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假新闻,是社会的公害,也使媒体公信力遭到极大伤害,尤如过街老鼠必须人人喊打。对此,全国新闻单位于2010年11月起开展了为期半年的专项整治活动,对于"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从历史的情况看,我们与虚假新闻的斗争是持久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既要冒头就打,也要随时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2.
虚假新闻就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发布虚假信息达到欺骗当事者的一种舆论。它不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新闻记者》杂志社从2001年开始坚持不断地每年评选"十大假新闻",意在引起新闻工作者重视、警醒,但从目前状况看对于治理社会上的虚假新闻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通过研究梳理《新闻记者》2001年-2016年评选出的"十大假新闻",并使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探究虚假新闻不同阶段的不同变化,提出治理虚假新闻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虚假新闻损害了媒体公信力和新闻工作者的形象,而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时代,虚假新闻传播速度更快,扩散范围更广,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也更大,防范和杜绝虚假新闻,显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4.
余婷 《新闻实践》2011,(2):25-27
虚假新闻总是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而变异。在信息高度冗余的时代,完全遏制它的产生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如何防范。在美国,人们在预测未来新闻媒介形态的时候,有一种说法认为它将是专业媒体和公民新闻媒体的"混血儿",这就预示着,公民新闻或将成为未来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探讨防范公民新闻中的虚假内容的途径,使之真正成为专业采写的新闻的有益补充已成为美国新闻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飞 《新闻世界》2014,(3):222-223
虚假新闻损害公众利益,误导社会舆论,扰乱正常社会秩序,危害极大。其产生往往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防治虚假新闻也需要从各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6.
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可以说,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一篇失实的报道,不仅是对受众的欺骗,更是对媒体形象和公信力的巨大伤害。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对新闻传播事业造成巨大冲击,一些报刊和网站的编辑、记者更热衷于追求新闻事件的趣味性、轰动性、新奇性,而忽视了对新闻存在的根本特性即真实性的追求,虚假新闻报道越来越多。如何杜绝虚假新闻的出现,从而树立媒体公信力,是当下媒体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2013年3月25日开始流传于网络的“深圳最美女孩”新闻迅速被证伪,却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网民表示极大愤慨,纷纷将矛头指向造假者和发布新闻的专业媒体网站。这一产生于网络的事件体现出网络时代虚假新闻的传播特点,具有一定象征意义。本文试揭示网络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并结合网络传播特点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科技的蓬勃发展为新闻传播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但与此同时也为虚假新闻的生存提供了“温床”。选取2003—2020年《新闻记者》杂志评选出的189条虚假新闻作为研究样本,探讨了互联网语境下虚假新闻在生产传播过程中出现的新特点,分析了现有规制体系对当前问题的“不适”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蕾 《新闻世界》2010,(8):186-187
本文通过对《新闻记者》9年来评选出的共90篇具有代表性的假新闻进行量化分析,运用新闻传播学与社会学相关理论,通过内容和话语分析,探讨假新闻的变迁与特点,进而提出治理假新闻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李韧 《新闻记者》2008,(1):26-29
真实和虚假是一对如影随形的孪生兄弟.虚假新闻的出现并不奇怪,也不可怕,它是古今中外职业新闻人随时都要警觉的一大问题.在新闻报道中,只有强烈职业荣誉感并严格遵循新闻采集规范的新闻从业者,才会竭尽全力寻找真相,尽最大可能避免报道失误.尽管中国新闻界做出了许多努力抵制虚假新闻,但虚假新闻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从近年来<新闻记者>杂志年度十大假新闻的评选活动中可见一斑.国内研究者对于虚假新闻的成因和防范对策论述颇丰,但对虚假新闻处罚的讨论却存在缺乏可操作性、措施疲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珺 《大观周刊》2011,(36):14-14
新闻的生命在于其真实性,它的失实会影响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本文先分析了新闻失实的原因,接着对其造成的危害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几点防范对策来提高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2.
今年6月8日至9日,中宣部等在京召开了“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会议认为“近年来,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屡禁不绝,严重损害新闻真实性原则,严重损害新闻媒体公信力,严重危害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已成为新闻界一大公害”,会议要求各地组织专项治理行动,铲除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13.
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谎言用在新闻中就是毒药。虚假新闻的出现会污染受众获取信息的环境,伤害媒体的公信力,对新闻事业和传媒行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本应杜绝的虚假新  相似文献   

14.
10年前的一个冬天,我从新民晚报新闻编辑部调任<新闻记者>杂志主编之后的第4个年尾,在讨论新一年编辑工作的时候,大家议论起近来的虚假新闻报道愈演愈烈,令人难以容忍.我突然一个激灵,提出是否搞一次"2001年十大假新闻"评选,以示我们捍卫新闻真实性的态度?这个提议获得众人的赞同.  相似文献   

15.
兰小棵 《青年记者》2012,(16):40-41
近期,有关部门重拳出击整治网络谣言,对新闻工作者也不无启迪:借助网络,一些谣言和虚假新闻得以迅速传播;另一方面,网络特别是微博的发展,也为查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及时辟谣提供了便利条件.媒体在近期一些虚假新闻事件中的得失很有研究价值.本文所称虚假新闻,既包括失实新闻(没有全面、正确、恰当报道新闻事实),也包括假新闻(以虚构事实为本源).  相似文献   

16.
"金庸被去世事件"显然应该成为自媒体繁荣图景下所有媒体的必读案例.2010年底<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和值班编辑因官方微博传播金庸去世假新闻而引咎辞职,这是近年来新闻媒体对传播虚假新闻追责最迅速、最严厉的一次,亦为微博假新闻问责第一案.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岁末,上海《新闻记者》杂志刊发了《2008年十大假新闻》一文,12月29日上海东方网公布了2008年度“十大新闻”。①它们分别是:1.“巨蟒吞噬中国维和士兵”,刊播媒体:《西安晚报》,发表时间:2008年3月2日,作者:郑广辉;  相似文献   

18.
刘磊 《中国广播》2009,(5):39-42
虚假新闻一直是国内外新闻界的痼疾。2000年以后,虚假新闻在主体、客体和态势上呈现新的特点和变化。突出表现为:制造虚假新闻的主体日趋社会化和权威化,虚假新闻趋向舆论监督话题和国际事件,虚假新闻的态势日趋表现为多米诺式群体造假,这种现象再次表明:整治虚假新闻是一项系统工程,治理虚假新闻很难“毕其功于一役”。为此,新闻从业者有必要从社会环境层面深刻分析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寻找整治虚假新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董媛媛  赵夏 《今传媒》2014,(5):11-13
在当今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巨大压力下,新闻媒介由于不同原因而出现的新闻涉假现象对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主流媒体对重大事件进行报道时也常常因为“抢新闻”而忽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造成报道失实。本文一方面对2008至2012年《新闻记者》评选出的“十大假新闻”涉假现象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另一方面对主流媒体在重大事件报道中失实的原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一旦离开了真实性,新闻也就失去了其合法性根基,立即坍塌下来。因此,在新闻理论和实践中,真实性或客观性问题已经成为新闻行业安身立命的大问题,也成为折磨一代又一代新闻从业者的心结。但是,现实中新闻生产却难与假新闻绝缘,不论是出于主观原因,还是缘自客观原因,假新闻一直如影随形地追逐着真实的新闻。综观中外新闻史,真/假新闻的较量从来就没有消停过。在中国新闻生产语境中,对假新闻的抵制和阻击一直是十分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