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吉志 《辽宁教育》2012,(16):22-24
提起当代中国著名书画家、国学大师、著名教育家启功先生,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对于启功先生的成功之路,可能就很少有人知晓了。启功老先生在世时,曾多次对友人谈起北京师范大学老校长陈垣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是陈垣校长改变了他的一生。当年的启功只上过中学,没有正式工作。他祖父的门生傅增湘把他介绍给了陈垣,陈垣看了他的作品后,非常欣赏,认为"写、作俱佳",就介绍到辅仁附中教国文。但是,两年后,附中认为启功没有大学文凭,便将他解聘了。陈垣先生又安排他到辅仁大学美术系任助教,后因没有文凭  相似文献   

2.
赵冬臣 《生活教育》2011,(11):61-62
启功先生终其一生都对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垣深怀敬意,他并未在陈垣手下正式读过书,却始终以师事之。陈垣1971年逝世后,启功写下了这样的挽联:"依函丈卅九年,信有师生同父子;刊习作二三册,痛余文字誉陶甄。"为报师恩,耄耋之年的启功伏案三年,创作了上百幅书画作品,在陈垣诞生120周  相似文献   

3.
“学艺之精超、鹰扬宇内、誉满海外”(陈启智语)的启功先生,竟也有惶惶然毕恭毕敬接受老师耳提面命的时候。更想不到,史学大师陈垣先生──这位与启功以世交垫底、谊为师长的为师之道,竟是这么睿智和质朴。启功,这位1933年21岁时由祖父的老世交傅增湘先生手持其作业本介绍给陈垣的学生,从此有幸在陈垣先生门下问学求教。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大概是天下所有以为人师者立业立志者的衷心所向,陈垣先生也许看在傅增湘的面子上、看在与启功一家谊为世交的情份上,也许更重要的是看在启功是一位可造之才的缘故上──因为他对启功的作…  相似文献   

4.
<正>我认识启功先生是在1979年年初,那时先生刚结束在中华书局标点《清史稿》的工作回到北京师范大学(下文简称北师大)。为请启功先生参加并指导纪念陈垣校长诞辰100周年的筹备工作,经刘乃和先生引荐,我第一次与先生见面。当我说明是为纪念陈垣校长请他写回忆文章时,启功先生非常高兴,动情地讲述了他如何受到老校长的教导和恩泽,他说:"没  相似文献   

5.
著名书法家、学者启功30年代在辅仁大学附属中学担任国文教师时,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先生曾反复多次给初上讲台的青年教师提醒上课的注意事项。启功称这些“注意事项”为陈垣先生的“上课须知”。综合起来,有如下几条。  相似文献   

6.
启功出生于清朝皇族一个没落的家庭,虽然中学时学习成绩很好,但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不辍学回家,他在私塾中任过教,而且一直自学古典诗词,坚持不懈地写作。1933年,启功家的世交傅增湘先生拿着启功的作业去见陈垣,意在给潦倒的启功找点谋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国学大师陈垣从教70多年,任大学校长46年,对广大青年学者影响深远,培养了众多的人才。时任辅仁大学校长的他曾将中学毕业的启功安排到辅仁大学教授大学一年级的国文,并向启功传授上课须知,启功将其归纳为九条。现将这九条上课  相似文献   

8.
著名书法家、学者启功先生21岁那年,在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当时辅仁大学的校长、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惜才爱才的陈垣认定这位目前处境艰难的青年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决心扶持他、培养他.  相似文献   

9.
首生 《师道》2004,(1):7-9
启功,姓爱新觉罗,字元白,1912年7月26日生于北京。父亲早逝十岁时曾祖父和祖父又相继去世,靠母亲和未出嫁的姑姑抚养。家贫,辍学,然自强不息。幸遇恩师陈垣,加上自己刻苦自学,终成诗、书画“三绝”,享有盛誉。终身从教,桃李芬芳,著述颇丰。启功先生的快乐,一来自对功利的淡泊;启功先生的幽默,源自对社会、人生的洞悉;启功先生的智慧,得益于其独具匠心的求索……在喧嚣的尘世,启功先生如同一缕清风,一泓碧水,让每个遇见他的人,都不免为之心动神牵。  相似文献   

10.
启功 《教书育人》2009,(8):29-32
此文是启功先生为纪念他的授业恩师——陈垣先生百年诞辰而撰写的一篇回忆文章。文章虽写于三十年前,但文中陈垣先生对如何教书。如何做人,如何做学问的谆谆教诲,犹黄钟大吕。  相似文献   

11.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是启功先生为纪念他的授业恩师——陈垣先生百年诞辰而撰写的一篇回忆文章。文章虽写于三十年前,但文中陈垣先生对如何教书,如何做人,如何做学问的谆谆教诲,犹黄钟大吕。  相似文献   

