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物权的价值化、债权在现代社会中的优越地位、新的财产权客体的大量出现等现象,使大陆法系财产权的物权与债权二元体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物权与债权逐渐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由此带来物权法与债权法法律界区的模糊化,出现所谓的"中间地带"--物权债权化和债权物权化.而这两种趋势的出现,正是重新审视传统的民法理论,应对社会发展的新变化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我国物权法的基本原则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物权法始终、反映物权法调整社会关系的本质和规律的最根本规则,它是研究、制定、适用物权法规范的根本准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我国物权法基本原则的特点.我国现行物权法确立了遵循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规则、平等保护国家与集体和私人物权、物权法定、物权公示、取得和行使物权遵循法律与尊重社会公德等五项基本原则.完善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应坚持从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完全适应的角度完善之、重视确立规范、统一的物权法定之"标准"、积极构建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物权法定"原则、物权与债权相区分原则、保障物权人拥有财产性收入原则、特别法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3.
现代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的急剧变化促使了物权法理论的更新.与传统物权理论相比,现代物权法主要体现了三大发展趋势:其一,法律本位社会化,体现为所有权受限制、他物权优位化;其二,法律关系扩大化,体现为法律关系构成的扩大化、物权形态新型化;其三,法律界区模糊化,体现为债权物权化、物权债权化等.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召唤下走上中国法律舞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无论是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安定和谐,还是在建构和谐的市场经济环境、推进依法行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作为物权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基本法律,其在促进社会和谐中之重要意义的实现有赖于对和谐社会精神的整体把握和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  相似文献   

5.
民法上一系列制度对私法自治理念的昭示足以证明其基础性地位。没有私法自治,民法的整个体系将濒于坍塌,所以私法自治被称为民法的基石。担保物权属于物权,而物权又属于民法的一个重要分支,所以私法自治亦应成为担保物权所遵守的基本理念。物权法定原则是物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我们在坚持物权法定的同时,也不应忽视私法自治原则。我国刚刚颁布实施的《物权法》并没有彻底地贯彻私法自治的民法基本理念,担保物权的立法应该更加“私法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法要走向现代化 ,离不开现代的物权价值观念 ,更离不开保障相关价值实现的法律制度。物权法是现代民法的重要篇章 ,其公示制度在维护正常的财产流转秩序、保护主体合法的物权利益和保护交易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 ,公示制度在物权变动理论中的核心地位尚未得到确立 ,实践中亦无法展示其强大的应变能力。本文认为 ,物权法的制定应立足长远 ,立足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选择既有原则性又有应变机能的物权公示制度。本文试图通过对该制度内涵的解析 ,确立它的理论地位 ,并拟制相关法律制度 ,以对构建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物权法公示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由于不动产交易中的违约行为而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现象屡屡发生,为保障不动产交易的安全,我国制定的将于200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新设立了预告登记制度,该制度引起了我国法律理论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如果从物权登记制度的历史渊源、性质、价值理念进行深入探讨,并对中国与德国的预告登记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物权登记制度在实践中还存在某些不足,需要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物权行为就是我国民法学者与法律实务工作者非常热衷于讨论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随着物权法制定工作的全面展开,关于物权行为的探讨愈发激烈。由于对物权行为理论的正确认识及其定位关系到民法体系的科学、合理构建,民法须加以正视。本文作者认为“物权行为”确实存在,但应排除“物权行为无因性”。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称《物权法》)在千呼万唤中出台了,这在中国立法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但欣喜之余却有些微遗憾,就是《物权法》没有规定居住权制度,更勿论对法定居住权进行规范。在物权社会化的世界趋势下,社会公共利益日显重要,而在建立和谐社会的世纪号角声中,弱势群体的保护应该奏出最强之音。因此,我国有必要在广义的物权立法框架中确定法定居住权制度,并使其定义、性质、法律关系的内容在法律上有所反映,从而实现法律保护弱者利益的目的,进一步完善我国物权法体系。  相似文献   

10.
物权法定原则是传统物权法最为重要的原则,其内容包括“类型强制”和“内容固定”两个方面,企图以之囊括一切物权法规范的强制性品格,不可取。依不同情形,违反物权法定原则将导致不同的法律后果。物权法定原则与物权法其他基本原则一道,塑造了物权法的强制性品格,使物权法上的意思自由隐而不彰。物权法定原则迎合了大陆法系的成法传统,中不涉及对物权法定原则本身的价值评判。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社会再临深刻变革,一轮“新”的“国民性”批判似乎正在暗波涌动。然而,由于这些批判直接秉承了先前“国民性”批判的老套,因而它仍然无关乎当前中国意识问题的本质把握,更无法准确判断和揭示整个文化价值领域良性发展的前进趋势。“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终使烟雾缭绕了百余年的“国民性”批判得以拨云见日。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个理论论断及其实践逻辑以一种新的时空开放性在唯物史观的视野下从根本上克服了“国民性”批判中的“劣根”固有性理论预设,从而科学开辟出了一条造就既具有深厚社会主义文化历史底蕴又极富改革创新精神之中国新“国民”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内化过程是由接受对象、接受信息、内化践行环境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构成。大学生的认知结构、价值取向、意志品格决定着其价值观的接受倾向及内化的过程。内化践行环境具有验证、巩固或改变原有的价值观的作用。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价值观理论创新与现实的贯通性、确立大学生内化践行的真实参照系和导向标,以增强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江泽民同志在新时期提出的又一新思想。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当今中国所有问题的根本要求。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一步深化改革,关心和依靠人民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外交家,在其十余年的外交生涯中,通过对中西政治体制的深入考察,提出了"交邻"的开放理论,论证了"交邻之有大益"的历史必然性.这种开放思想在当时无疑是正确的、前瞻性的,对今天构筑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亦有宝贵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物权法中,物权的规范集中反映在物权法三原则上,物权法三原则对理解物权制度,正确实施物权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物权法三原则,即物权法定原则,一物一权原则,公示公信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已正式由原来的管理型开始向服务型转变,这要求公务人员转变原有行政人格中与服务理念相冲突的行为习惯和价值信念,以公共、责任、民主、平等的精神重新塑造服务型的行政人格,以满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型政府体制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使出版法制建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出版法制建设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物权的观念经历了巨大的变迁,物权法显现了新的发展势头,涌现出诸如所有权社会化、物权债权化、物权 "从归属到利用",利用权中心化等当代新理念.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社会主义内在本质所要求的。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创新观,内部十分丰富,它包括道路创新、体制和政策创新、科技创新、方法创新、人才创新、教育创新等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目的在于创新,它解决了创新过程中的主观与客观、继承和发展、领导和群众、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矛盾与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理论特征上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这必然在价值关系中为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本质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本质不仅是一种真实的主客体关系,也是一种具有教育属性的价值旨趣与具有优先选择的公共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