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后的山魈     
一初秋的深夜,一位迷路的猎人在山林意外地发现了一群提着灯笼的山魈。猎人吓得爬上树,躲了起来,直到天亮后才连滚带爬地回了村子。“你没看错?”村长问。“千真万确,看情形是刚从很远的地方搬来的。”猎人恢复平静,肯定地说。  相似文献   

2.
敦煌文献词语“貌哨”,目前仅见王梵志《吾富有钱时》一诗,而前辈解释多有歧见。文章立足于中古文献典籍。结合音韵、方言、汉语造词语法及文字训诂等材料重新解释了该词,从普方古等三个语言平面对词义进行多角度详尽论证。以觅其确诂,揭示语源。众多文献资料充分表明“貌哨”非为“貌魈”,无“貌丑”义,应属隋唐之际的口头俗语。本义为相貌不正,词义引申为态度不正,意即看不顺眼,诗中义指(妇儿对吾)态度冷淡。  相似文献   

3.
舞在古代被称为“跳魈”,在古代人们为了驱鬼逐疫而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舞蹈,而万载傩舞就是由这种特殊的舞蹈所演变而来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万载傩舞,我通过其起源以及现状、表演形式、傩面具、傩乐与傩饰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了解研究,解开万载傩舞的神秘面纱,了解万载傩舞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舞在古代被称为“跳魈”,在古代人们为了驱鬼逐疫而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舞蹈,而万载傩舞就是由这种特殊的舞蹈所演变而来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万载傩舞,我通过其起源以及现状、表演形式、傩面具、傩乐与傩饰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了解研究,解开万载傩舞的神秘面纱,了解万载傩舞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莫(不)VP-neg?"句末neg的虚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汉语中肯定式的测度问句“莫VP?”和否定式的测度问句“莫不VP?”句末均不排斥用否定词neg,“莫VP—neg?”、“莫不VP.neg?”句末的neg均是否定词,并未虚化为语气词。“莫VP.neg?”是测度问句“莫VP?”与正反问句“VP—neg?”糅合的产物,“莫不VP—neg?”是测度问句“莫不VP?”与正反问句“不VP—neg?”糅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文题出新X法     
我发现很多同学写的作文题目都很老套。如写一件事,总是“一件令我高兴的事”、“一件难忘的事”等题目,好像生怕读者不知道他写的是一件事情。要是写人的,就是“一个关心我的人”、“一个让我敬佩的人”、“我的邻居张小华”之类的,总是让人看了题目便对内容也基本上一目了然了。怎样的作文题目才能让人看了忘不掉呢?我考虑了很久,拟出了一套文题出新的方法。借歌名作题。比如,将《一件雨天发生的事》改为《情深深,雨濛濛》;将《我的同桌》改为《单眼皮女生》昧餍懈枨母杳魈饽浚坏鄙校液睿钊嘶匚段耷睢=栌笆悠狻=…  相似文献   

7.
<正>不得不承认,在当下这个时代,"真",成为越来越稀缺的东西。近日,我读了魈鸣的散文集《那些温暖的乡野物事》,给了我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真实的书、真实的人、真实的景和情,蓦然警醒了我日渐麻木的心灵。《那些温暖的乡野物事》共分为乡村四季、远去的风景、年的怀想、乡村名片等12章64篇散文,这是一本追求真实的书,行文中拒绝任何伪饰与滥情,本真与自然是本书的底色。魈鸣的散文追求的是一种雅中见俗、大巧见拙的风  相似文献   

8.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校本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提出 “我该怎么办?”“教师到底教什么?为什么我怎么都教不会他们?”“我这么努力为什么教学效果还是不好?”“当教师这么累,我的快乐在哪里?”……  相似文献   

9.
《小学时代》2015,(4):30-31
很多奥迷表示“长大了想当科学家”,可是,科学家到底都做些什么?要成为科学家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需要做哪些准备、上大学要选什么专业?这些你真的了解吗?你知道吗?世界上还有比如“野生动物摄影师”“远古动物绘画师”“海洋研究员”“建筑摄影师”“博物馆设计师”等等行行色色、五花八门的有趣职业!从事这些职业的人们都什么样呢?  相似文献   

