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反映了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要求,同时对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课题。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引领社会思潮,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相似文献   

2.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效途径研究意义重大。通过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阵地,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学生头脑;进一步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等举措,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基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为增强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出的一项重大理论创新.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决定其必须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其中,高校学生社团作为主要载体之一,具有群众基础广泛、实践特征明显、时代色彩强烈等特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学生社团,对解读、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自身明显的优势,能有力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多元文化背景下,必须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文章简要阐述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路径存在的问题,并梳理出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全方位、多途径、实效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六条路径.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是一个传播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多层面含义的复杂语境。新媒体语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在理念、过程和方法等方面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媒体语境中,应该把沟通、协商和共识作为基本理念,通过激活、扩散、遵循和坚守的持久循环,综合利用日常维系、情理并举和优势舆论等多种方法,才能把新媒体打造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坚实阵地。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民族,在儒家传统价值体系受到挑战后,有识之士就在不断探索构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的不懈努力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了民众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7.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既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需要,更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需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首先要弄清楚其科学内涵,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该理论体系,进一步探索全新的方式方法,在实践中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人翁地位,逐步完善政策制度,形成全民参与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引领大学生深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清醒者、坚强捍卫者;要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引领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策清醒者、坚强拥护者;要加强实践锻炼,引领大学生在社会现实火热生活的锻造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行为清醒者、坚强执行者。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可以从其科学内涵、内在结构、基本特征三个方面得到体现。理论界对这一问题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主要对“价值体系”具有“价值观体系”的含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地位、基本内容作出论述。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结构的探讨可以概括为层次性、逻辑性、系统性三个主要方面。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特征的探讨,主要表现在先进性与现实针对性、主导性与包容性、继承性与创新性方面。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障碍性因素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无论是从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环境,还是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角度看,都存在着障碍性因素,增大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体系教育的难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应深入研究并最终克服各种障碍性因素,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1.
为了较为全面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在我国高校的推进情况,课题调查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座谈访谈等方式进详细的调查研究,并对我国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主要做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对我国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做出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党的十七大报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了阐述,当前,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社会转型的复杂环境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急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为高校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基础。本文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情况和接受方式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3.
社会生活经济化、价值诉求多样化、推行和倡导模式有待深化是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进程的障碍因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推进过程中,应该注意显性与隐性相结合、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强化性与长期性相结合、严肃性与通俗性相结合这样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4.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就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增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认识;加强宣传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增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基础;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能力;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载体功能;完善制度建设,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持续程度。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由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将其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树立和践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作为"灵魂"贯穿于该体系的每个领域和层面,共同构成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完整严密的价值观念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阐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探索价值体系生成的路径选择,是推进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强化课内教学效果,夯实学生理论基础,是核心价值体系生成的理论路径;强化活动针对性,提高学生感性认识,是核心价值体系生成的实践路径;利用校园有效载体,拓展教育新途径,是核心价值体系生成的平台路径;实施人文关怀,强化感恩体验,是核心价值体系生成的情感路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目标导向,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特质、现实影响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决定的。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必须把握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旋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培育文化载体,健全教育机制和方式,优化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8.
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自觉行为,是新时期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实现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内化,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发挥内化的主体效应;贯彻分类指导,重视内化的个体差异;加强社会实践,提升内化的情感体验;着力文化建设,营造内化的优良环境.  相似文献   

19.
依托校园文化平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校园文化平台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之间具有密切联系.校园文化平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内化于心”、“贴近于常”、“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20.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努力探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有效路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是时代赋予的重大课题.加强教育引导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主渠道;强化媒体引导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主阵地;实施文化渗透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有效举措;注重实践养成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关键所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