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在经典与时文的关系上,有两种值得注意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课外阅读只要读名著就能提高写作水平。这是在大部分老师和家长中带有倾向性的观点,他们把时文看作是“闲书”,视课外阅读为洪水猛兽。另一种观点认为“名著过时了”。他们认为,经典名作远离学生生活,学生难以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有共性 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紧张、压抑、急躁、焦虑等。其形成原因主要是:频繁的考试、竞赛经常使中学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家长“望子成龙”和教师“盼生成钢”的迫切愿望使他们心理负担日益加重。  相似文献   

3.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历史中的一件大事。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三线建设的评价有许多争论,主要观点有3种:(1)认为三线建设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和损失,应该基本否定;(2)认为三线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应该基本肯定;(3)认为三线建设既有成就也有损失。分析了不同观点形成的原因,认为只有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进行全面、客观、历史的综合考量,才能准确地评价三线建设。  相似文献   

4.
寻找一本书     
有前辈学者就认为,书是读得完的。金克木先生就在《书读完了》一文中介绍了历史学家夏曾佑、陈寅恪的观点,认为中国古书不过是那几十种,是读得完的。这当然是指那些最重要的经典。而西方那些有口皆碑的经典,其实也不过几十种吧。如果读这一百多本经典,其实不需要太多时间。如果一个星期读一本书,一年大约有五十多个星期吧,这样一年就可以读五十几部经典了吧!花上两、三年业余时间,读一批影响了人类文化发展进程的经典,并不是多么难的事。  相似文献   

5.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使学生的技能和技巧完善化.但过于繁重、机械重复的作业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课业负担,进而抑制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课业负担的认识,学界有几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课业负担是一种客观负荷,是学校、教师、家长等施加在学生身上的、客观的、统一的学习量;第二种观点认为课业负担是一种...  相似文献   

6.
随着留学大门的敞开,中学生出国留学逐渐形成一股风潮,送孩子出国读大学已经成为许多家长的选择。但是,如何让中学生既打下扎实的中国文化基础,又能顺利地踏上留学之路,也成了家长  相似文献   

7.
扬州某中学推行古典诗词考级引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北京晨报》消息,江苏扬州一所中学将推行古典诗词等级考试。学校方面表示,考级并非强制,意在推广经典诵读。这一消息引起了诸多争论,有专家学者,也有家长学生,支持者认为这对于古典诗词的推广、文化素养的培养乃至传统文化的传承都有作用,而反对者则认为,诗词无法被数据量化。据了解,扬州的这所中学将针对英文经典以及国学经典实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处于长身体和智力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健全好他们的人格对于其今后发展非常重要。我们正处社会急剧转型时期,文化环境多元化,西方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相互激荡;金钱至上、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并呈蔓延之势;能源危机、资源枯竭、粮食安全等导致人与环境关系紧张;诚信危机、消极文化现象对青少年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我们知道,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同伴关系缺失加上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他们渴望独立但心理脆弱,主体意识强但集体观念较弱,个性特征强但承受能力弱等很不适合社会…  相似文献   

9.
一、初中音乐教育的现状
  伴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新的课标要求所有教师和学生的音乐素养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并且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通过音乐教育实现师生在生活中人格得到完善,得到精神世界变得丰富。
  虽然课堂改革不断完善,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很多现象亟待改进。一是很多学生的音乐思维并没有形成,他们普遍感觉流行的就是经典的,将古典音乐和器乐合奏拒之门外,大多数学生认为音乐是不需要学习的。二是有些学校,甚至是地域性地对“艺术”的排斥。音、体、美都被文化课取代,所谓“课程表”的音乐课成了一种敷衍检查的形式。三是家长对音乐课的忽视。家长们只在乎孩子们数理化的成绩,他们的不支持、不理解也成为音乐更好走进中学生音乐课堂的一个绊脚石。  相似文献   

10.
曾汝弟 《云南教育》2001,(24):40-41
不少人认为,“逆反心理”和“闭锁心理”是中学生(包括不是中学生的青少年———下同)的两大心理特点。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认为“逆反心理”是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的主要根据是:中学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听家长和老师的话了,他们常爱跟大人争辩和顶牛,凡事喜欢自己做主,有时候还故意跟大人反着来,等等。中学生的上述表现能说明他们有“逆反心理”吗?我们认为不能,而只能说明中学生随着身体的成长、知识的增多、经验的丰富、能力的增强,他们的成人心理和自主意识以及独立思维和批判思维的能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些心理和能力的发…  相似文献   

11.
王晓  顾海报  贺桂芳 《考试周刊》2013,(96):173-174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人经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这种现象是由塞利格曼通过实验在狗的身上发现又在人的身上得到证实的。习得性无助在中学生身上表现为成就动机水平低、自我意识消极等,这种现象的形成既有客观方面又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对于习得性无助的中学生,教师和家长要多方参与,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耐挫性,从而克服习得性无助感。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由学生和家长、学生和同学、学生和老师三个方面构成的。中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交际障碍主要是由于双方的社会阅历、思想方式、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也就是所谓的代沟现象。又由于双方生活距离的接近和交往的密切,彼此的冲突及其带来的困惑也就很突出。具体表现双方对于社会性活动、衣着打扮、升学就业等问题的不同看法,尤其是对于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如考试、分数、评优、升学等方面的不同态度和做法,导致交往困难。形成中学生和同伴的交际困惑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他们对友谊的认识过分…  相似文献   

