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中国电视文化的娱乐功能不断凸显,不仅出现了娱乐化的倾向,而且趋向于泛娱乐化的趋势。除了各种综艺娱乐节目充斥屏幕外,严肃的新闻也开始被娱乐化,"真人秀"节目雷同泛滥,具有厚重感的历史也被戏说,电视文化的人文精神严重缺失。本文对此现象作一探讨,呼吁电视媒体应该弘扬人文精神,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2.
郭卫东 《传媒》2015,(14):51-52
近年综艺热持续升温,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平均每季度都有近30档综艺节目上星,电视综艺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竞技、亲子、旅行等明星真人秀充斥荧屏,综艺节目进入全盛时代的同时,同质化现象也在日益凸显.而此时,在电视荧屏之外,数亿网络“原住民”聚居在互联网世界,他们对“年轻化”节目形态的强烈需求,已经成为培育综艺节目形态持续进化的土壤,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电视综艺“悬浮”化态势凸显,为了吸引流量,围绕着明星生活圈大做文章,脱离社会现实。电视综艺如何具有独特的时代表征?除了展现出更多的文化价值之外,是否应该直接反映现实困难、解决现实问题?湖南卫视去年推出的《云上的小店》瞄准乡村振兴领域,给出了答案,其在真人秀的情景设置、人物塑造、全制作生态设计等方面,提供了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4.
在发展至今的近四十年里,我国内地电视综艺经历了晚会、娱乐节目、真人秀节目和文化节目四个阶段。电视综艺节目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面临着娱乐过度化和同质化等困境。综艺节目既要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也要承担媒体的社会责任,特别是要以价值观为灯塔,发挥主流媒体的价值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瑞 《青年记者》2020,(8):77-78
当下,电视文化类节目受到社会大众的欢迎,各卫视平台也竞相制作可看性强、视觉技术创新的电视文化类节目,用以替代原有的综艺娱乐节目,从而带来了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复兴。尽管发展势头良好,但电视文化类节目的现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娱乐元素在文化节目中的融合方式当下流行的几大类文化节目中,娱乐元素的融合方式主要有幽默化表达、多维化交互、故事化演绎三种。这三种娱乐元素共同作用,为电视文化类节目带来了全新的“文化综艺+”模式,赋予了传统电视文化节目生机。  相似文献   

6.
陈宜芳 《东南传播》2015,(6):98-100
近年来,国内对于韩国电视综艺的热度持续走高,我国也已成为了韩产综艺节目的进口大国。历经了"模仿—引进—共同制作"的三个阶段,韩国综艺的确给予了国产综艺制作众多启示。而本文就以韩国名品综艺《Running Man》为例,基于游戏、出演者、剧情、文化四个方面来看中国综艺节目的可借鉴之处。并试图从韩国电视综艺的发展趋势出发探析中国综艺节目的走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2012年至2016年,我国电视综艺市场发展迅猛,快速增长的综艺内容、大量涌入的资本、天价的明星及节目强烈的感官体验,形成了当下综艺市场的奇观.本文首先从资本与明星的催化、电视台与电视消费者共谋、新技术与新媒体助推三个方面,对电视综艺奇观现象做出归因;其次,指出电视综艺狂欢式跃进背后遭遇的资本危机、原创危机和合法性危机;最后,根据2017年综艺市场呈现的新特点,提出从小处着眼,即从大题材中提取小题材,寻找垂直细分领域,从美中发力,提高综艺节目的营养与能量,促进中国综艺的精品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转型和媒体产业化的进程中,少数电视媒体渐渐淡化了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本文通过分析新闻评论、访谈、综艺三类电视节目的现实状况,探讨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9.
自2013年起,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类型呈现出了爆发式井喷的景观,这也标志着中国电视综艺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以展示软性欢愉的综艺节目之林中,最近两年,三类别样的"硬"主题综艺节目异军突起,不少代表性节目颇具现象级节目的资质,这不仅使得中国电视综艺的性格更为完整,也深刻地建构了社会文化生态。由是,呈现强健的军旅类综艺节目、探问神性的科学类综艺节目、记录现实的医患类综艺节目,成为中国电视综艺大时代的注脚。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引进来"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随着这些综艺娱乐节目在我国获得的成功,使得"引起来"的节目不断的增加。但是由于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的差异,"引进来"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不得不进行本土化的改造,以符合本地观众的价值观和审美要求。因此本文对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引进来"的本土化改造进行探讨,从而分析我国的本土化思维,以期能促进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所带来的多元文化的相互撞击下,同属大中华文化中的两岸电视综艺呈现出在分别发展的同时又相融共生的趋势.本文结合两岸综艺节目案例,分析其不同的风格与特征,同时指出当下大陆综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梁玉峰 《青年记者》2016,(18):63-64
近几年来,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如日中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大卫视有200档左右的综艺节目.各地方台播出的综艺娱乐节目中,湖南、安徽、上海、北京等地卫视的栏目个性突出,吸引了大量的观众.相比之下,山西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知名度就低多了.但以《老梁故事汇》为代表的脱口秀类节目、以《歌从黄河来》为代表的歌唱选秀类节目、以《走进大戏台》为代表的戏曲栏目,及有着各种搞笑小品的《大腕喜乐汇》等山西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也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风格.  相似文献   

