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零翻译"是跨语际实践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现象。本文从民族精神的角度研究零翻译现象,认为民族精神与民族语言具有同一性,民族精神影响到民族语言的发展,语言零翻译现象也折射出时代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士"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社会阶层,在某种意义上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士"阶层的存在,"士"精神的张扬,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重要原因.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士"精神,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士"的精神也具有多重性.从儒家角度来说,.士"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志于道".士"志于道",所追求的,是"仁"的精神,"礼"的秩序,并在这一过程中具体的展现出忧患意识、敬畏意识和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的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是中国西南抗战生命线上的战略枢纽和重要节点,既有滇缅公路"民族之魂"与史迪威公路"形象标识"之称,又有"抗战文化化石"与"亚洲战争图腾"之说,蕴藏着极为丰厚的人文内涵和精神特质.它既是中华民族抗日御侮史上的一座丰碑,又是战时中华民族"在苦难中凝聚、在艰辛中取胜"自强不息抗战精神的体现.战火中淬炼的抗战精神,既是中华民族能在抗战中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并最终取得胜利的精神动力,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激励华夏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背景,论述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作用,并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提出了新时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发展先进生产力是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基础;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灵魂;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日本人的精神结构特质,主要表现在对"和"的追求上。"和"的意识在整个日本民族意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在日本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长期历史过程中培育出来的。同时,也强烈影响着日本人的性格,它成为日本民族精神的核心、日本文明的精神基盘。"和"体现在日本社会的政治、文化、心理、生活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7.
"新生活运动"以促成民族精神为目的.民族精神是孙中山提倡的.蒋介石提倡民族精神的目的是消除"内忧外患".但他把民族精神与法西斯主义联系起来,这是错误的.胡适与国民党的关系从对立到既有分歧又有合作的过程,使得他对"新生活运动"的评论及其温和.宋庆龄对"新生活运动"的批评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影响.以上这些思想上的互动,构成了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以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红军长征70周年为契机,以传唱体现民族精神的优秀歌曲为重点,在广大少年儿童中掀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高潮,使少先队员们进一步感受"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感悟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其具体内容为:  相似文献   

9.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陶行知"生活教育"内涵的理解和深入剖析,揭示了蕴涵在"生活教育"思想之中的"为了劳苦大众"的教育目的观和"启蒙的工具、拯救国家民族、改善劳苦大众生活的工具"的教育功能观,并进一步阐述了发展"生活教育"在今天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红媛 《职教论坛》2005,(17):44-46
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高职"两课"教学作为高职德育的主渠道,要通过开发课程资源和体验学习等途径来培育高职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化 ,同时也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五大精神 ,即重德精神、务实精神、自强精神、宽容精神、爱国精神。在五种精神中 ,自强精神是其他精神的基础和前提 ,处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2.
儒释道精神的杂糅汇合构成了我们复杂的民族性格。作为一个中国人,《沉沦》主人公“他”也无法摆脱儒释道精神的束缚。“五四”历史转折时期,“他”在日本受到黑暗现实的压迫,支撑其文化心理结构的儒释道精神全面崩溃,只能走向死亡。  相似文献   

13.
雷锋精神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做人风格,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精神,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优秀品德",是雷锋精神的主要特点。在新世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雷锋精神并没有过时,而是具有更加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反映了时代精神,代表 社会发展的方向。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的桥梁,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 重要作用。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对增强我 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民族文化的长远发展有重大意义。因此,图书馆应当配合宣传、政法 和文化部门作好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的基地作用。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一直把改造国民性、提高国民素质作为强国新民的重要方式,其关于国民人格修养的思想集中体现了现代人格的特征。在人格论述上,梁启超把人格看作是合神格与兽格而成,人格的全部意义即在于调和神格与兽格使两者不偏轻偏重。因此他提出既要树立国民的尚武精神,又要打通道德与情感的通道.达致精神的增进。通过汇通中西,梁启超赋予人格修养以科学内涵,将其亲身领悟的西方现代文化的精髓与滋养其思想成长的传统文化的底蕴融入到他为强国新民而设计出的理想现代人格方法中,建立起了一套现代人格修养论。  相似文献   

16.
莫言的《红高粱》,将民族话语与个人话语,西方现代性文化与民族传统性文化相结合,并把对乡野的美化及依恋作为对城市文明的抵抗策略,从而以想象方式实现了对民族国家、民间乡野的重铸。  相似文献   

17.
信仰是复杂纷繁的社会生活在人的精神世界的内化,从一个特定角度反映了民族的文化性格.对中国人的鬼神信仰进行批判与反思,是五四时期改造国民性的重要内容之一.五四作家在小说中借鬼神信仰解剖民族灵魂,观照社会人生,构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贝克特《等待戈多》与扎西达娃《世纪之邀》的比较分析,从中确定出,由于二者相似的被动等待意识所延伸出的共同本质存在,同时,本文又从怀疑的等待和信赖的等待剖析出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并张扬出二位作家共同的理念,正视荒诞的存在才能振醒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儒家伦理强调个体对群体承担的道德责任,曾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但发展到后来,其主张日趋绝对化,个体完全丧失其独立的个性,变得无欲无我,逐渐溶解于群体之中。文章主要以"重群体,轻个体"之民族性格产生的原因为研究对象,以期唤起人们对塑造个性和调动个人能动性的思索。  相似文献   

20.
论《边城》所表现的审美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城》反映的是湘西边远小城茶峒镇的社会人生风貌,通过对乡村世界中普通人的交往显示出湘西的风俗,阐释了作家一系列的审美理想:理想的生命存在形式,理想的社会形态以及改造民族精神性格的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