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事新闻传播"一词最早出现于1936年梁士纯的<战时的舆论及其统治>一书,而1988年由毛文戎和史文亭撰写的<军事新闻学简论>(1988年,长征出版社),则是我国第一部既涉及战时新闻又涵盖和平时期军事新闻传播的军事新闻学专著.  相似文献   

2.
姜鹏  郑乔 《编辑之友》2015,(11):97-102
文章从比较研究的视角,以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新闻报道为例,对中、日、美三国在二次世界大战背景下对于相关事件报道的新闻选择和真实性进行考察,并尝试从专业主义的角度,对于新闻选择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发现,在战时各国的宣传政策影响下,媒体的新闻报道都进行了"利我"的筛选.有利于宣扬本国立场的新闻,会被选择甚至放大;相反地,有悖于本国立场的新闻则会被忽略掉,甚至一些媒体还会为了映衬本国的政策而编造出假新闻.研究发现,二战期间,新闻让位于宣传,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都受到极大影响.根据新闻媒体报道异同比较分析,文章力图挖掘出战时媒体宣传的基本目的和新闻选择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
陈寅恪学术成就的取得、学术地位的确立与乾嘉考据学家钱大昕之影响关系至密.陈寅恪治史始终坚持的无征不信之学风、宁详毋略之态度、以史料为基点之方法,正是遵循了"竹汀学派"的路数.但陈寅恪治史又表现出不同于钱大昕的时代特色.本文拟从治史态度、治史方法、学术规范方面探讨陈寅恪对钱大昕的"接受";从家学渊源、致用目的、"宋学"接纳方面探讨二人的不同及陈寅恪对钱大昕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军事学者纷纷认为,战时宣传已不仅仅报道战争,而是实实在在的战争的一部分。现代战争中的战时宣传,主要是指通过运用传播学和心理学的原理,以各种信息传播载体为媒介,对作为战争主体的人施加影响,对外瓦解敌军,对内鼓舞士气,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或小战大胜的一种战略手法。  相似文献   

5.
宋航 《东南传播》2018,(8):149-151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宣传事业充分关照战时复杂的本土情境,在内容上以鼓动群众为最终目的.而新政权建立后,历史情境和政治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新中国宣传事业的目标亦发生了重要转向.本文通过对创刊年间的六期《人民画报》进行文本分析,总结出事业建设报道与政治报道的内容特征,还原《人民画报》描绘的新中国图景:各项事业建设稳步发展并最终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新中国、社会主义政权领导下的"完美"新中国.  相似文献   

6.
王平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6):146-148
[目的/意义]对《知识学研究》一书内容及思想的再次理解,对图情学人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形成并展现出来的学术意识展开思考。[方法/过程]对文献展开思辨性、比较性思考与归纳。[结果/结论]《知识学研究》是一部以"大学术观"为指导的,以知识及知识资源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系统科学阐释;同时也认为图书情报学最终也将以"知识"为最终的指向。该书体现出图情学人的学术自觉、自省与自立,其倡导践行的"大学术观"可以为学科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段送爽 《青年记者》2016,(32):19-20
如今,如何利用微信进行形象宣传及文化建设已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文明建设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高校教育宣传工作的中流砥柱,各大高校团委纷纷在团中央宣传部的指导下创办了微信公众号.本文以广西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号"西大团学小微"为例,从传播形式、传播内容、用户信息获取方式等方面对其传播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运行策略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周海娟 《传媒观察》2014,(10):69-7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政府在台湾施行了严厉的战时新闻统制,广播成为总督府进行舆论强化与战时动员的重要工具。台湾总督府既加强海外广播,又对台湾民众实施"皇民化"教育。同时,通过广播节目的调整,强化战时舆论管制。总督府的战时广播宣传是日本实施殖民统治和战时扩张的帮凶。  相似文献   

9.
《战时记者》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背景下由浙江战时新闻学会创办的新闻学专业刊物。《战时记者》的出现为当时抗战报刊的制作,为战时报人、战时记者的素养提升提供了专业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本文以《战时记者》现存刊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战时报人在刊物上对新闻采访、写作、编辑等方面发表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并对战时新闻实务研究的史料及其重要地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战时"假新闻"与日常报道中的"假新闻"截然不同,它是战时环境下交战双方实施战时舆论战的谋略之一.伊拉克战争期间,美方战时"假新闻"的生成、传播、致效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欺骗过程,其中蕴涵着美国政府、军方、媒体的很多策略作为.  相似文献   

11.
河南日报最近掀起了"学山西(日报)、赶山西(日报)"的热潮.经济工作部组织了评论研究小组、报纸内容和形式研究小组、典型报道研究小组,专门总结报道组织经验和研究先进报纸的经验.资料组连夜苦干,组织了"山西日报与河南日报的对比展览"和"各兄弟报纸的专题报道展览",供大家观摩.在"学先进,赶先进"的推动下,编辑部许多同志提出:"一人顶二人,苦学苦钻研,人人争先进,个个红又专"的口号.经济工作部采取集体研究,一人执笔的办法,突破了"言论关",现在七个管工业报道的同志已有六人写社论.  相似文献   

