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期,部分媒体的舆论监督引发了"通缉记者"、"打垮报社"、"抽扣报纸"等一系列应对舆论监督的恶性事件,在网络上也形成一个个热议的话题.媒体的舆论监督由以前媒体方的"我打你倒"、"我打你不倒",变成了如今被监督方的"我倒打你",监督遭遇反监督,老媒体遇到新问题.对此,要从社会大环境和传媒业自身的发展等方面看.  相似文献   

2.
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主旋律报道的一种表现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舆论环境的改善,各级电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数量上呈现出加强的趋势。继中央电视台开办《焦点访谈》栏目以来,全国各地电视台舆论监督栏目已经遍地开花,推出的一大批社会影响很大的舆论监督报道,对社会上各种丑态和劣行进行了公开揭露批评,受到了群众欢迎。但如果认为新闻评论节目就是曝光、就是批评,那就不免有失偏颇了。正面题材也应是我们县级台电视节目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最近,国家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省市有条件的电视台都要开播舆论监督类栏目,并要求舆论监督的节目比例在50%以上.这个通知对电视新闻评论栏目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但各级电视台,特别是地方台如何有效地执行这个通知,更好地发挥电视评论类节目舆论监督的作用,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监督热线》是由山西运城广播电视台与当地纪检委2001年联合创办的一档舆论监督热线直播节目.该节目采用现场投诉反映问题和外采督办落实的方式,让基层的人民群众运用新闻媒体这个平台对党政机关窗口部门以及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进行公开监督.通过这种监督,起到了批评教育、揭露问题、纠正错误、改进工作、防治腐败、化解矛盾、维护团结和谐稳定大局等重要作用.作为地市级台的一档舆论监督节目,《监督热线》开办17年来始终坚守公平正义的原则,先后接听各类投诉及咨询热线近10万条,督办处理各类陈年积案和疑难问题11235件(次),督办处结率达93%以上.期间采访制作了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舆论监督节目,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在当地老百姓中形成"有事找《监督热线》"的口头禅.该节目做好舆论监督的实践经验主要有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作为地方舆论引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和谐社会创建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县级电视台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工作,促进社会团结、稳定,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敢于监督,还要善于监督。因此,县级电视台在进行舆论监督时,要注重探索新闻舆论监督的有效途径,把握好舆论监督的报道方式,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6.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从实践来看,县级电视台由于受地域、资源、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新闻舆论监督方面举步维艰,许多县级电视台在新闻舆论监督方面基本处于一种"零界""无为"状态.县级电视台如何提高新闻舆论监督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7.
郭致远 《新闻前哨》2010,(12):91-92
电视法制节目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披露以及评析批判,监督社会法制现状,担负着监督各级政府、司法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法情况的社会责任。由于社会现状对舆论监督的要求越来越高,电视法制节目的舆论监督内外配套机制已不能适应现实的要求,激烈的碰撞和摩擦时有出现。为此,文章提出了完善电视法制节目舆论监督作用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卢和光 《东南传播》2021,(7):102-103
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广大受众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对一系列的行政手段、政策措施、社会动态进行评说、议论,是一种带有倾向性的传播活动.舆论监督作为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近年来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受到政府部门和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进入融媒体时代后,如何利用好新的传播载体,做好社会监督报道,更是成为传统媒体积极探索的新课题.本文将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制作的《你点我来检》《守护百姓的"救命钱"》两档节目为例,阐述如何利用好融媒体直播这一方式,放大执法检查的社会效果,推动传统节目更好地转型,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9.
陈晨 《新闻前哨》2005,(12):53-54
《提案追踪》节目是湖北经济电视台的一档新闻专题节目。这档节目将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媒体的新闻舆论监督相结合,跟踪报道政协委员的提案提出和相关部门解决问题的过程,较好地监督了政府职能机构的工作,促进了多种问题的解决,深受群众的关注和欢迎。 一、舆论监督与民主监督都需要创新和拓展 新闻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公开报道事实发表意见等新闻传播活动形成或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一种独特的公共权力监督机制。国家广电总局之前曾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广播电视舆论监督工作的要求》的通知,要求各级广播电视机构要正确开展舆论监督工作,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加强监督,改进监督。但是地方媒体要进行舆论监督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地方报纸和电视媒体的编辑记者因为舆论监督而遭到漫骂、威胁甚至殴打事件屡有发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一段时间以来,传统主流媒体尤其是极具强势地位的机关报、电台、电视台一直充当着舆论监督的领头羊.然而,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和新媒体的发展,传统主流媒体舆论监督的强势地位受到网络等新媒体的挑战,在一些重大社会事件上甚至集体缺位失声.从舆论监督的引领者变为新媒体的跟随者,从人们一直所仰望和倚靠的"包青天"到因某些重要舆论滞后被民众所质疑,其过程引发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2.
马原 《青年记者》2008,(15):35-36
新闻舆论监督作为社会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而强大的监督形式,已经成为媒体制胜的有力武器.从<焦点访谈>树起舆论监督大旗到<南方周末>在舆论监督上的作为,媒体的舆论监督曾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浙江卫视大型电视问政节目《问水面对面》为例,指出人大代表的直接监督和媒体建设性舆论监督相结合是构建电视问政节目创新形态的有效途径,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的本质和目的高度一致。明确媒介定位,强化人大监督和舆论监督的有效结合、强化监督主体、强化沟通、强化节目价值,是新时期电视问政节目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1994年《焦点访谈》诞生 ,随后 ,全国地方台也相继诞生舆论监督栏目。然而 ,近年来 ,地方台舆论监督却步入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节目难办、选题面窄 ,监督效力难以发挥 ,老百姓的期望值开始下降。难道地方台舆论监督真的没落了吗 ?回答自然是否定的。舆论监督的观念要更新。《焦点访谈》诞生以来 ,国人随之也诞生了一种观念 :舆论监督就是批评报道 ,就是抹黑出丑 ,舆论监督不利于社会稳定 ;舆论监督违背了以正确宣传为主的原则。这些观念不利于正确认识和开展新闻舆论监督 ,影响其效力的发挥 ,必须加以澄清。舆论监督的选题要准确。电视台…  相似文献   

