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春节节日视觉符号的考察来探讨文化角度的国家形象传播问题.研究梳理了传统春节视觉符号的主要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传统视觉符号所传达的传统国家形象;又进一步分析了新世纪以来春节视觉符号的新增内容——如春节影视传播、春节旅游传播、网络传播、广告传播、邮票传播等,指出当前国家形象呈现出多元并存、矛盾和谐、主体意识增强的变化中形象状态;并依托新世纪国家形象,探讨了节日文化角度国家形象“自塑”的内容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影像传播的技术、内容、方式、价值、意义和国际竞争等六个方面简要的分析了视觉文化时代影像传播的新内涵,探讨了影像传播在当代大众传播媒介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新媒体影像传播成为了现今主流的影像传播手段,它的优点较为明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相较于传统的文字和广播传播方式,新媒体影像传播是一种新型的传播手段,新媒体影像传播打破了传统的文字和广播传播的方式,将事情更加形象具体地呈现给大众,因此新媒体影像传播更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符号学是研究事物符号的本质、符号的发展变化规律、符号的各种意义以及符号与人类多种活动之间的关系,符号学的原理应用于具体的某个领域就变成了部门符号学。本文从符号学视野下对新媒体影像传播进行研究,用符号学的原理对新媒体影像传播进行全新的理解,让新媒体影像传播更好的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如何将中国文化更好地传播成为当下中国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数据阐释在中国节俗文化中春节文化的影响之重。同时,笔者透过民俗视角,对春节的部分习俗内涵展开介绍并进行初步的教学设想,又在春节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使人们的生态意识觉醒,生态纪录片以真实的影像、客观的纪录、流畅的叙事对生态影像进行了有效的视觉传播,给人类留下反思空间.以鸟类生态纪录片为例,分析和研究生态影像视觉传播的特点、价值和效果,有利于让受众认识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现状,增强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网络日益完善的今天,它也成为了现代影像不可或缺的表现形式和表达途径。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也受到了网络上文化传播特殊性的影响,给我国这样一个有着为数不少的少数民族国家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好机遇。综合运用符号学、传播学等学科理论,以信息时代的眼光审视和发掘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价值,拟提出将民族文化与信息技术、视觉艺术合理整合的途径来发展与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邓晚晴  刘英杰 《视听》2021,(3):112-113
作为日本著名导演,宫崎骏代表了日本动画电影的一个高峰,也在世界动画电影史上享誉盛名.宫崎骏作品生产的影视文化符号,不仅体现了浓厚的日本文化特征,也糅合、传播了世界文化,并且对符号的原有认知又有所再创和颠覆.本文从跨文化传播视角出发,运用符号学、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探寻宫崎骏作品中的符号意义,并对其进行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赵鑫  黄兵 《今传媒》2011,(12):79-80
在影像传播时代,DV以其个性传播的特征,日渐成为个人进行影像表达的重要工具。DV影像传播不仅是一种技术的进步,更是传播媒介与社会文化的进步,实现了影像表达与文化传播的个性化、自由化、平等化,成为一种理想的话语表达空间,具有深远的传播意义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富含辞旧迎新的美好寓意。经历史的沉淀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人际传播、社会传播、内向传播等传播方式的多种作用下,衍生出一系列春节现象。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这一特定期间的现象映射了社会的传播现状及发展状况,包含着重要的传播意义。春节习俗是民族文化内涵传播的窗口,它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在传播过程中都带来不同的效果,春节某种程度上是一场传播盛宴,其中包含的各项传播都值得去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对影像符号的种种悖论进行了思考与探析.涉及到影像的视觉性放大、生产性悖论、媒介化风险.  相似文献   

11.
