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媒体视阈下,全新的性别话语不断生产,"女汉子"与"暖男"就是其中的代表。在对天涯社区和微博上有关"女汉子"和"暖男"的文本进行解读并对使用它们的社会语境加以分析后,可以看到,随着时代发展,新的性别话语解构了传统的性别气质,多元化的性别气质是对传统性别秩序的抵抗。但是,新的性别话语又难免受到传统话语的束缚,加之消费社会的介入,又重构了刻板的性别气质。要突破这种情况,需要制造"性别麻烦",以多元化的性别话语冲击固有的性别气质,从而真正实现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黑客威胁论”近年来成为损害中国国际形象的新议题,美国媒体对此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制造共识”作用.2013年初对“中国黑客攻击”的报道中,美国媒体采取二元对立的分类标签、行动者缺席的语境策略、失衡的信源选择和话题控制等话语技巧,以看似客观中立的方式将中国形象建构为具有威胁性的“他者”.揭示媒体报道中的话语技巧,有助于解构“中国黑客威胁论”的话语霸权.  相似文献   

3.
易安雯 《大观周刊》2012,(38):20-20
在中外翻译的历史上存在着许多诸如归化与异化等的“二元对立”问题。事实上这些问题都是有着深刻的语言哲学根源的,而另一方面语言哲学也深化并延拓了翻译理论。我们可以通过深入研究语言哲学从而打破“二元对立”的禁锢。同时,本文还将通过结合分析几个“二元对立”现象的例子来提出一些对于“二元对立”问题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4.
"伪娘"是被"伪"出来的,是资本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对于一种性别倾向的夸大性再生产,对于一个性别/跨性别媒介奇观的制造。"伪娘"才能轻松地成为一种"性别实践的个人权利",一个与我无关、亦与社会无害的娱乐消费品。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的广泛普及让观念表达与信息流动更为便捷、自由,同样极大地冲击了我们有关性别议题的传统的男女二元对立的认知。本文从媒介与文化关系的角度,结合传统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与困境,对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涉及的性别话语进行剖析,以此观照当下互联网生态中的性别模糊化现象,并努力探索这一趋势背后的历史与新媒体的作用。我们认为,性别模糊化虽有悖于传统性别观念,但如果可以有效警惕不合理的商业炒作与猎奇,那么无疑提供了新世纪女性主义发展的另一种路径。  相似文献   

6.
微博是一个公共话语空间,微博时代,个人的话语生产力与传播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同时也带来了话语权分配的不均衡,一方面,精英微博的粉丝量远远超过了全国大报的发行量,这说明个人“自媒体”的传播力已不容小觑;另一方面,大量草根微博的粉丝量不到两位数,他们的话语无法得到有效传播,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表面来看,微博空间的话语表达是“众声喧哗”的,实际上却存在一个二元对立的深层结构,即精英比草根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任陇婵 《视听界》2014,(2):16-17
岁末年初,一些报刊、电视节目和网媒推出的流行语、热词榜单纷纷出炉,“女汉子”赫然在榜。但是,与“中国梦”、“点赞”、“倒逼”、“土豪”等其他热词比起来,“女汉子”就意涵而言恐怕是最为单薄的,几乎是新瓶装旧酒,让那些不守“妇道”,外表、性格和行为特征都像男人一样的厉害婆娘又多了个“诨号”。  相似文献   

