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同富裕是千百年来人们追求的理想目标,但是在人类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前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社会主义是实现这一理想目标的制度保证。从马克思到毛泽东、邓小平都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用共同富裕来构建社会共同理想,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符合世界历史进程中全人类共同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实现共同富裕既是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的理想目标与道义追求,也是社会主义本质和原则的内在要求与具体体现。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要受到经济、政治与文化、微观与宏观、物质与精神、社会与自然、效率与公平等方面因素和条件的限制与制约。在追求共同富裕过程中,我们应认知和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和问题。  相似文献   

3.
实现共同富裕既是共产党人的理想目标和道义追求,又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基本要求与前提保障。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与具体体现,又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重要表现。向往和践行共同富裕既是理论的基本诉求,又是实践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既有历史必然性,又有现实可行性。在追求共同富裕过程中,我们应处理好先富与后富、贫富差距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社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特征,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形态。其内涵立体而丰富,是一个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基础,国家富裕与人民富裕一致的共富社会;是以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前提,社会全面进步与个体全面发展相互促进的和谐社会;是对小康社会的接续与跃升,是将静态规划与动态实践结合起来的阶梯式递进发展的社会。“共同富裕社会”的提出及其实践,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共同追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价值目标,将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人类“大同”理想开拓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实践领域最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改革是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立在对原生态市场经济体制的借鉴基础之上的。原生态的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在创造高效生产力的同时也导致了贫富分化。而社会主义理想社会以追求共同富裕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目标,那么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只能对原生态市场经济进行改造。其改造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效果由"贫富差距"转变为"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正>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不论什么样的理想,相对于人们的现实利益目标来说,它总是一种恒久的价值目标,它既是人们奋斗的旗帜,又是人生奋斗的动力,更是人生的终极归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宏伟事业,要在下个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要实现共同富裕,我们的工作还十分艰巨.只有理想才能把分散的力量团结起来并且充分发挥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潜能.邓小平同志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同样需要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是面向全体人民,覆盖物质和精神各方面,体现渐进发展过程的富裕。全民富裕、全面富裕、渐进富裕共同构成理解新时代共同富裕内涵要义的三个维度。实现共同富裕这一伟大目标既是对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回应,也进一步逼近了马克思恩格斯构想的未来理想社会,更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初心使命的体现。“躺平”风气盛行,“搭便车”情况时有发生,精神贫困残存的局面威胁着共同富裕的发展进程,坚持消解“躺平”观念、提高第三次分配比例、重视精神富裕建设的实践路径,能有效消除发展阻碍,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旨在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建设目标,指导共同富裕有序推进。理解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可从效率与公平视角进行把握:理论逻辑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现实逻辑上,共同富裕是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客观需要;实践逻辑上,共同富裕是新时代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9.
共同富裕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核心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孜孜以求的理想.在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毛泽东把共同富裕作为立国执政的根本目标;并对共同富裕的实现进行了积极探索;邓小平继承、发展和超越了毛泽东共同富裕的思想,开辟了一务先富、后富、先富带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道路;江泽民坚持并发展了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在先富、后富道路上,突出解决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加速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问题是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对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那么,如何认识和实现共同富裕呢?本文拟就此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以求教于各位同仁。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目标和方向自古以来,探讨、追求、实现共同富裕始终是人类的一个永恒常新的主题,从孔子的“天下归仁”到康有为的“大同理想”再到孙中山崇尚的“天下为公”,探讨、研究的是共同富裕;从农民起义最初的“太平”教义到“等贵贱,均贫…  相似文献   

11.
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人类社会历史与逻辑的演进历程表明:一定意义上,按劳动能力分配是人类社会内在分配原则;当前业已突显的贫富差距是社会发展阶段性的必然产物;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以劳动能力同等为基点的,而劳动能力同等和共同富裕二者的实现统一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是一个在中西文化中都曾有所体现的社会目标,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和实现的可能。这种新型社会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等多种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13.
富裕属于抽象的中性概念。消除贫困、追求富裕是人之常情、国之共性。价值体系是决定不同类型富裕发展方向和道路的精神之魂,价值体系中的价值取向是灵魂、价值追求是目标、价值实现是手段。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要义,具有深刻的价值内涵,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形态下的富裕相区分可知:共同富裕内涵中的以人民为中心、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是对资本主义少数人富裕价值取向的扬弃;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家、社会、公民的和谐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是共同富裕价值实现的领导者和推动者,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相协调是共同富裕价值实现的根本要求,和平发展是共同富裕价值实现的国际化路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共同富裕价值实现的品质保障。厘清共同富裕的价值体系,对深入研究共同富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标,一直是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努力奋斗的一大方向,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前社会改革与现代化建设已驶入"深水区",而制约共同富裕实现的主要障碍就是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主要体现为贫富差距问题。这已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推进并实现共同富裕是新时期的历史任务。于此,本文对近五年来学术界的一些学者或研究者对于共同富裕的新探索和新认识进行归纳,总结了关于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为理论基础,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重要的价值追求,从毛泽东首次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再到新时代对共同富裕理论和实践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辩证统一。新时代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推动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并深化了共同富裕理论内涵与目标要求。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以坚持人民为中心为价值旨归,使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践及其成效取得更进一步、更加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包含了对未来社会的科学构想,勾画了未来美好社会的蓝图,这幅蓝图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人类社会千百年来追求的理想境界,同时也始终是马克思、恩格斯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实现共同富裕贯穿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始终。从历史维度看,从小康社会到共同富裕,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过程的战略演进。从价值维度看,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制度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目标的价值追求。从国际对比看,共同富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民生治理过程的实践方案。具体而言,应坚定不移以共同富裕引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民生实践,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政治基础,实现持续式的共同富裕。同时,应恪守以人民中心的善治发展要义,实现全员式的共同富裕;落实“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围绕动态演进的民生建设,落实渐进式共同富裕和全方位共同富裕的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18.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理论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人类向往的理想社会,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设想;实现社会和谐既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原则,而且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理论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特型期,我国出现了贫富差距扩大的现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富差距与共同富裕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二者都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和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属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践途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共同富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在和谐状态中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