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通过特殊的音乐语言-旋律,振撼人们的心灵,使人产生愉悦,激发想象,产生情感,获得美的享受。教师要懂得审美心理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并将它贯穿、融汇在音乐教学中,方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歌唱教学的作用十分重要,并且为学生后期的声乐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开展歌唱教学时,将韵律感融入其中,能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并且能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歌唱教学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陆燕青 《考试周刊》2013,(90):180-180
歌唱的表现力培养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好的嗓音而没有表现力的歌声是不能打动听众的。歌唱表现力的培养应从把握歌曲风格、声音的表现力、语言的表现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入手,并针对不同风格、不同情绪的歌曲进行训练.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歌唱表现力。  相似文献   

4.
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声音的高、低、强、弱,共鸣的嘹亮,音色的优美,色泽的圆润等外在明显的问题,而忽略了歌唱中心理因素。文章分析了歌唱中的不良心理状态及其产生的原因,结合舞台实践、考试等临场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不良歌唱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歌唱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声音、感情和动作。在歌唱过程中,技术的娴熟、感情的充沛是歌唱二度创作的必备条件。但是歌唱过程又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应随时调整各个器官、各个部位的动作,而核心问题是心理控制的能力,即歌唱对自己的心理调节与控制。音乐艺术不是单纯的歌唱方法和各种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歌唱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不容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歌唱心理对演唱的作用和影响。歌唱心理是歌唱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反映,认知歌唱者在歌唱学习、艺术实践中的心理变化规律,是提高演唱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音乐艺术心理学与音乐教学始终贯穿在音乐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歌唱心理支配和影响着技能技巧及音乐情感的发生和发展。歌唱心理意识的外在反应就是歌唱的行为,所以说歌唱艺术是人的歌唱心理的艺术.  相似文献   

6.
歌唱是通过人类特有的声音表达情感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它由始至终都与情感体验相伴。因而,正确把握好歌唱中的情感表达,是歌唱艺术的重中之重。一、创设情景,再现情感一切艺术的源泉是生活,歌唱艺术的源泉也是如此。学生要做好歌唱中的情感表达,必须要有生活体验。如:在学生学习《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这首歌时,为了帮助学生找到作品中的情感,我要求学生回忆前不久播放的电视剧《我亲爱的祖国》,剧中的科学家们放弃了国外的优越条件,经过千辛万苦,就是为了回到祖国,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个学生,这时再…  相似文献   

7.
“演唱”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歌唱教学的要求是“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歌曲,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然而,实际上大多数中学教师在歌唱教学中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歌唱教学好像不太受同学们的欢迎了,一节课中演唱的同学寥寥无几,要不则大喊大叫,全班乱成一片,更不用再提什么音乐的美感不美感了。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进入初中后,随着思维的日渐成熟和自我意识的觉醒,情感指向日益广泛,但情绪情感尚不稳定,处以似懂非懂状态,他们既…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围绕心理因素不容忽视这个中心论点,从心理因素在歌唱中的作用、心理因素与声乐教学的关系、声乐教学中心理素质的培养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了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歌唱教学是初中音乐课的基本内容之一。《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中学生歌唱教学的要求是:“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歌曲,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从这一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看出,要学生达到此要求而不进行有规律的、较为规范的发声练习,是不可能实现的。一般来说,没有接受过规范、系统的发声训练的学生,唱歌时会出现的现象有:音色不统一,音域难以拓展;不能应用均匀、连贯的气息进行歌唱等。初中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如果不对学生进行系统而规范的发声练习,学生们发出的音色、力度会更加不统一。这一阶段的学生,唱歌时有的会大声地喊唱,有的喜欢压着嗓子轻声哼唱。到了稍高的音区少数学生会运用假声唱上去,但是缺乏一定的力度与共鸣,而有的就用低八度演唱。再加上没有气息的支持,学生们经常乱换气,发出来的声音苍白、干涩。这不仅破坏了歌曲意境,而且对嗓子造成了伤害,变得声音沙哑,影响学习和生活,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要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0.
歌唱是人们情感表现的一种方式,从审美角度讲,情感的表现、情感的宣泄及交流成为歌唱中处理作品的极为重要的目标。声乐艺术情感的产生,不仅需要作曲家的用心创作,更离不开歌唱者歌唱时的情感冲动,离不开歌曲情感引起的欣赏者的激动。没有情感的歌唱不能成为歌唱,只有技巧与情感的完美结合,才能称之为艺术。对于歌唱来说,离开情感,只是一张白纸。  相似文献   

11.
声乐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学语言、教学方式对学生予以心理引导,增强学生的歌唱欲望和信心,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歌唱意志品质,从而达到声乐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声乐这门学科在学习过程中的抽象性 ,以及对人内心感情的表达性 ,都决定了心理因素对于学习这门学科的影响和重要作用。心理因素包括很多方面 ,就声乐教学而言 ,情绪情感 ,个性心理 ,内心意识 ,这几个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用鼓励学生自信 ,锻炼学生意志 ,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等几个方面来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 ,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声乐教学中心理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俞锟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3):111-112,125
对艺术类学生在舞台演唱中产生的紧张失常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排除心理紧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声乐艺术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复杂的心理活动,本从歌唱心理学的相关角度,重点阐释了歌唱心理学在声音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中心理活动起到很大作用,本文根据心理学和声乐学习的联系,浅析良好的歌唱心理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调整学生学习情绪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和控制能力,能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保持高涨的情绪来学习声乐知识,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声乐演唱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歌唱者的心理素质对于演唱及整个声乐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声乐教学中加强对歌唱进行心理训练,为歌唱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打下理论基础,从而深刻认识声乐演唱与教学歌唱发声的内在心理规律,促进声乐教学水平和歌唱者演唱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鹿凤琴 《怀化学院学报》2011,30(10):126-128
在高校声乐专业课教学中,以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愉悦的课堂氛围为基础,引导学生建立声乐演唱的自信,并通过一定的感觉训练和歌唱情感的培养,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塑造学生的个性品质,可以进一步完善其歌唱心理机制。坚持心理因素和歌唱技巧并重,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达成的科学理念。  相似文献   

18.
声乐的种种特殊性,使声乐教学这门学科更加复杂化,本文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论述了声乐教学中范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歌唱艺术是一项蕴含着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的艺术行为,对歌唱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现象,我们不能仅靠方法和技巧来处理,还需要关注歌唱心理学的因素。歌唱心理学为歌唱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用心灵歌唱,解放天然的声音,亲近大自然,找顺真实,使人类在有限的生存空间里获得歌唱艺术的自由之境。  相似文献   

20.
声乐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一生理双向互动、协调渐进的过程。由于学生本身生理条件与心理状态的差异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使声乐教学显得较为复杂:既是生理的、物理的,更是心理的。它所要求的是一种富于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劳动。声乐教师应重视心理规律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心理教学法运用于声乐技巧训练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