影像技术的发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小屏微影像、电影电视节目等大屏影像、VR影像等成为人们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介。女书文化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与现代影像传播手段相结合,为女书文化的传播注入了活力,它对提升受众对女书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女书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巩杰 《东南传播》2011,(7):82-84
影像技术已经成为纪录、保护和传播陇右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最有成效的影像纪录方式就是摄制了大量关于陇右文化的甘肃地域文化纪录片,完成了对陇右文化生动鲜明的影像传播和形象逼真的视听再现。影像对陇右文化的表达和传播主要涉及到陇右远古文化遗存、中华人文始祖文化、陇右石窟文化艺术、陇右民族民俗文化和陇右三国古战场文化等领域。  相似文献   

13.
谭强  杨帆 《新闻前哨》2024,(5):35-37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之根,在现代艺术与数字技术的浸润下,它已演变为内涵深化与外化的多元符号。春节联欢晚会作为中国人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和价值不仅在于提供一场视听盛宴,更在于守正创新地推动了非遗文化符号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本文从文化符号学视角出发,探讨非遗在春晚仪式化传播下文化符号的生成与意义建构,以期探究非遗文化符号在“编码”和“译码”传播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索文化符号在非遗传承中的应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燕京 《传媒》2023,(5):55-57
近年来,传统文化纪录片不断发展创新,将中国的传统美食文化、中医药文化、文物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以立体、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推动了国家正面形象的树立和文化自信的建立。本文从叙事和传播两个角度,对传统文化纪录片的影像叙事和创新传播进行分析,提出在叙事层面要倾向于微观视角和多元化叙事;在传播层面要以微传播和数字化传播为载体,不断与新媒体、新技术结合,从而为传统文化纪录片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韩鸿 《新闻大学》2007,1(4):74-80
参与式影像的中国实践已有十多年历史,而相关的理论研究尚未起步。本文密切关注这一新的影像实践形态,从发展传播学的视角对参与式影像的概念、来源、操作程式进行了解答,并对参与式影像在中国乡村传播的特殊价值、发展态势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春节文化的群体仪式传播,在电子媒介时代被电视媒介仪式所接管,"不在场"的虚拟空间代替了"在场"的仪式场景,变成了由媒介发起的观看式的众人狂欢.而在互联网的新时代背景下,法兰克福学派右翼主要代表人马尔库塞所提出的"单向度的人"被消解,人们更具有独立思想和批判意识,趋于多向度的思维方式,并且形成新的春节文化仪式传播.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从西部纪录片与少数民族婚约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着眼进行分析,认为西部文化为西部影像传媒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和题材,西部影像传媒也应该立足于反映和传播西部文化,利用纪录片这一有效的影像形式,打造特色、树立品牌,形成一条西部影像传媒快速发展的具有西部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8.
影像的建构与传播是宣传和延承沧州文脉的重要途径,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是政府部门主导下的整体规划与实施,为打造上乘的影像作品和良好的传播效果提供可靠保障;其次是影像构建要以“内容为王”,充分体现沧州地域文化特质和沧州人特有的精神品质;再次是影像作品的多样化呈现与多渠道有序传播,发挥传统媒体协调联动的作用,举办多样化的活动和赛事,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做到以上这些才能更好地发挥影像的力量,也更有利于树立沧州城市文化形象,实现沧州人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视觉符号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明  罗忆 《当代传播》2007,(6):22-24
符号是自然和文化联结的桥梁,在跨文化传播中,以视觉符号为载体的传播模式显得尤其重要.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由于视觉符号的感知具有直观形象化的特征,受众对所承载信息的视觉符号进行同构联想,对符号意义产生更为直接的解读,达到跨文化传播的最终目的.视觉符号成为当今文化中最为流行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表征,其物化的表现已经遍及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强调着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同一性.本文旨在研究视觉符号在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梦莹 《今传媒》2020,29(3):57-59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传播,都离不开"符号学"这个介质。人类历史本质上就是一个符号系统演化的历史,每一种实用物或者有实用目的的行为都有可能携带意义而成为符号的载体。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符号--这个与我们日常生活契合紧密且承载着诸多价值和意义的载体被更加广泛地使用和传播。文化和商业的传播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