12.
于淼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1):51-59,109,110
本文以日本在十五年战争期间的"总体战"体制为背景,探讨"舆论动员"活动的相关问题。通过对日本战时社会历史的考察发现,日本军部以德国的总体战体制为蓝本,将媒体宣传和意识形态引导作为舆论动员机制的核心指导方针,以相关传媒法令为法律依据,通过对各类媒体机构的整合,将媒体资源纳入战争的轨道。封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专制语境形成了舆论动员机制的政治基础,军国主义的国民精神结构是舆论动员的思想动力,在媒体将政治意图转化为媒介议题的过程中,媒体精英和意见领袖也发挥了引导作用。多种机理共同运作之下,舆论动员机制实现了对战时国民精神的强效果控制。  相似文献   

13.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近日,人民网理论频道正式开通,为理论宣传、研究和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广阔空间。据悉,此次人民网推出理论频道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以"学术争鸣,观点交锋,传播新论,获取新知"为宗旨,更好地进行理论宣传,推动学术理论的研究和交流。  相似文献   

14.
"意见领袖"与"文化英雄"——"两极传播"的中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的传播学研究在"本土化"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本文立足于学术"本土化",对中西方关于对信息传播过程中"二次流动"过程的研究进行梳理、分析,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从而将中国传统的学术资源与西方的传播学理论结合起来,促进适合中国本土特色的传播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徐军 《采.写.编》2017,(5):106-107
应急广播是我国应急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时需要快速报道灾情现场、权威传递政府声音、正确引导公众舆论,平时要科普宣教防灾减灾常识、提高社会对应急管理的认知度、加强对公众的服务宣传.未来,面对新媒体、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应急广播需立足自身优势,增强应急广播"战时应急、平时服务"效果.本文主要对我国应急广播的起源和发展现状、未来如何提高应急广播“战时应急、平时服务”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孔祥宇 《东南传播》2021,(11):77-79
作为人类学的分支学科,影视人类学一直着眼于记录和呈现人类学原理,"影视"在其中仅被视作工具,长期未得到学术层面的正名.而作为影视学与人类学的交叉学科,随着影视学学科的日益成熟、影视学学术的日趋繁荣和影视学教育的日渐完善,影视人类学的研究主体、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影视学的视角重审影视人类学的发展变局,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充足的合理性,更适应了新全球化趋势、新文科背景和国家新需求.  相似文献   

17.
孙继强  赵婷 《青年记者》2016,(8):102-103
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日本逐渐陷入长期战的泥沼中不能自拔,日本国内悲观、厌战、怠工情绪蔓延.为改变局面,日本当局多次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宣传机构“巩固国内团结,振兴举国共赴困难之气概”,①号召国民做好长期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以“国内即战场、国民即战士”的自觉确立战时生活体制.②日本报界以此为方针,逐渐构筑起思想宣传的舆论阵地,并按照政府的宣传诉求对新闻伦理进行重构,最终形成“皇道新闻观”.“皇道新闻观”是日本战时体制下思想舆论统制的产物,具有侵略性、国家性和狭隘的民族性,其本质是法西斯主义新闻观,是应加以大力批判的.  相似文献   

18.
陈锐  高卫红 《青年记者》2022,(4):122-124
《采访与写作》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应对战时新闻教育急需,由国际新闻社编辑出版的一份新闻业务刊物.该刊自出版后,广受读者欢迎,是战时极具针对性、操作性的一部"新闻采写教程",在中国共产党战时新闻人才培养上发挥了特殊重要的作用,是研究战时新闻学、抗战时期"媒介生态"、国际新闻社社史的宝贵文献.其间蕴含的历史智慧及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韩辉 《出版广角》2015,(10):36-37
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下,中国文化"走出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文化重要载体的中国文学,其"走出去"之路却始终步履维艰.本文从译介学角度出发,以莫言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为例,探讨文学译介活动中的翻译模式和出版宣传,以期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唐冑 《传媒》2021,(13)
千载以来传统儒学研究汗牛充栋、蔚为大观,但随着现代西方学术体系主导地位的确立,我国学者为适应西方学术规范,在传播学、语言学、哲学等儒学相关研究领域往往以"他者"视角窥探本土文化内涵,这无异于"隔靴搔痒",难寻其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文化自信,将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置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新时期本土文化传播学研究需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之深蕴,撷华夏文明之要义,以更为宽广的学术视野建构起本土研究的理论体系和评价体系,破除"唯西方马首是瞻""食洋不化"的旧习.潘祥辉所著的《华夏传播新探:一种跨文化比较视角》一书以中国古代的传播媒介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跨文化、跨时空背景下华夏文化的传播机制,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本土传播学研究的新思路.关于著作的整体价值评定邵培仁教授、孙旭培教授两位先生珠玉在前,兹不赘述,此处单论书中重点阐述的儒家文化与媒体传播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