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离职后竞业禁止(为了方便下文称“劳动者离职后竞业禁止”为“竞业禁止”)作了原则规定,但对其适用实践中仍存在很多争议。本文将对竟业禁止和保密协议之间的关系,竞业禁止条款有效的主体、客体、工作性质、时间、地域等方面的限制条件,竞业禁止补偿金的数额和支付方式,劳动关系解除和终止原因对竞业禁止义务的影响以及因履行竞业禁止协议发生纠纷如何解决等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科技经济的发展和掌握大量的商业秘密的技术员工辞职、兼职而泄漏、流失,使许多企业遭受巨大损失。竞业禁止条款在《劳动法》中设立已经刻不容缓,因为《劳动法》第22条并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别的法律也不能完全代替《劳动法》对这种劳动关系的调整。于是这里就存在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在竞业禁止条款里面怎么来维护义务人的利益?本文试图从在我国《劳动法》中设立竞业禁止条款的立法取向入手,探讨怎么在设立竞业禁止条款时进行必要的限制,增强该条款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期保护义务人的利益,体现法律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3.
竞业禁止作为保护商业秘密的重要措施,早已被各国以立法形式普遍采用。我国《公司法》亦有竞业禁止规定,用以保护公司的商业秘密。但是,随着高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商业秘密随着掌握其的技术员工或职工离职、兼职而泄露流失,使公司、企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为此,我国应设立竞业禁止条款,以弥补立法缺失。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或雇主)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当前,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才流动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或雇主)为了保护自身的权益,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更加注重“竞业禁止”条款(也称竞业避让、竞业限制),以防员工在跳槽时损害单位的利益。劳动合同中的”竞业禁止”是指用人单位(或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对我国竞业禁止立法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现实的认识,主张建构我国不同法律协同运作、内容完整、协调统一的竞业禁止法律体系.为此,我们应采用广义的竞业禁止概念,既包括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竞业禁止,也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业禁止.竞业禁止的终极目的在于维护基本的商业道德,预防并制止不正当竞争.反不正当竞争法应作为竞业禁止的基本法,对竞业禁止作出一般性规定;劳动法律、公司企业法律等应根据自身特点对相关竞业禁止问题进行法律内容的具体设计.本文最后提出了竞业禁止的具体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完善竞业禁止制度是商业秘密保护的重要手段。我国劳动合同立法对此进行了较详细的规定,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竞业禁止法律制度。但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却存在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可谓瑕瑜互见。应对涉及竞业禁止条款的几个较为关键的问题,如竞业范围、期限、补偿数额和方式、违约责任等进行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竞业禁止协议已成为现代社会企业保护商业秘密的有效途径。在竞业禁止协议的订立、无效和终止程序中既贯彻自愿、平等、诚实信用原则,又应始终注意维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利益平衡。鉴于我国目前法律对竞业禁止协议规制的不全面不系统,导致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利益失衡,本文提出应在借鉴各国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对竞业禁止协议作出更加全面的规范,以指导当事人的行为,构建和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竞业禁止是保护商业秘密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竞业禁止目的是保护特定人员的竞争利益与商业秘密.考量竞业禁止法益,应正确把握竞业禁止协议之性质,区别与认定保密合同与竞业禁止协议之关系,合法合理地发挥竞业禁止协议之功能,既要保护劳动者的自由择业权,又要维护企业的合法商业权益,平衡劳动者、用人单位和社会三者利益关系,筑造经济发展和谐环境,维护人才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商业秘密保护需要离职竞业禁止,而离职竞业禁止却导致了各种冲突。本文分析了离职竞业禁止中企业、劳动者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并提出了协调的原则和方法——利益均衡和合理限制,以期达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材料一所谓“霸王条款”,即“格式合同中的不合理条款”,是合同一方以自己的独立意志在格式合同中所作的对己方有利而对相对方不利的规定,会严重损害合同相对方的利益。一般来说,订立“霸王条款”的一方多为行业垄断性企业。  相似文献   

11.
美国对外贸易法中的“337条款”是以保护国内知识产权为主要目的的贸易法规。近年来,美国利用“337条款”对我国出口产品展开的调查、立案呈迅速增加的趋势,正成为阻碍我国工业制成品对美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值得我国出口企业和相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对“337条款”的内容、特点和救济程序进行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竞业禁止是对特定主体在特定时期从事某种特定职业的限制。依据其产生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法定竞业禁止与约定竞业禁止。在我国的现行立法中,对这两种竞业禁止分别由不同的法律进行规制,本文将对两种竞业禁止制度产生的法律基础、制度现实进行反思,提出完善竞业禁止法律规制的方法,以期对于这一制度有更好的认识与重构。  相似文献   

13.
自从《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颁布后,媒体报道了许多企业的突击裁员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无固定期限条款”成了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最受关注的条款之一。文章介绍条款制定过程的争议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无固定期限条款”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辨析对“无固定期限合同”的一些误解。它也是劳动合同的一种类型,只是“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并不是终身制的“铁饭碗”,只要出现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同样可以解除。该规定既能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利益,也能提高企业的长远竞争力,有利于促进中国形成和谐的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完善法定竞业禁止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竞业禁止有二种形式:一是法定竞业禁止,另一是约定竞业禁止。本探讨的仅限于法定竞业禁止,即当事人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产生的竞业禁止义务,并于法定竞业禁止在我国的《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均有相应规定,但立法于粗,可操作性不强。本有我对性地从法定竞业禁止的主体、客体及法律责任方面提出了加以完善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自从《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颁布后,媒体报道了许多企业的突击裁员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无固定期限条款”成了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最受关注的条款之一。文章介绍条款制定过程的争议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无固定期限条款”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辨析对“无固定期限合同”的一些误解。它也是劳动合同的一种类型,只是“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并不是终身制的“铁饭碗”,只要出现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同样可以解除。该规定既能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利益,也能提高企业的长远竞争力,有利于促进中国形成和谐的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竞业禁止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业禁止是公司法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这涉及到公司、股东利益保护和劳动者劳动权利保障之间的平衡协调。本文试图从在职竞业禁止和离职竞业禁止两条路径出发,对竞业禁止问题进行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17.
对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秘密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信息 ,对其保护方法的研究和防范越来越受到学者和企业关注。而商业秘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 ,在侵权认定和保护上难度较大。企业同掌握商业秘密的雇员之间订立竞业禁止协议 ,并纳入到法律范畴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对策。这就要求对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制度进行法律思考 ,探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8.
现在请翻出你与你所在公司签下的合约,首先查看有没有一条"竞业禁止"的条款,也就是离职一年内不得从事相关职业.如果有,请你再看,有没有提供相应的补偿?显然,大部分入已经掉进了"不平等条约"的陷阱.  相似文献   

19.
试论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业禁止作为保护商业秘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被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广泛应用。然而,我国立法至今没有确立合理的竞业禁止规则,显然不利于竞业禁止的规范。本在对国外竞业禁止制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其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入手,试图对我国商业秘密保护中合理的竞业禁止在法律上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任何法律制度都是源于社会经济的需求,表现为对利益的权衡和分配。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竞业禁止制度逐渐成为保护商业秘密的重要制度之一。从商业秘密的财产性质和竞业禁止制度设计的利益取向两方面来探究竞业禁止保护商业秘密的经济合理性,是探讨竞业禁止保护商业秘密合理性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