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课本选了明代于谦的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咏石灰以言志,表现了不畏艰险、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坦荡胸襟。咏物诗由来已久。清王夫之说:“咏物  相似文献   

3.
在节外生枝     
吴德伟 《四川教育》2006,(10):28-28
【案例】初步体会了《石灰吟》的“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诗句后,有学生突然问:“老师,我们习惯说‘粉身碎骨’,可这句诗中却用‘粉骨碎身’,这里的‘粉骨碎身’与‘粉身碎骨’是不是一样呢?为什么要用‘粉骨碎身’呢?”刹那间,教室里寂然无声,老师也愣住了,这可  相似文献   

4.
石灰石     
看了这首诗的题目,就令人想起明代于谦的《咏石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正是因为于谦以敏锐的艺术眼光发现了石灰的“性格”——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愿意贡献自己一切力  相似文献   

5.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对于这首诗,教师一般是从诗人的“高风亮节,洁身自好”的角度来进行教学的。美国教育家J·S·布鲁纳认为:如果我们要运用过去  相似文献   

6.
明朝爱国将领于谦有一首著名诗作,题为《石灰吟》,诗文如下:“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吟物诗,通过描写石灰的制作过程,表达了诗人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坚强不屈的精神。我们要学习古人的这种精神,歌颁这种高风亮节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7.
初步体会了《石灰吟》的“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诗句后,有位学生突然问:“老师,我们习惯说‘粉身碎骨’,可这句诗中却用‘粉骨碎身’,这里的‘粉骨碎身’与“粉身碎骨’意思是不是一样呢?为什么要用‘粉骨碎身’呢?”刹那间,教室里寂然无声,我也愣住了。这可是我事先根本没想过的问题。我略一思忖后,笑着说:“谢谢张楚同学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利用集体的力量———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这个问题。各小组的同学想想准备怎么办。”生:查字典,查资料。(教室里热火朝天,各小组争先恐后翻阅《成语字典》…  相似文献   

8.
石灰趣事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我们几个伙伴一起到外面玩耍,来到一处建筑工地,正碰上建筑工人往一个方形池子里倒石灰。同伴王人可不由得背起最近学的《石灰吟》这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我们几个齐声应和:“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工人叔叔招手让我们过去,我们就嘻嘻哈哈地来到了石灰池边。  相似文献   

9.
成功就像是绚丽永恒的星光,在天的那一边朝我们挥手点头;成功就像是多彩妩媚的鲜花,在水的那一方向我们微笑问候。于是,我们高呼着“粉骨碎身浑不怕”冲向天空和彼岸,去采撷那片最亮的星光,去摘取那朵最美的彼岸花,任凭现实的荆棘扎得我们遍体鳞伤,但最终还是“难留青白在人间”。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探讨一直乐此不疲: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达观;也有“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坚贞;有“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的恬淡;也有“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的投入……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虽然人生的价值不是在探讨中体现出来的,但是我坚信,每一个价值的定位,都必然包含着最初的追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曾听过一位老师讲《石灰吟》一课。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了“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之后,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  相似文献   

12.
灵动的拟人     
吕红霞 《少年读者》2008,(12):35-36,46
“粉骨碎身都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选自《石灰吟》)“冬天过去了,春天已经把窗户推开。”(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相似文献   

13.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背诵指导这首诗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写石灰锻炼的苦辛,第二层写石灰的高洁志向。虽然分两层意思,但这四句诗却是一脉贯通,一气呵成的。所以,要背诵这首诗的关键是要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因为全诗用了拟人化的写法,所以,在把握了石灰的制作过程:“出”“烧”“粉”“留”之后,还得考虑诗的“拟人”,就是说石灰要有人的性格,这就有了“全不怕”和“要留”的“想法”。这样看来,只要记住了石灰的制作过程和诗的拟人化写法,背诵这首就比较容易了。字词注释①千锤万…  相似文献   

14.
近来翻阅图书,发现不少古诗词十分有趣。从学习我国古代诗人的聪明才智,借鉴其写作构思技巧出发,现将笔者所见选录于下,与读者诸君共赏。一、谜语诗请看明代诗文家于谦所写《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就是一首典型的谜语诗,它既是诗:讲究押韵、平仄、对仗,有深刻的思想,有极浓的意境;但同时又是谜语:正文就是谜面,题目就是谜底。据说,王安石很善于写这种诗。《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三引《遁斋闲览》记载: “或传一诗谜云:‘佳人佯醉索人扶,露出胸  相似文献   

15.
黄毅 《中国教师》2007,(1):42-43
新课程呼唤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因素犹如一颗颗珍珠蕴藏于化学新教材这块园地。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充分挖掘新教材中的文化艺术因素,联系实际,因材施教,采用巧引、激趣的方法,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很好。巧用古诗,书写方程式高中生对古诗都有一定的了解,巧妙引用学生耳熟能详的诗歌,讲解和记忆有关化学方程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熟记这些方程式。如:1.在讲述CaCO3、CaO、Ca(OH)2之间的相互关系时,我运用明代大政治家于谦著名的《石灰吟》讲解。“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相似文献   

16.
偶像     
鸟欲翱翔,需先振翅;人欲远航,需先立志。何以立志?立志或以物为偶像,以求正心——陆游咏梅,一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以示其孤高雅洁;于谦吟石灰,一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以示其磊落正直;周敦颐说莲,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示其清逸超群;郑板桥叹竹,一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示其顽强坚韧。  相似文献   

17.
有位教师在教学《石灰吟》这首古诗时,一学生突然问:"老师,我们习惯说‘粉身碎骨’,可这句诗中却用‘粉骨碎身’,这里的‘粉骨碎身’与‘粉身碎骨’意思是不是一样呢?为什么要用‘粉骨碎身’呢?"刹那间,教室里寂静无声,教师略一思忖后,笑着说:"谢谢××同学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读时清香满口,读后才高八斗。赏美文,写佳作,让我们携手共圆一个梦!自古以来,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探讨一直乐此不疲: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达观;也有“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坚贞;有“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的恬淡;也有“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的投入……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虽然人生的价值不是在探讨中体现出来的,但是我坚信,每一个价值的定位,都必然包含着最初的追问与思考。记得有一句经典语录:“你被多少人需要,你的价值就有多大。”的确,子女的衣食所需,折射出父母的价值;读者的精神所需,反映出作家的价值;人民的生活所需,则体现出领袖的价值……而我想补充的是,再大的价值,再美好的人生,都需要一个位置刚刚好的舞台来作为实现价值、展示人生的平台。古人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说:“错处其位,难现价值,甚至会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刚刚好,才是真的好,才会在追求崇高价值的航程中为你推波助澜。一片树叶,因为它处在刚刚好的位置,所以它能烘托花朵,遮挡烈日,它站在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了无可替代的价值。可能,再高一点,直面阳光等于引火自焚——蔫了;再低一点,亲吻大地等于自掘坟墓—...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标 学会诗中“焚、砚”两个生字,知道“千锤万击、若等闲、浑不怕、清白、洗砚池、墨痕、满乾坤”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墨梅所喻指的形象;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纯洁坚贞的崇高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三个好朋友一同去吃饭,服务员端(duān)上一盘(pán)辣(là)椒(jiāo)。甲说:“我不怕辣。”乙说:“辣,我不怕。”丙慢悠(yōu)悠地说:“我怕———不辣。”你看三个好朋友说的意思一样吗?是怕辣还是不怕辣:三个好朋友说的意思一样。最怕辣,还是不怕辣@冯昌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