13.
选择     
一提起中学生上网,争论的确不少。近日,我们班专门就此问题举行一次主题为“中学生上网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的辩论会。为了这次辩论,课余时间里,同学们在图书馆和网上收集了大量有关资料,有的同学还向老师和家长请教了相关问题。紧张地准备了一个星期,辩论会如期举行了。上课前,同学们早早地摆好了场地,我担任正方的二辩手,我方的观点是:利大于弊,反方的观点是:弊大于利。当上课铃响时,主持人宣布辩论会正式开始:“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电脑普及,我们中学生可以上网浏览网站获取有用的信息,但也有中学生因为沉迷网络而耽误学习甚至…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中往往存在个别学生不听老师的话、与老师顶嘴、和老师对着干的现象。一些家长也抱怨: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你说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明知自己做错了事,面对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不但听不进,反而反感、抵触甚至采取过激的言行。中学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青春期叛逆首先是成长的需要。这个时期,他们的身体发育和思维能力几乎和成年人一样,渴望独立,但在经济和情感上还需依赖父母。青少年的叛逆行为,是他们寻找自我的一种方式。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去理解他们行为背后渴望被尊重的心理,给出建议而不代替他们作决定,帮助他们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而不是给予师长认为重要的东西。逆反心理的产生也有成人教育的原因。如对孩子说  相似文献   

15.
孩子从小学步入中学是人生的一次跨跃.他们的成长既给家长带来一份喜悦,也让很多家长有一丝忧虑和困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成绩优秀,但升入中学后成绩往往不尽如人意.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很多,但中、小学的衔接不当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如何帮助他们做好衔接,顺利走进中学生活,家长应该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美术事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 ,但一直存在着这样两种观念 ,一种是传统是一切创造的基础 ,学好传统 ,个性创造会自然流露。另一种观点是认为传统是累赘 ,攻击传统 ,否定文化 ,我认为他们大多文化根基不好。有的“艺术家”研究了一辈子的传统终究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也有的“画家”守着自己枯朽的没有生命根基的个性渡过了一生 ,这两种人都很固执。传统是一定要继承和研究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延续的过程 ,个性创作 ,风格的形成是我们对艺术追求的目标 ,但只一味的继承传统或一味追求个性探索都是不能真正形成…  相似文献   

17.
前段时间,关于学生、年轻人不给老人让座的报道时见报端.更有甚者,出现了小学生集体不让座的现象,虽属个别,但一时舆论沸腾.参与讨论的有成人、家长,有小学生,也有中学生.小学生说,他们刚参加完活动、上完课,很累,正想上车歇歇,不想让座.家长说,孩子们早起晚归,学习很辛苦,书包又大又重,可以不让座.有分析力的一些年轻人和中学生认为,他们学习、工作了一天、一上午,下班、放学时已是筋疲力尽,而现在的许多老人是乘车闲逛,面色红润,身体又那么好,让座心中特别不愿意.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使学生的技能和技巧完善化。但过于繁重、机械重复的作业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课业负担,进而抑制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课业负担的认识,学界有几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课业负担是一种客观负荷,是学校、教师、家长等施加在学生身上的、客观的、统一的学习量;第二种观点认为课业负担是一种主观感受,是学生承担一定课业任务后产生的压力或感受,由于每个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承受的学习量也不同,因此对压力的感知与体验是不一样的;第三种观点认为课业负担是客观负荷与主观感受之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业负担是否过重,主观感受当然会因人而异。在实际操作层面,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感受,使每个学生有尽量合理的课业负担。  相似文献   

19.
许多家长都会把一些名推荐给孩子作为课外读物,他们认为名对孩子会有很大帮助。但大多数孩子对名并不是很感兴趣,或,他们只会注意故事的情节,至于那些隐含的道理和深意是不会去思考的。这样,家长们就很难达到所期望的目的。所以,作为学生的我,在这方面应该很有发言权了:中学生大多喜欢童话和寓言之类的书。童话是很美的,中学生会尽情地发挥想像,对他们自身的性格,也会有所影响。寓言,通过一个幽默的小故事,  相似文献   

20.
[背景]据《北京晚报》载,2002年4月6日上午,国子监街内平日静悄悄的孔庙忽然变得热闹起来。58个学龄前孩子在位于这里的我国首家“国学启蒙馆”开始了他们生平的第一堂国学课。学习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章、诗歌、礼仪、音乐、书法等传统文化。这些孩子将每周六在这里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学习。另外,一项被称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文化推广活动也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深入开展,“唐诗名篇音乐朗诵会”的轰动效应也持久未息。古代的传统文化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日益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但是,有些家长和学生对此抱有不以为然的态度,他们认为读这些没有什么用,还不如多读一点英语、数学,对考试、升学有帮助。围绕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这一话题,学生们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