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保卫 《新闻前哨》2010,(10):14-17
一、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意义新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新闻学教育的典型模式是职业培训。国外的新闻教育注重以实务导向为主的办学方向,因此,培养专业型硕士是新闻学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严格区分学术型硕士学位与应用型硕士学位,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香港等地已成为新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常态。  相似文献   

2.
高职新闻专业学生采编能办培养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从西方的新闻教育模式来看,美国的新闻学教育是典型的实用教育.他们在大学新闻专业教育上,走的是以实践环节为主的路子.我国早在1918年新闻教育发轫之时,"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就聘请当时的<京报>社长、名记者邵飘萍为导师,以"增长新闻经验","谋求新闻事业之发展",可见在那时新闻教育中实践教育之重要性已经被有识之士所认识.  相似文献   

3.
陈虹虹 《今传媒》2004,(3):58-59
经济学的供求关系理论似乎无法解释今天新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新闻专业毕业生在求职市场上屡屡碰壁,而新闻教育却乐此不疲。没有新闻学专业点的高校纷纷要求上马设点,而拥有新闻学类专业点的院校,则想方设法要扩大专业点数量和规模,力争“做大做强”。从本科到研究生、博士生,新闻学教育的各个层次都在  相似文献   

4.
课程总体设计应该突出通识教育 新闻学的课程体系设计是为新闻教育服务的,它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新闻学教育的总体目标。目前,世界各国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有4种模式: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新闻学教育开始发轫,此间,国内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上海圣约翰大学报学系,燕京大学新闻系等一批新闻学教育机构,本文通过对民国早期新闻学教育的历史辩证分析,探讨了在新闻职业化和"五四"新文化运动背景下,中国新闻学教育兴起的原因,并对早期新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作了详细分析,表明了新闻学思想的变革和新闻职业化与早期新闻学教育形成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学教育的火种是在北大点燃的。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在中国的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开设新闻学课程:该研究会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新闻学著作,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新闻学专业期刊、所以说,北京大学是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摇篮。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新闻事业也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对新闻从业人员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势在必行,特别是在高等院校,在新闻学教学中,对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新闻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试论新闻学博士生的专业动手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网络媒体挑战和中国加入WTO的形势下,媒体的发展对新闻学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闻学院培养的人才只有更好地为媒体服务,才是我们教育的成功。作为新闻学高端人才的新闻学博士,不仅应该在国内外新闻传播研究领域有自己的建树,在学术会议上有自己的声音,而且还应该对包括新闻业务实践在内的媒体变化有所了解。当代新闻学博士生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是:以社会的需要和视角研究和发展新闻理论,用新闻理论知识说明并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9.
北大的新闻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起止于1918至1920年,先是在政治系开设新闻学课程,继而又成立了北大新闻学研究会,举办了有关新闻学理论和新闻实践的讲习活动,成为中国新闻教育的发端。第二个阶段是北大中文系新  相似文献   

10.
探析当前新闻学教育专业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闻教育活动当中,能够承担设计和教学组织任务的最重要的主体无疑是新闻学专业的院系机构,新闻专业教育目标的制定、整体教育内容的确定、不同教育方法的选择以及整体教育程序的设计都取决于院系机构的决策。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学发展的专业性规范都要通过新闻院系的专业决策来实现。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强劲发展,新闻学专业的教育机构却陷入了难以克服的矛盾之中,专业化与宽口径的悖逆,师资建设与教育产业化的冲突,学理性与技能性的两难,都将高校新闻教育推向了整个新闻教育危机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取得了很大成绩:新闻教育的办学规模空前扩大,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地位显著提高,新闻学学科教学与科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新闻学学科培养的毕业生基本满足了新闻媒体需要等.但是,新闻教育事业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闻教育错在哪里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文章以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新闻教育为线索 ,探讨了新闻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新闻学教育、职业伦理教育过多地倾向于政治和意识形态 ;新闻教育中缺乏新闻实践技能。文章批判了传播学以功利主义的眼光审视新闻 ,而不能深入研究其内涵 ,并指出了新闻学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学教育的火种是在北大点燃的.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在中国的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开设新闻学课程:该研究会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新闻学著作,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新闻学专业期刊.所以说,北京大学是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摇篮.  相似文献   

