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文萍 《考试周刊》2009,(27):175-176
癸卯学制时期是我国近代教育的起步时期,癸卯学制的颁布实施.宣布了我国近代体育课程从此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本文作者对这一时期清政府颁布的两个学制:壬寅学制(未实施)和癸卯学制的历史背景,以及两个学制中规定的有关体育课的内容与要求进行论述和比较,并着重分析和探讨了癸卯学制时期体育课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学校始设于19世纪60年代,叫做“学堂”。当时仅有若干新学,尚无学校系统。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后,中国开始有了近代学制。  相似文献   

3.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内容,课程的近代化可以映射出我国教育近代化的全貌。学制不仅承载了整个教育的历史,而且会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学制是研究我国教育近代化的钥匙。鉴于此,本文选取对我国近代体育影响较大的三个学制,对我国体育课程的近代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在指导思想与理论表现形态上,对中国近代以来大学体育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认为:(1)中国大学体育理论发展历程,根据存在形态与“体育理论”和“学校体育学”的关系上,可以分为滥觞期(清末-1927年);系统引进国外“体育教育理论”时期(1927年-50年代末);混沌于自主建设的“体育理论”各个部分时期(五十年代末-1983年);分化于“学校体育学”(1983-至今)时期;(2)大学体育理论长期处于与中小学体育理论并存统一的局面,基本上是从学校教育层面上进行的讨论,受中小学体育理论影响较深,整体上对对象结构、承担任务、服务领域日益复杂、特殊、广泛的大学体育实践的指导性较差,种种迹象表明,大学体育理论在新时期正酝酿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近代体育师资的培养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我国近代体育师资培养课程模式有以下特点:近代体育师资的培养源自于1903年“体操科”的确立和普及;初期的课程模式具存“日化”特征,后随学校体育内容的改变,而渐趋“美化”:课程模式的演变、发展来自于学校体育的改革,具有滞后性;课程设置在20世纪30、40年代趋于规范化,但仍处于课程设置表层:体育师资培养课程改革的根本动力源于社会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学堂体育是近代学校体育的开端,是体育进入中国教育制度的标志,也是中国近代中国学校体育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葵卯学制是张之洞"融通中西"、会通中西文化、"中体西用"的教育改革途径,他的学堂体育思想,在我国近代体育思想的传承和演变过程中起到了承上(严复)启下(蔡元培)的作用,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代职业教育制度的萌芽和发展经历了清末和民国两个时期。清末由于受到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出现了实业教育的萌芽,并不断发展壮大;民国时期是在清末实业教育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按照学制的发展变化可以分为:实业教育改革阶段(1912~1921年);职业教育兴起阶段(1922~1926年);职业教育发展阶段(1927~1949年)。  相似文献   

8.
“中体西用”思想对清末乃至民国初年的教育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尤其是对清末大学课程设置。文章主要是分析“中体西用”思想对中国近代(主要是指从洋务运动开始到清朝灭亡这段历史时期)大学课程设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毛振明、赖天德等于2007年发表的《关于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建议》(上)(以下简称《课标》)一文中指出,五年来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进步,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2001年出版并在当年新学期开始实验的《课标》在充分发挥了对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指导作用后,也到了必须完善和修订的时刻;《课标》中的5项目标有3项(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与完善,同时建议设“思想品德”或“品德与行为”的目标。2008年北京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体育健儿在经历了成功与失败的同时,也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体育文化遗产。恰逢《课标》完善和修订之时,有机整合奥运文化,作为我国中小学课程资源,纳入体育课堂,这将是不可或缺的“思想品德”教育素材。  相似文献   

10.
本回顾、分析了近代中国体育师资教育及其课程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认为:“体操科”的普遍设置是体育师资教育形成的直接动因;学校体育课及课外体育运动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体育师资培养的课程内容;随着学校体育模式的变化,体育师资培养之课程模式由“日式”向“美式、转化;近代体育师资培养及课程模式的演变,与学校体育、学校教育、师范教育等制度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吕张华 《学子》2012,(3):35-36
近年,美国“SPARK”课程开始进入体育工作者的视野,“SPARK”课程的全称是“TheSportsPlayandActiveRecreationforKidsPrograms”(儿童的运动、游戏和体育活动的课程),“SPARK”课程因其丰富而有特色的体育活动充分显示了其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当前,越来越多的体...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2012,(1):144-148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进入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展实验;2005年,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至今为止,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改革已有十个年头。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近代体育师资的培养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我国近代体育师资培养课程模式有以下特点:近代体育师资的培养源自于1903年"体操科"的确立和普及;初期的课程模式具有"日化"特征,后随学校体育内容的改变,而渐趋"美化";课程模式的演变、发展来自于学校体育的改革,具有滞后性;课程设置在20世纪30、40年代趋于规范化,但仍处于课程设置表层;体育师资培养课程改革的根本动力源于社会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从我国体育保险的现状中找出影响我国体育保险发展的“瓶颈”:体育保险观念和体育保险人才;探讨出在体育院校(系)中开设体育保险课程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计量和逻辑归纳等方法,选取中国知网(CNKI)关于“一带一路”体育旅游研究的199篇中文文献进行分析,旨在全面梳理和归纳当前我国“一带一路”体育旅游研究的历程、热点和趋势,为后续从事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当前我国“一带一路”体育旅游研究历程分为萌芽阶段(2015-2016年)、快速发展阶段(2017-2019年)、平稳发展阶段(2020年至今)3个阶段;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一带一路”民族体育旅游“、一带一路”体育旅游资源、“一带一路”体育赛事旅游、“一带一路”中外体育旅游“、一带一路”体育旅游小镇等方面的研究;研究趋势呈现出研究领域扩大化、内容深入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发轫时期。社会的变革、近代教育的勃兴、有识之士的真知灼见和办学实践,为中国近代师范教育制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1904年癸卯学制标志着近代师范教育制度的确立,之后,我国师范教育进入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学制经历了三次演变,学制对中学培养目标的定位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但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即升学与就业。“壬寅癸卯学制”中学的目的主要是为升学做准备;“壬子癸丑学制”在中学开设第二部,开始兼顾升学与就业;“壬戌学制”开设各种职业科,在中学附设职业科,重视中学的就业目标。  相似文献   

18.
根据农村中学师资的需求特点,调整现行的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结构模式,引进“卫生保健”课程,延长一年学制,建立体育与卫生保健相结合的主辅修制人才培养模式──体育卫生教育专业,以增强体育师资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主义者提倡民主与科学,社会上逐步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西方先进的思想通过传教士和国外学者以及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中国传播,西方先进理论同时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开创的自由学术氛围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迅速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以实用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自然主义体育”开始影响我国学校体育。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研究生培养学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我国现在研究生培养的学制,硕士生阶段一般2~3年,博士生阶段3年,如果在职攻渎,适当延长1~2年,硕博连读为5年。受学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修完所有的课程、完成各个教学环节和进行论文答辩。如一个硕士生进校后,先用1~1.5年的时间修完学分,然后根据学科情况进入科研实验阶段(理工农科)或资料调查阶段(文科)。博士生虽然一进校就边修课边开始跟导师做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