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悦  肖文甲  贾超明 《东南传播》2016,(12):135-136
喜剧综艺节目《欢乐喜剧人》的成功既是对当下国内受众需求的真实体现,也是将传播理论运用到喜剧综艺节目中的典范。本文主要分析了《欢乐喜剧人》在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使用与满足等理论方面的具体实践,并对喜剧类综艺节目如何实现快速迅猛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邹欢芳 《出版广角》2016,(19):85-87
从2014年开始,电视喜剧综艺就成为电视节目创作以及喜剧创作的新常态.喜剧综艺作为喜剧艺术与综艺节目相结合的产物,其首要特性是电视性,当下综艺节目中所广泛使用的制作模式、纪实片的拍摄方法以及与观众互动等因素都体现了这种电视性.与电视媒介的结合促使多种喜剧类型得以展现,使创作力量多元化,并推动了喜剧艺术商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梓琳 《视听》2022,(5):65-67
2014年喜剧综艺节目扎堆出现,呈现井喷之势,基本上由各大卫视与视频平台占领主要市场.但是近三年来,喜剧题材的节目呈现疲软状态,《欢乐喜剧人》等喜剧综艺节目高开低走.基于此,《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通过在内容引领、价值转型、表达升级等方面的经验积累,强势扎根荧屏,避免了喜剧市场主题和形式同质化、笑星人才断层、节目质量粗糙等...  相似文献   

4.
唐鑫萍 《视听》2023,(4):87-90
原创棚内喜剧脱口秀竞技综艺节目《脱口秀大会》第五季除了节目本身的喜剧特性抓人眼球外,广告植入与其他网络综艺节目也有不同之处。节目通过“花式”口播、小剧场演绎、对话式植入、以“梗”联结等方式来植入广告,传达广告产品的功能、理念,丰富并扩展了网络综艺节目中广告植入的形式。同时,广告植入方式凸显出节目自身的喜剧特色和鲜明个性,为其他网络综艺节目的广告植入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2016年,中国喜剧综艺又出现扎堆热的现象,然而相比2014年,喜剧综艺节目的模式更趋于稳定和成熟,也呈现出"跨界"星素"结合等新看点,节目形式和内容一定程度上得到创新.然而这种创新是一种"伪创新",同质化现象依然严重,同时伴随着低俗搞怪的不良现象.面对网络综艺的竞争、喜剧人才消耗速度快等挑战,喜剧综艺应该以内容为身躯,以喜剧精神为灵魂,才能不被市场淘汰.  相似文献   

6.
孟祥斌  丁智擘 《传媒》2017,(16):39-41
2016年对喜剧综艺市场来说,是炙热的夏天。索福瑞收视率调查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结束后,省级卫视收视率排名出现了较大变化,东方卫视从2015年的第六跃至2016年的第一,而对此贡献最大的是《欢乐喜剧人》这档喜剧综艺节目。《欢乐喜剧人》第二季以2.79%的平均收视率,3.67%的最高份额将观众牢牢锁定在荧屏前。同时,这档喜剧节目还凭借网络播放量、百度指数、微博话题阅读数等多项优异指标荣获2016年度国民品牌综艺节目,又一次引发了大众对戏剧综艺节目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2016年对喜剧综艺市场来说,是炙热的夏天.索福瑞收视率调查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结束后,省级卫视收视率排名出现了较大变化,东方卫视从2015年的第六跃至2016年的第一,而对此贡献最大的是《欢乐喜剧人》这档喜剧综艺节目.《欢乐喜剧人》第二季以2.79%的平均收视率, 3.67%的最高份额将观众牢牢锁定在荧屏前.同时,这档喜剧节目还凭借网络播放量、百度指数、微博话题阅读数等多项优异指标荣获2016年度国民品牌综艺节目,又一次引发了大众对戏剧综艺节目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喜剧电视综艺节目经过2014年昙花一现的"井喷式"爆发,至今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数量与其他种类综艺节目基本持平,节目类型也以真人秀型为主。中国喜剧真人秀节目中是否也会出现"现象级"节目?成功与不足有哪些?本文以《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为主要案例,对中国喜剧真人秀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路径进行了一定的思索。  相似文献   

9.
《喜剧总动员》是由浙江卫视携手欢乐传媒共同打造的原创季播喜剧竞演综艺节目.该节目自2016年9月10日播出以来,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支持和喜爱.通过观看节目,受众深刻体会到了喜剧的魅力.本文通过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深入剖析该节目的受众心理,进而指出节目的成功之处,为其他综艺节目的制播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夏颖  邢圣爱 《视听》2022,(3):55-57
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文化类综艺节目改版创新成为当务之急.当前,文化类综艺节目主要在借助综艺效果实现故事演绎、运用技术手段增强受众体验、丰富形式构建起相关知识体系、综合运用线上线下手段提升知名度等方面进行创新.未来,文化类综艺节目若想取得更加深入的发...  相似文献   