14.
走通识教育与学术相结合之路的"威斯康星模式",虽然没有像"密苏里模式"在中国的推进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人"与"资金"的流动,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中国早期新闻教育的发展形态以及新闻学理论引进中,找到受"威斯康星模式"影响的一鳞半爪。平民大学新闻学系的课程设置是通识教育理念的本土化实践;而我国早期新闻理论家在消化、吸收作为新闻学核心理论的"新闻价值标准说"的过程中,受到把新闻学定位于社会科学的"威斯康星模式"的影响为甚。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新闻教育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鹂 《当代传播》2003,(6):50-52
美国新闻教育研究历史简述 自从新闻教育在美国诞生,美国就开始了关于新闻教育的研究。最初的新闻教育研究多是关于新闻教育应该如何设置课程,相继在一些学院开设写作、编辑、采访等课程,例如康奈尔大学在1888年首先开设写作课程,密苏里大学在1908年第一个设立了新闻系并开设了采访、编辑等课程。普力策创办哥伦比亚新闻学院以后,新闻教育研究的重心渐渐过渡到是否应该引进人文课程与自然科学课程以扩充新闻学的需要。20世纪中叶,传播学的诞生一度掀起了新闻学与传播学是否要融合或者分离的讨论。一些学者认为传播学的引进有助于扩大新闻学的视野,加深新闻学的理论底蕴,而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传播学使得新闻教育丧失了它原本的初衷,脱离了新闻教育培养人才的轨道。不论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但新闻教育应该注重理论还是实践的问题,一直是新闻教育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20世纪末期以来,美国的新闻教育开始拓宽思路,将焦点从“怎样研究新闻教育”转到“新闻教育应该研究些什么问题”上。许多学者认为,应该停止以前那些无休止的争论,摆在面前的课题是新闻教育应该涉及怎样的内容,应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等。于是,新闻教育在美国开始呈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6.
段勃 《新闻通讯》2009,(10):38-39
新闻采访学是新闻传播学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我国从新闻学教育诞生时就十分重视这一课程。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时,邵飘萍负责教授的“应用新闻学”就包括了新闻采访的内容,他的新闻学著作《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中较多章节是新闻采访学的内容。现在,我国各个新闻传播类专业中,新闻采访课都是必不可少的,绝大多数的培养方案都把这一课程列为必修课。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我国新闻教育的实际状况以及作者自己的思考 ,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卡莱教授在《新闻教育错在哪里》一文中提出的新闻教育的三条原则作了分析和回应 ,强调新闻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新闻教育应当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理念和职业素养 ;不能把新闻简单地等同于传播和媒体 ;不能把新闻学同广告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相混淆  相似文献   

18.
萨空了是我国著名少数民族报人和新闻学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新闻思想。萨空了新闻思想中充满了人文关怀的精神。而他的新闻思想中最能体现其人文关怀精神的,是他关于报纸教育功能的论述。萨空了十分重视报刊的教育功能。他在新闻学著作《科学的新闻学概论》中,  相似文献   

19.
黄朝钦 《新闻界》2006,(1):125-126
我国近代新闻教育发端于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而高校正式设立新闻系科从事新闻教育则始于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报学系的设立,至今已走过八十五个春秋。在这大半个世纪里,新闻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建国后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受多种因素影响,新闻教育一直保持着小规模和低速发展;近十来,在高等教育快速扩张的背景下,新闻教育迅猛发展。据统计,1994年以前.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包括新闻学、广电新闻学、  相似文献   

20.
建党前,毛泽东报名参加了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半年内系统地学习了新闻学理论和知识,掌握了新闻采写编评和经营管理等方法,成为中国新闻教育开端的历史参与者、见证者;在建党过程中,他通过创办报刊、通讯社发动舆论干预政治,成为新闻工作的行家里手,并创办文化书社推销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教学研究成果《新闻学》,成为中国新闻教育开端成果的积极展示者、推广者;建党后,他在长沙成立共产党支部,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培训党的干部,开设新闻学课程,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教育的拓荒者。正是他学新闻干新闻开展新闻教育,使他成为一位“学以致用”的中国早期新闻教育实践的尝试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