15.
各级电视台,是各级政府的主流媒体。主流媒体必须以正面宣传为主,这是一个原则。但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并不是不能做问题报道或舆论监督。一、主流媒体需要舆论监督类新闻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各种关系各种利益正在逐步调整,各方面的矛盾不仅无时不在,而且有时还表现得特别尖锐。面对社会问题,如果没有人问津,没有  相似文献   

16.
新闻宣传部门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舆论监督作为新闻宣传的一项重要职责,具有广泛的正确的舆论引导的作用。从本质上讲舆论监督类节目是新闻节目的延伸,也是媒体贴近群众的实践,充分发挥了媒体的监督作用。舆论监督类节目是政府、群众和媒体都需要的节目,主持人作为这类节目的灵魂,如何做好舆论监督类节目责任更是重大,也是对主持人从语言把握能力、政策理解水平、应变能力提出的高要求。  相似文献   

17.
张永 《新闻传播》2013,(12):181
新闻评论性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为代表,以追踪热点、焦点,大众话题评说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新闻评论节目逐步被广大电视观众所熟知和接受,许多地市电视台也相继开办了这类节目。而作为地市电视台,如何才能做好这类节目,这类节目的编导、记者,在做新闻评论节目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笔者在这里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新闻评论节目要本着"聚焦不散光、帮忙不添  相似文献   

18.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承担着一项重要的社会功能--舆论监督.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这为新时期搞好舆论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新闻媒体的本质特性和固有使命,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落实好这一精神,对社会实施有效的舆论监督,是当前新闻工作者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齐鲁电视台的《提案追踪》系列节目立意独特,它选择一些社会上普遍存在、群众关心、政府关注的政协提案在电视上作公开报道,以公开促公正,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利用电视这种大众传媒,追踪政协提案的落实是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的有机结合,应该说是舆论监督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县级电视台是基层的主流媒体,是当地党和政府联系基层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肩负着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的职能.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县级台新闻却一直受到采访范围狭小,新闻来源较少、软件硬件资源受限等条件制约,导致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制作不尽如人意.如何把劣势转变为优势?如何使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更受老百姓欢迎?关键是要找准节目质量不高的因为,进而挖掘特点、改变形式,实现县级电视台的新闻"突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