11.
进入20世纪后期,种类繁多的综艺节目开始活跃在电视荧屏上,形式单一的节目样态变得更加丰富,色彩单调的画面内容变得更加多彩,不同层级的电视观众都能从中得到满足。2016年,场景式喜剧综艺节目的井喷式发展,让观众对喜剧综艺节目的审美水平越来越高。一档优秀的喜剧综艺节目不仅要有良好的内容作支撑,更要为观众呈现出独特的视觉美感。文章以东方卫视《今夜百乐门》为例,将节目片头、舞美设计、后期编排作为研究切入点,分析场景喜剧综艺秀的包装策略。  相似文献   

12.
郭雨琪 《视听》2023,(4):80-83
在快节奏的当下,喜剧类综艺节目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以其显著的“笑”的功能,极大地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求。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作为一档网络喜剧类综艺节目,在内容制作、话语表达和竞赛形式等方面都做出了新的尝试,通过多元化的塑造、平面化的呈现、去中心化的表达以及碎片化的拼接等后现代主义话语方式,为观众构建了新的喜剧空间。  相似文献   

13.
董蕾 《采.写.编》2023,(12):96-98
近些年,我国电视荧屏上涌现了大量优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同时也契合现代受众的文化审美需求。现如今,我国电视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发展中既迎来了机遇,也面临着一定挑战,因此有必要对文化类综艺节目进一步创新。基于此,本文将首先分析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特点,然后从制作和传播两个层面出发,探究具体可行的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大量产出,其中不乏高质量、现象级的节目,取得不错反响。文化类综艺节目作为大众文化产品,在文化传播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从不同阶段梳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了解如今其发展的状态;其次从目前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现状中总结出总体的创新特征;以此为基础,将目前有代表性的节目做个案研究,分析其创新路径,以给予同类型节目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李国光 《青年记者》2017,(17):76-77
当下,以喜剧为题材连续播出的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如选秀竞技喜剧、即兴创作喜剧、跨界喜剧和情景喜剧等.喜剧综艺市场繁荣,收视率可观.最近,东方卫视的《笑傲江湖》第三季,北京卫视的《跨界喜剧王》第三季,中央电视台的《欢乐中国人》第二季,湖南卫视的《百变大咖秀》第六季,浙江卫视的《喜剧总动员》第二季,东方卫视的《欢乐喜剧人》第三季等,成为各大卫视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16.
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文化综艺节目创新表达的内核,决定了文化综艺节目的思想境界和价值旨趣。同时文化综艺节目在故事和话语层面实现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指导思想的逻辑建构,并通过“身体共在”“情感能量”“集体记忆”等互动仪式链要素的表达,发挥理想道德的能动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功能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效果。因此,文化综艺节目必须深入挖掘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涵,提高互动仪式的稳固性和无限性,注重文化自信和原创意识,从而达到创新创优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综艺节目呈现大繁荣的景象,引进海外综艺节目成为普遍现象,节目原创性较差。除此之外,我国综艺节目还存在诸如人文内涵淡薄、文化意识疏离、内容同质化等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对中国首档原创声音魅力竞演秀《声临其境》(湖南卫视)的优劣势分析,探讨综艺节目如何突破内容和版权上的一系列问题,并为综艺节目的创新提出借鉴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经典咏流传》是央视制作的一档诗词文化类综艺节目,该节目通过将经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形式重现经典并收获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与此同时,该节目致力于用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体现诗词的文化内涵及人文价值。作为一档已经成功播出三季的优秀综艺节目的典范,其既包含艺术性、文化性又包含价值性、思想性。该节目在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认同以及培育社会主义新风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周媛 《新闻传播》2024,(3):58-60
在全媒体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越来越多,综艺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想为节目创造更大的影响力、累积更多的忠实受众,就需要不断对节目进行创新,拓展文化传播的内容,创新播出形式和渠道,对节目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实现节目的长久发展,同时实现传统文化的大范围传播。本文论述了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发挥的社会功能和全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面临的发展困境,并对全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创新发展路径进行了浅析,期望可以给予广大电视节目制作人一定的参考,制作出更加优质的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  相似文献   

20.
王鑫 《新闻传播》2023,(16):149-151
近年来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艺节目不断出现在电视荧屏之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收获了观众的大量好评。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功,与节目制作和创新时紧紧围绕融媒体时代传播的话题性、多元性与适应性有关。本文主要分析讨论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传播特征及效果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