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有篇幅较长、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涵义深刻的特点,这决定了小说教学中“放”与“收”的教学特点,文章通过教学实例为例阐述了这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读了两篇教学反思。一篇是在活动中进行识字教学的体会。从对教学过程的描述看,整堂课热热闹闹,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学生上课仿若在做游戏。读完反思不免让我产生这样的疑问:教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应该的,可是整堂课学生没有一点儿安静下来思考和练习的时间,这样的识字教学能有好的效果吗?  相似文献   

3.
一位老教师执教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板书了课题之后,便开始了滔滔不绝的讲析:这里用了比喻,那里用了对比;这里是虚写,那里是实写;这里借了什么景,那里又抒了什么情……(怎一个“讲”字了得!)学生们呢,这些时候“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鲁迅语),整堂课,除了学生课始与课末的齐读一遍课文外,就只有这位老先生的“传道、授业、解惑”了。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教材编排讲求"文道结合",以正面的形象对学生进行良好品质教育.因此,在语文课本中安排了许多正面的形象,目的是感受人物的品质,在学生道德认识中注入良好的道德内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我从多次听课中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把学生放在课文主人公的对立面,让学生与人物进行"反比",我认为这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降低了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不能靠"盗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内的推广运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物质手段。教育教学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和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不仅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  相似文献   

6.
中学文言文教学,"文"与"言"的关系历来为广大教师所关注,不少文章对此进行了讨论.所谓"文"是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所谓"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教学中教师对二者关系的处理往往把握不当.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在最近由该校举办的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高级研讨班上明确指出:"文言文教学要回归到思想上,但一定要从语言出发."依笔者理解,简言之就是"文"为归宿,从"言"出发.  相似文献   

7.
冯梅珍 《广东教育》2002,(10):52-52
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品质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指导学习方法时,教师要力改过去包得多、统得死的教法,着重在“放”、“练”二字上做文章。1.放:放心、放手。不少教师上语文课,常常是“忧”字当头,忧自己讲得不透,忧学生没有读懂,忧学生言不由衷,忧学生笔记不全等等。如此进亦忧,退亦忧,课堂上当然就唯恐不周,一包到底了。作为语文教师,我深切体会到,到了该放学生一马的时候了。放,是放心。面对一篇文章,要放心让学生去研读、去感悟。诚然,就单个学生来说,其知识可能不及教师多,钻研不及教…  相似文献   

8.
教学理论是研究主体对教学现象、教学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进行理性思考,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所形成的观念体系.本文探讨了教学理论与教学论、教学思想、教学智慧等相关概念和范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的实施,促使教师加大了教学反思的力度,也正是不断的教学反思,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完善了教学方法,促进了课改的顺利进行。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反思教学,可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点滴成功,吸取经验及教训,对教学有益,对教学质量的提高百利无害。可是现在有不少人对教学反思应该反思什么、怎样反思等问题搞不清楚,实践中不是假大空,就是在作秀,总是“思”不到点子上,使反思变成了象征性的摆设,以应付任务和检查,对于自身的教学起不到真正的促进作用。更有甚,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硬性任务,东西抄,将自己弄得疲惫不堪,无所收益。  相似文献   

10.
一、背景介绍 自从"问题解决"作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以来,由于人们对"问题解决"的认识不一,教学实际中出现了一些极端.在我国,"问题解决"淡化了"问题提出",异化为"题海战术",理解为"实际应用"[1].  相似文献   

11.
杜逸飞  谢启瑜 《红领巾》2007,(7):123-123
“啦啦啦……”我哼着欢快的歌回到家。 刚进家门,妈妈让我洗了把脸。吃了块蛋糕,接着把我叫到她的房间里,门嘭的一声被关上了。  相似文献   

12.
古诗精粹凝练、音韵和美,是华夏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传统文学宝库中的奇丽瑰宝。小学生学好古诗,从这一历史文化积淀中受到熏陶,可以怡情益智。怎样引导学生学好古诗呢?我想:古人在吟诗作赋中十分讲究“诗情画意”,融情于境,以深邃的意境烘托诗人丰富而细腻的情感,情融境,境染情,以达到情境交融的至高境界。教学中不妨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更真切地感悟古诗,提高领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常常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即重“诗情”而轻“画意”。我们常常在一个“情”字上下功夫,忽略了“境”的渲染,使“诗情”成了飘渺之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总结关于“教学具有教育性”性质的三种观点的基础上,反驳了“教学具有教育性”是一种教育事实的观点,论证了“教学具有教育性”是一条教育原则的论点。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高校公体教学中“言传身教”的缺憾及其原因,提出了提高“言传身教”教学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应冰洁  裘桂萍 《红领巾》2007,(7):116-116
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全家去奶奶家过年。我可是“大丰收”了。收了近2000元的大红包!攥着手中厚厚的一叠纸币,我笑得咧开了嘴。  相似文献   

16.
据报载,一位比较知名的老师上了一节观摩课.课题是同底数幂的除法.他只用了15分钟就完成了新课.接下来、便是大量的例题和练习.因其"密度大、题型新、题型多",听课师生都比较满意.下课前一分钟,为了教学环节的完整,老师请一位同学将所学公式读一遍,不巧的是,当地霉季长,听课人又多,空气凝成水,有一串水珠恰好穿过等式右边的"-"号.于是学生读成了--"指数相加".  相似文献   

17.
星期六,舅妈带着只有两岁的小表妹来我家玩。不一会,妈妈和舅妈要上街买东西,照顾小表妹的重任就落在我头上了。嘿,我终于可以当一回"妈妈"了!  相似文献   

18.
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国  李德胜 《化学教学》2003,(5):32-32,22
设计思想; 我们根据<全日制化学课程标准>,借鉴上海教育出版社发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应用新理念,设计了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这一课题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思之不慎,行而失当。对经历的事情进行不断的反思是个体成熟的标志,同样也适用于教育教学工作。近年来,在学校组织的教师发展反思性教学活动中,将其运用于语文教学,起到了可喜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分析了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4个方面的误区,并探讨了避开这些误区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