8.
吴斯 《东南传播》2023,(4):104-107
社交媒介中女性话语从抵抗“女德”到制造“男德”的系列话语实践引发了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当前社交媒介中女性话语的生产逻辑是以父权话语作为参照,构建一套与之相对的话语体系。其隐含的性别二元论不仅使女性话语不仅无法摆脱潜意识中的父权话语阴影,还使女性陷入主体性缺失的危机。通过对两性间的平等与差异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女性话语需要以性别公平原则为指导,建构多元话语体系。而为了实现女性话语体系的建构,不仅女性间需要进行视角互换和“横向政治”建构,还需要男性加入,共同重塑当下仍由父权意识形态控制的社交媒介“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9.
肖琪杰  王树生 《新闻界》2013,(11):19-23
本文以"快乐男声"选手"伪娘"刘著为个案,从文化生产的角度出发,运用符号分析与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大众文化中的"伪娘"现象及大众文化产品的性质进行了研究。"伪娘"形象在电视选秀中的呈现,既不等同于单一的音乐表征,也不是性别错乱的简单展示。"伪娘"刘著女性化的音乐风格及身体行为,由节目制作方掌控的评委点评、短信互动、主持人主持等情境填充过程,引导受众挖掘被音乐表征的形式遮掩但又与其相随相伴、相互纠缠的性别颠覆意义。"伪娘"刘著的个案体现出大众文化产品的双重属性:大众文化绝非强加给受众狭隘唯一的感知,而是以暧昧的方式,诱导受众在形式与意义间游移,获得双重的意指感受。  相似文献   

10.
王迅 《新闻天地》2010,(6):48-49
眼下湖南卫视的快男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今年的快男不仅继承了湖南卫视和天娱传媒一贯“娱乐搞怪”的作风,还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奇特现象,比如“伪娘”之风的盛行。在这些“伪娘”当中,来自成都赛区的刘著尤其引人瞩目。他不论衣着打扮、行为举止、说话声音,面对这个“水一样的男人”,“看戏派”喊道:“还在谈曾哥?  相似文献   

11.
潘兰 《新闻世界》2010,(12):109-110
“伪娘”一词源于网络,现如今已成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男性群体。他们以女性装扮为特征,活跃于大众媒介中。在《消失的地域》中,梅洛维茨用男性身份与女性身份的融合,为我们定义了这类群体的身份特征。本文试图用《消失的地域》中的“场景交叉”理论,对“伪娘”社会身份进行分析,了解在大众媒介的影响下,这一新生群体的社会身份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相似文献   

12.
吴世文 《报刊之友》2010,(8):179-181
进入2010年5月份以来,大型电视选秀“2010快乐男声”中出现的“性别反串”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5月初,成都唱区刘著等人“男扮女装”反串,接着,广州、武汉、长沙、宜宾、南宁等地出现了类似现象,俨然成风。“男扮女装”的反串表演者被贴上了“伪娘”的标签,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新闻社群话语体系中有两个核心话语:"理想"与"新媒体"。"理想"话语主要建立在"理想/现实"这组二元对立的基础上,并通过溯及"过去"反衬"现在"。在话语再生产过程中,新闻人运用集体记忆和个人化框架下"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来建构"理想"神话,以此批判新闻业现状,重塑专业准则,巩固新闻职业的正当性基础。"新媒体"话语则主要建立在"新媒体/传统媒体"这组二元对立的基础上,以此来展望"未来"反思"现在"。新闻人因其所处新闻场域位置的不同,分别策略性地建构"新媒体"神话或"传统媒体"神话,从而正当化其转型或留守的职业选择,在变动的场域结构中重新寻找得以安身的位置感。随着新闻场域结构化转型过程的深化,"新媒体"话语与"理想"话语之间越来越呈现出意义交锋的趋势,并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多重时空语境中构成了一个杂糅的当代中国新闻社群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4.
"女汉子"在网络空间的传播,显示出女性角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互联网时代,以"女汉子"为中心的符号体系的流行,表达特定虚拟社区的亚文化群体对于主流文化的犬儒式抵抗。作为一种文化建构,"女汉子"现象揭示了当前社会对女性的社会角色,以及社会功能进行重构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一、作为表象的女汉子 2012年9月,由我导师黄卓越先生举办的2010BLCU gender and media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许多学者就女性在电影、电视连续剧、真人秀、动漫产品、网络等媒介中的现状做出了精彩的发言。彼时,“女汉子”一词正好也开始在微博界广泛流行起来。“百度百科”中显示:“女汉子这一词……火起来,是由名模、主持人李艾在新浪微博发起的‘女汉子的自我修养’这一话题引起。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外表是女的但是性格‘纯爷们’的姑娘。  相似文献   

