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元代是中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央政府的王朝,也是民族融合的特殊时期。吴镇是元代文人画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本文针对吴镇的一生的绘画创作,对其生平经历与绘画艺术思想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绘画创作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2.
元代是中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央政府的王朝,也是民族融合的特殊时期。吴镇是元代文人画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本文针对吴镇的一生的绘画创作,对其生平经历与绘画艺术思想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绘画创作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3.
被后世称为"元四家"之一的元代著名画家吴镇,由于受元灭宋的时代影响,终生未入仕,而寄情于绘画艺术。他的画风师承董源与巨然,又在二人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4.
路倩  张云志 《兰台世界》2013,(11):149-150
被后世称为“元四家”之一的元代著名画家吴镇,由于受元灭宋的时代影响,终生未入仕,而寄情于绘画艺术.他的画风师承董源与巨然,又在二人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5.
元初战乱迭起,以儒学为中心的中原传统文化遭到了极大摧残,在一些汉族儒士的积极努力下,元代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儒学教育的作用,著名能臣、诗文家胡祗遹对元代的学校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海娟 《今传媒》2016,(6):151-152
时至今日,中国诗与中国画的友好关系依然相当突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评。这其中蕴藏着美学的价值,基于此而提出“诗画互补”,并对此作出一些尽可能深入的思考,以凸观诗画关系的重要性。破除长期以来建立在人们思想中诗与画之间的壁垒,达到诗、情、画、意并存,情气相宜,气韵相和。  相似文献   

7.
林蔚 《今传媒》2011,(7):92-93
所有的传播,都会产生影响力。影响力也是一种张力的具现。电视新闻作为第一媒介,其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或美学张力,与诗画艺术所具有的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电视新闻的视听声画、时空传播,人们往往能从其蕴涵的"弦外之音、画外之意、象外之象"中,读解出某种含义、意境或意味。电视新闻本质中蕴蓄的审美张力,也能匠心独运地带给观众强烈的审美体验,以及独特的视听魅力和理性思考。本文从诗画意境上对电视新闻的审美张力进行了解读,并借助电视新闻佐证,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随超 《兰台世界》2016,(6):137-139
自魏晋南北朝以后,诗与绘画的发展朝着写心、抒情的方向行进,在其融合的过程中,许多相通的规律和特点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本文拟从世人重视诗画的本意、诗画本一律的具体体现两个方面浅述诗画本一律,并着重从意在笔先、想象、意境、共同的审美价值取向等角度进一步分析诗画本一律。  相似文献   

9.
2009年1月29日,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瞿秋白诞辰110周年。现有两则有关瞿秋白诗画的新资料,一是意外找到瞿秋白早年“背临”清代书面家汤贻汾山水画,二是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手书瞿秋自早年《赤潮曲》。  相似文献   

10.
侯咏萱 《今传媒》2020,29(3):152-153
文徽明作为明代吴中地区文人画家的典型代表,在明代艺术史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外"诗画结合"成为了这一时期绘画的一大特色,并达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作为明四家之一,在文徽明的作品中便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诗画结合"的绘画特色,本文将结合其作品分析这一特色,并讨论这一特色的历史和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1.
位列"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一生创作的散曲有二百余首,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天净沙·秋思》和《双调·夜行船·秋思》,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这两首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心灵的散曲,来窥探马致远的创作特色和音乐思想。  相似文献   

12.
周润静 《兰台世界》2014,(1):135-136
位列“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一生创作的散曲有二百余首,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天净沙·秋思》和《双调·夜行船·秋思》,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这两首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心灵的散曲,来窥探马致远的创作特色和音乐思想.  相似文献   

13.
得益于广东士绅与山中道士的合作,罗浮山"旅游资源"在清代嘉道年间得到充分开发,尤其是浮山成为一条新的热门路线,众多粤籍文士入山旅游。本文以谢兰生《游罗浮日记》为中心,探讨嘉道年间广东籍文人书画家谢兰生的罗浮山旅行及其相关创作问题。具体而言,通过考证谢兰生罗浮之行的交通工具、路线及旅伴的选择,结合他在看山、观瀑、赏石、寻芳、访胜、品珍、思古等方面对山水的品味,总结山水对清代文人诗画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身在都市,用手中画笔绘出一片桃源,便是对江湖的暂时逃避,也是解除焦虑的一种独特方式.老树以诗画相配的创作形式,借用民国符号,在自抒胸臆的同时,也为处境相似、向往桃源生活的都市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审美上的享受.文章将从民国符号的现代表达、诗画相配的创作形式、心灵驿站的潜心绘著这三个角度,探讨老树绘著本《在江湖》的美学价值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卢兴 《大观周刊》2011,(21):96-97
通过对比柳宗元的《江雪》诗与范宽的山水画《雪景寒林图》得出诗画具有的同一性。一,中国诗与画中的形象都具有典型性。二,在表达意境时运用的虚实时比的手法具有相似性。三,无论诗还是画,对事物的关照绝不是”眼见为实”而是”神思”。中国人对于事物的观照是一种超脱肉体的精神上的洞悉。四,诗画作品都是创作主体人格的反映。探讨诗画的同一性,有助于更好的继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17.
向敏 《出版科学》2010,18(3):102-105
王云五作为上个世纪20至40年代商务印书馆的掌门人,被誉为民国,"一流的出版家,甚至可能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出版家"。他在带领商务印书馆走向新的出版辉煌的同时,也创造了众多后来者难以企及的出版高度。本文试对其出版思想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8.
元人对生态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比宋人做得更好。元人不但能以积极的态度正确应对蝗虫灾害,他们还能在坚持人类中心理念的同时,反对滥杀动物。元人在农业生态方面取得的成就,更是有效促进了农业思想和农业科学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天路诗画     
"不以技巧见长,而更多的是靠内涵的思想、细致的观察和表现事物的独特视角以及感情的张力来感染人。"6月18日,病中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女士为《长旅瞬间》作序时,这样评价戴战军的摄影作品。仅仅6天后,这位69岁的巾帼将军便与世长辞。谈及邵华女士在这篇"绝笔"中表达的期待,戴战军——这位业余"玩"摄影的中国质量报副总编感慨不已。本刊选发该书的几幅作品。  相似文献   

20.
周杰 《山东档案》2014,(4):60-60
“快过来啊!快来看!我的画在这里呢!……”“这是我们班同学画的!……”在档案馆展厅里面,孩子们纷纷奔走着,争先恐后地寻找着自己或是好朋友的画作,兴奋而又急切的表情写在了孩子们的脸上,稚嫩的童声不断在展厅中回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