12.
很多人都说启功先生是个书法家,而知道他的诗、画与书法同样高标绝俗的人却不多。50年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北师大的老校长陈垣先生就曾称赞他是诗、书、画“三绝”,陈垣先生的话决不是溢美之辞。而启功先生却认为诗书画只不过是“三余”。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执教已60多年了。论学问,他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宗教乃至于艺术都有精湛的研究,同时先生又精于文物鉴定,现在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凡听过先生的课或听过他淡话,读过他著作的人都会感受到先生学问的渊博和见解的透辟。所以有人说他是书法专家,他总是笑  相似文献   

13.
《深圳晚报》报道:今年是启功先生百年诞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启功全集》20卷精装本在北京首发,纪念中华文化"国宝"的"启功遗墨"展也在国家博物馆开幕,130多幅启功先生的代表作品在一周展期内呈现。《启功全集》系统汇集了50多年间出版的启功先生的各种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中国的学术谱系上,夏鼐与陈垣属于两代人。关于二人之间的交往,以往学术界似乎很少关注。《夏鼐日记》中有关陈垣的记载,有助于考察二人的交谊以及阐明夏鼐眼中的陈垣在史学方面的威望与成就。"学生辈"的夏鼐不仅经常阅读"老师辈"陈垣的著作,而且他的"敦煌汉简"、"武威墓志"的论文,更是有幸得到陈垣的实际指点。这些文章发表以后,成为夏鼐在历史考古学研究方面的重要代表作,由此或可反映陈垣对下一代学人的成长所产生的影响。夏鼐于陈垣逝世后对他的整体评价,亦可为学术界评价陈垣的学术思想提供借鉴。《夏鼐日记》中关于陈垣的记载,可以看作是对他生平事迹的一种"拾遗补缺",以充实学术界对陈垣的了解。人与人的交往不仅能反映每个人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性格特征,也常常能够折射出他们所处社会时代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5.
启功先生(1912.7.26—2005.6.30)是当代中国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家、古典文献学家、语言文字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是中国老一辈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同时,启功先生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他为北京师范大学拟订并亲笔题写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他立身治学处世的生动写照,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师大人成为教育之栋梁。2012年7月,为纪念启功先生诞辰100周年,以"百年启功与中国文化传承创新"为主题的纪念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在会上,启功先生的高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赵仁珪先生以先师为例,讲述了如何向启先生学习为师之道。  相似文献   

16.
<正>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藏陈垣先生遗赠《史纠》钞本中,有陈垣先生手书校勘批注十余处,为最新出版的《陈垣全集》(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批注部分所未收。《史纠》六卷系明代史学家朱明镐所著史评,对上起《三国志》,下迄《宋史》的"诸史书法之谬,及其事迹之抵牾"逐条进行辩驳。陈垣先生遗赠《史纠》钞本所用底本为清钱熙祚道光二十年刻《指海》本,分为上下两册,乌丝栏,版心刻有"学海山房"字样,每卷另起页码。卷首有"陈垣同志遗书"印,全书有朱墨句读符号。现将陈垣先生所作批注移录如下:卷一,第十六页。《宋书》,"王微传"条,"时年  相似文献   

17.
<正>"启功教师奖"以北京师范大学已故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启功先生命名,以此弘扬启功先生所倡导和践行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育精神。"启功教师奖"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和光明日报社联合发起设立、面向全国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奖项,旨在引导广大教师在全国县以下(含  相似文献   

18.
启功传奇     
请阅读下文,思考文后的问题。启功先生的全名为爱新觉罗·启功。他的祖先是雍正的儿子,乾隆的弟弟。但他在所有的书画、著作、文章和书信中,从未用过"爱新觉罗"。启老诙谐地说:"本人姓启名功字元白,不吃祖宗饭,不当‘八旗子弟’,靠自己的本领谋生。"启功的父亲去世得早,在祖父的关爱下启功才得  相似文献   

19.
<正>陈垣(1880~1971),字援庵,广东新会人,是20世纪我国著名教育家、史学大师和社会活动家。1952年10月至1971年6月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学术成就陈垣先生是宗教史专家。除了"古  相似文献   

20.
正"骨肉分携岁屡经,团圆佳节倍关情。今秋大地新更化,天际水轮分外明。"这首七绝是启功先生1980年中秋节为怀念在台湾的师友所作。那时,启功先生认识的在台湾的师友有三位,他们是台静农、郑骞和王静芝。后来,启功先生就想能有机会去台湾看看他们。但是,经过多年的努力,留给老人的是终生遗憾。他想见到的第一位就是台静农(1 9 0 2—1990)。台静农和牟润孙,是启功1933年在辅仁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