13.
综艺娱乐节目和新闻、电视剧,是当今电视节目的三大主力板块,是电视媒体发挥引导力、彰显影响力、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浙江广电集团秉持以精英的实力创造大众文化的基本理念,在坚持新闻立台、做大做强新闻宣传的同时,大力推进综艺娱乐节目的创新创优,着力打造彰显主流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公益性综艺娱乐节目,探索走出了一条以主流价值为导向、以受众需要为目标、以社会责任为使命、以公益诉求为己任的综  相似文献   

14.
石丹 《传媒》2018,(9):41-42
近几年网络自制综艺节目数量全面爆发,传媒领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唱衰电视"的大背景下,2017年中国电视工作者用实际行动做了强有力的回应,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与电视综艺节目同步发力,各大卫视与视频网站制作无论在体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骄人成绩,制作出了一批具有"综艺+"模式的优秀节目,并且在慢综艺、文化类等类型中寻找新的节奏,承担起作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因此,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视角下,梳理2017年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脉络,并分析目前电视综艺节目在传统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传播与引导过程中的文化转向,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张琦 《编辑之友》2016,(8):52-57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自诞生之日起便被赋予了宣传主流文化、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凭借节目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的声像综合感染力和文艺本身的召唤结构,以情感性、体验态为特征的艺术形态的舆论在公众观看并参与中生成与传播.回首中国内地电视综艺娱乐节目35年的发展历程,其在舆论引导方式上的变革也呈现出从节目本身的内容激发到节目的设计引导、从媒介人物的正面宣传到参与主体的互动挖掘等趋势.  相似文献   

16.
罗曼 《传媒》2016,(5):54-55
2015年以来,“中华”系列原创文化节目集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看好诗词、唱好民歌、树好家风”的文化思想深入人心.2015年11月7日,《中华好诗词》第四季强势回归,首播当晚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3.2亿,在新浪热门话题榜、疯狂综艺季排名中,双居第三.可以说,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以“弘扬传统文化,普及国学知识”作为根本宗旨,其既有选手间的良性竞争,也有丰富的观众互动,更为重要的是节目所蕴涵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集趣味性、互动性和知识性为一体,成为了电视综艺界的一匹黑马,赢得了受众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相似文献   

17.
程红梅 《视听》2016,(11):158-159
电视晚会编导是一台综艺晚会编创和导演的艺术结合体,加强对电视晚会编导的理论研究,对于电视晚会编导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的作用。本文对电视晚会编导观念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创新机制措施,以不断提高我国电视晚会编导的创新理念水平,从而提高综艺晚会的艺术质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综艺文化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当前,综艺娱乐节目成为国内各级电视媒体抢占收视份额、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综艺娱乐节目的数量不断增加,类型进一步丰富,影响力不断扩大,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这类节目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制约着我国电视制作水平的提升,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越来越高,电视综艺晚会已经成为了人民文艺娱乐的主要选择形式之一,这对于电视综艺晚会导演的素养与操作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首先分析了在此电视环境下,电视综艺晚会导演的素养基础,其次,探讨了电视综艺晚会导演应当具备的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杨华 《视听》2016,(1):92-93
近年来,电视音乐类节目发展迅猛,不但将流行音乐文化进一步推向极致,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广了中国各民族原生态音乐。广西电视台制作的《唱山歌》《一声所爱·大地飞歌》等音乐节目,在不同程度上宣传和推广了广西原生态民歌。本文从广西电视台的电视综艺晚会、综艺栏目、音乐真人秀节目的角度对广西原生态民歌的电视传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