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伟 《文教资料》2006,(5):71-72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地引用成语典故和历史对联,可以使历史教学更加活泼,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发展记忆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历史课的教育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2.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汉语言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些成语,可以妙对成联,下面供同学们欣赏几组四字成语对联:  相似文献   

3.
成语作为词汇中的一类,其显著特征就是用固定的结构形式表达固定的意义。但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使成语的语义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本文试图从成语语义变化概况、变化原因以及怎样看待对成语语义变化的规范几个角度来对成语的语义变化作一个阐释。  相似文献   

4.
借代型成语是指使用借代方式构造的成语。对这些成语可从其借代用法的出现范围、形成过程、表现层次等几个不同角度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6.
关于成语语感与成语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鉴别成语与非成语时应介入一条事感标准。凡符合多数人的成语语感的短语就是成语。成语语感包括语音感、语义感和语法感。成语自身还有个成语度的问题,成语度指的是人们对某些短语确定为成语时的语感认同所达到的程度。成语语感、成语度的探讨,对于解决“什么是成语”的问题,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教育专家卡特金说:“未经过人的积极感情强化和加温的知识,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遗忘。”关注“热度高”的成语、对联、广告,符合课标“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精神,对小学生成长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成语既是汉语言的瑰宝,又是汉民族文化的结晶,它广泛运用在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中。但留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多困难,他们对成语语义的理解有偏差,对其句法功能不明确,对成语的搭配也不够清楚。该文从留学生汉语成语的学习偏误入手,分析了留学生成语学习的三方面的难点,来探讨对外汉语教学的成语教学。  相似文献   

9.
在成语使用是否恰当的辨析中,我们常常碰到某个成语与另一个成语只相差一字的情况。命题者往往利用相差的那个关键字的语素义所造成的成语意思不同进行干扰,这就需要我们有准确地理解语素义及把握成语义的能力。现就几组常用的一字之差的成语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成语翻译知多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语是语言学习中经常遇到的语言现象,也是语言翻译中比较难掌握的部分。本文从成语的语义结构分析总结了成语翻译的基本方法,以及在翻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以一副长联起篇,详细列举分析了楹联作品中的“互对”与“自对”手法,重点阐释了“自对”手法在古今楹联作品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白话联有两类 ,一类是白话律联 ,另一类是白话非律联。白话律联的存在体现了人们在改革对联所使用的语体时 ,对文言联旧有声律规则的留恋和对韵律美的执着追求 ;而白话非律联则有彻底挣脱平仄束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梅县熟语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从结构形式看,它与普通话同中小异;从思想内容看,它是传统思想与地域观念的组合;从面貌特征上看,它由不同的历史层次叠加而成;从文化镜象看,它是"山居稻作"文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作者试图向中英文学习者介绍什么是习语以及它的特点,以帮助学习者了解习语。  相似文献   

15.
袁瑛 《铜仁学院学报》2004,6(2):16-17,34
本文基于英语成语的概念,分析了英语成语来源的类别,从而对英语学习者学习成语和欧美历史文化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很大程度上,人的情感是通过建立在感知基础上的隐喻表达的。习语是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人类普遍的隐喻思维不可避免地反映在习语中。文章着重从认知角度分析了英语习语中“愤怒”这一人类基本情感的隐喻表达,以便更好地帮助英语学习者了解情感隐喻的实质,同时也为习语学习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成语本身的内涵及特点出发,分析了成语立目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成语立目中普遍遇到的成语与其它熟语的联系与区别及注意对一些常用语转化为成语及新起的成语的吸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客家楹联是客家文化中的瑰宝,近年来与客家各种文艺样式同样获得长足的发展,其重要特色是具有意蕴之美。这大致可以从内涵丰厚,情韵幽远,格调高雅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对联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对对联的解析也越显重要。本文在分析对联的目的及主要功能的基础上,借鉴语用学的关联理论,对对联解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传统家居楹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传统家居楹联这个“活着的传统”的解剖 ,可以找到一个与现代人生活的“接口”。在家联中 ,厅堂、书房联突出道德生活 ;园亭、楼阁、轩斋联反映人的休闲生活 ;内室、厨房联表现人的物质、生理欲求。在道德生活方面舍弃纲常内容 ,在休闲生活方面舍弃消极适应观念 ,在物质生活方面注意节、俭的动态把握 ,家居楹联仍可为现代人的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