最佳时机,通过设疑,留下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下把学生导入问题情境中去。如有一位教师在开讲《死海不死》一文时,先板书并带点课题:死海不死,然后向学生提出疑问:“‘死海’在什么地方?地理课学到过吗?这个‘海’为什么叫‘死海’呢?既然是‘死海’,可为什么又说‘不死’呢?‘不死’是指什么?课文最后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一篇说明文,仔细阅读,看作者是怎么说明‘死海’的死——不死——死,这样一些奇特情况  相似文献   

13.
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谁能不怕死?怕死谁又能不死?必死才去求不死!——必死的是有形的肉体,不死的只能是人的精神.当我们每想到彭总时,浮现在脑海里的.是  相似文献   

14.
(一)谁杀死了小鸟? 20年前,动物园里,养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鸟。有一天,其中一只小鸟死了,不明不白的死了。第二天,又有几只小鸟死了,还是不知道为什么死。养小鸟的饲养员心疼极了,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就这样,在短短的几天里,这群小鸟全都死了。  相似文献   

15.
不死酒     
明代浮白斋主人《雅谑》:汉武帝时,有贡不死之酒者。东方朔窃饮焉。帝怒,欲杀之。朔曰:『臣所饮,不死酒也,杀臣,臣必不死;臣若死,亦不验。』帝笑而赦之。  相似文献   

16.
不死酒     
汉武帝时,有贡不死之酒者。东方朔窃饮焉。帝怒,欲杀之。朔曰:“臣所饮,不死酒也,杀臣,臣必不死,臣若死,亦不验。”帝笑而赦之。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相似文献   

17.
写给母亲     
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死去就三周年了。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常说人死如睡,可睡的人是知道要睡去,睡在了床  相似文献   

18.
近代汉语中 ,“死”有一个常用义 :呈现死的状态。它包括现代医学说的假死和昏厥。元曲中“死了还不死”一句 ,第一个“死”意思是呈现死的状态 ,第二个“死”意思是死亡 ,生命终止  相似文献   

19.
嫦娥奔月的神话千古流传,但其产生的时代及其神话意义却一直不被真实理解。"嫦娥"一名原作"恒娥",后又作"姮娥",是来源于"恒矢";嫦娥奔月是为了救月食;上古时代把"月食"又称为"月死";嫦娥所带的不死之药是为了让月不死,而不是人不死。  相似文献   

20.
真正的天堂     
你说的那个地方是不是有金子铺的街道和珍珠做的门? 不, 那是地狱。一个人带着他的狗在路上边走边欣赏风景, 突然, 他想起来自己已经死了。他记得他死了, 而且狗也死了几年了。他不知道这条路会把他们带到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