10.
开拓思路,要抓“是什么?为什么?说明什么?”三个问题第一层次“是什么?”要求学生“知其然”,从不知到知,具有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获取信息、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第二层次“为什么”?要求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论历史现象、阐述历史发展规律等能力。第三层次“还有什么?”则要求学生“豁然贯通”,具有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1.
你知道木子美吗?那么“芙蓉姐姐”和“菊花姐姐”总会听说吧?你究竟是“玉米”、“盒饭”还是“凉粉”呢?什么?你都不清楚?“菊紫”啊,那么你家“小强”总该好吧?……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曾面临许多人生抉择:“为官”还是“归田”?“独善”还是“兼善”?“独居”还是群居”?“有君”还是“无君”?“有神”还是“无神”?这些人生抉择的过程、冲突与结果,展示了陶渊明的人生追求与境界。  相似文献   

13.
《辅导员》2009,(13):6-8
同学们现在在读什么书?哪些优势需要加强?哪些误区需要避免?哪些趋势需要注意?哪些……若一味仅从主观判断,我们极有可能因“思维定势”,或“自以为是”,或“想当然”,或“夸大”“缩小”等等“先验性预设”所蒙蔽、困扰。  相似文献   

14.
一、口头写作方案提出的背景 “如果让你写一个你最熟悉的人.比如写你的班主任,你会从哪些方面去表现?”“不知道!”“你有没有觉得他哪些方面很特殊?”“有,很严。”“好,那就说些具体事例来表现他的严格。”“不知道,反正严就是严。有什么好说的呀?”“那好,假如你看到墙上有个斑点。你会想到什么?”“就是一个斑点,仅此而已。”“你就不会试着想想,这个点是怎么来的?它像什么?它的形状、大小等等?”“点就是点。我干吗要想那么多!”  相似文献   

15.
金钱为何物?天使的翅膀?撤旦的魔杖?“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是秦淮河上的靡靡之音?是菩提树下的一泓清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在这拜金主义盛行的年代,“雪中送炭”罕见,看在钱的面上的“锦上添花”却不少。金钱,似乎已经成了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6.
Unit9 1.【课本原文】How Was your weekend?【考点透析】how是疑问副词,意为“……怎么样?”。例如:How do you go to school?你怎么去上学?(指方式、方法)“How are you?”“I'm fine.”“你(身体)好吗?”“我很好。”(指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鸿门宴》一文是这样描写座次的:“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句中的“向”字如何理解?是介词“朝向”、“对着”,还是名词“方向”?“东向坐”等词语如何理解?是“面向东坐”,还是“坐在东边面向西”?  相似文献   

18.
崔乐 《云南教育》2014,(9):12-14
“金三银四”就业季,我的工作在哪里?怀揣梦想的毕业生们将要离开象牙塔,他们又会怎样开拓自己的未来——坐等“工作”掉下来?“改头换面”求“关注”?“拼爹”+“拼妈”=“三好工作”?  相似文献   

19.
戎国强 《陕西教育》2010,(1):112-112
一、“教育家”的土壤在哪里 某日晚,回到家打开电视机,只听到“教育家工程”这几个字,这条新闻就播完了。“教育家工程”?是指培养教育家的“工程”吧?教育家是可以通过“工程”来培养的吗?什么部门或单位在搞这个“工程”呢?播这条新闻的是央视新闻频道,那该是一项全国性的计划和行动吧?  相似文献   

20.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大学生到山区支教,在山坡上遇到一个放羊娃。大学生就问:“小孩,你在干什么?”小孩回答说:“放羊!”“羊儿喂大了干什么?”“卖钱!”“有了钱干什么?”“娶老婆!”“娶老婆干什么?”“生小孩!”“生小孩来干什么?”“放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