16.
殖民语境下的文物返还,有两种对立的“声音”一直存在:“文化国际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二者的存在与形式多有变化,不同的语境下被赋予不同的含义。文化国际主义者与民族主义者就殖民文物所属权、收藏合法性以及文物保护观念等问题在国际学界引发了激烈的讨论与争议并影响至今。在后现代与后殖民语境下,从二元话语到多元话语,逐渐形成破圈态势。  相似文献   

17.
漫长的父权制社会文化,生成了一个女性长期以依附性姿态和第二性身份存于社会之中的历史与现实境遇。对女性他者身份的建构,使其以与男性相对的否定性特质成为柔弱、被动、无攻击性和非理性的象征,并在现代化公/私二元结构的社会空间变迁中被桎梏于相较于男性而言社会价值较低的私人领域,导致妇女在公共领域的“隐形”与“失声”。多媒体、数字化信息爆炸时代,话语竞争的力量渠道变得多元且复杂,许多新兴的发声渠道和平台开始为性别平等的话语建构带来了新的助力和挑战。脱口秀节目的逐渐走红,为不少女性提供了自我言说的舞台,使女性一定程度上从“被凝视的客体”转变为“能发声的主体”,在幽默、讽刺、娱乐外衣的掩护下,得以“挑衅”父权制话语系统,并由此开拓出一个包容“不驯的”女性话语的表达空间。但另一方面,尽管脱口秀为女性言说提供了机遇,但也为之带来了新的挑战,女性在借助脱口秀节目平台发声时对男性的冒犯所激发的争议,使得女性使用“冒犯的艺术”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受到了质疑,乃至以“性别”进行言说或赋话语以性别属性本身也成为可疑的立场。本文在梳理脱口秀中的女性言说的基础上,力图思考拓宽女性话语空间的更正向的方式,反思互联网时代,在资本大潮之下,性别言说的可能和必然。  相似文献   

18.
在女性主义意识逐步觉醒的年代,我国“她综艺”的热度随之水涨船高,女性追求性别平等、寻求自我表达的欲望愈加强烈,男女平等的性别意识正在成为社会普遍共识。《听姐说》作为我国首档以女性主义为批判视角的网络脱口秀,为“她综艺”的女性主义话语表达带来新的契机。本文通过分析《听姐说》节目女性话语传播内容,探究女性在家庭和职场的生存状态;通过分析《听姐说》的女性话语传播方式,建构新时代女性多元化形象。基于此,本文提出我国“她综艺”的女性话语传播困境,包括平民女性的缺席、女性成长的忽视、母职惩罚的掩盖等,并提出解决脱口秀女性话语传播困境的解决方法,即重构平民意见领袖、拓宽节目话题范围、引导观众展开母职讨论等。  相似文献   

19.
成杰  林仲轩  罗炜 《新闻大学》2022,(9):73-88+119-120
从被视为社会特殊群体的“打工仔”到流行语中人人争做的“打工人”,话语表征着打工主体,也建构着打工主体的身份认同。基于此,本文提出话语的“认同互构论”,通过深度访谈探究“打工人”认同话语的自我建构、群体建构与社会建构。研究发现:认同话语的自我建构使青年群体呈现出矛盾且摇摆的“打工人”心态;成员身份标准的分歧,使认同话语的群体建构极为脆弱,全民“打工人”只是非体力劳动者群体建构的单向度共同体想象;认同话语的社会建构一方面遮蔽了传统劳资关系的对立,另一方面彰显了青年“打工人”和传统“打工者”身份联结的新可能。  相似文献   

20.
似乎一夜之间,我们对于女性的称呼突然变得多元起来:“女汉子”“软妹子”“萝莉”“御姐”“女王”……有直爽仗义的类型,有温婉柔顺的表意,有成熟大气的风度,有甜美可爱的路线,在“女性特质”的命题之下,从来未曾出现如此多的可能与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