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5年10月5日下午5点30分,从瑞典传来的屠呦呦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消息,让在国庆长假中的中国人沸腾起来。生理或医学奖颁给了三个人,屠呦呦因为"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即青蒿素抗疟法获得一半奖金;爱尔兰科学家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因为"有关蛔虫寄生虫感染新疗法的发现"分享另外一半奖金。一时间手机微信、互联网、电视等媒体纷纷刷屏点赞,因为这是中国本土科学家在本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几百名中国科学家为了帮助援越士兵摆脱疟疾的困扰,发明了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成功地研制出了青蒿素。但是,由于当时中国还没有专利法,所以,他们没有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专利。1990年,为了控制疟疾对青蒿素的耐药性,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治疗中必须将青蒿素同别的抗疟药联合使用。中国科学家接着发明了复方蒿甲醚Coartem,这是一种基于青蒿素的复方药,该药到现在为止还是世卫组织唯一批准的抗疟复方药。1994年,瑞士药厂诺华买走了复方蒿甲醚在中国以外市场的销售权。中国的药厂则继续为诺华提供生产原料。而中国科学家仍拥有该方在中国国内的专利权。然而,为了满足发展中国家对更为便宜的单方青蒿素的大量需求,中国的药厂仍然继续着单方的生产。2007年5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60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声明,单方青蒿素会引发耐药性,建议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复方类抗疟药。这无疑让买走中国复方蒿甲醚的瑞士诺华成为最大受益者。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着抗疟单方药的抗药性问题及复方类抗疟药的专利问题引发了一场争论。  相似文献   

3.
<正>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全球每年有超过60万人死于疟疾,其中多数是非洲5岁以下的儿童。最近,美国哈佛大学助理教授拉尔夫·马齐切克破解了传统中药常山的抗疟机理,在此基础上,有望开发出更安全、效果更好的抗疟药。中药常山在我国用于治疗疟疾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很多古代医药书籍中都详细记载了它的抗疟作用,但是这种中药毒性较大。在现代  相似文献   

4.
广东青蒿科技团队源于上世纪60-70年代国家523项目,随改革开放而生。长期以来,该团队奉行科技集成创新原则,以大学科技园、对外抗疟援助项目等平台为集成创新载体,以青蒿医药临床、青蒿医药研发、青蒿医药产业、青蒿医药抗疟推广、青蒿医药人才培养等全价值链为集成创新路径,以中央和省府政策、法规为集成创新向导,以文化集成生成的团队文化为集成创新保障,形成颇具特色的青蒿医药科技集成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奎宁的故事     
李定国 《知识窗》2007,(2):35-35
奎宁是最早用于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它是疟原虫的顶级“克星”,在“抗疟战争”中立下了累累战功。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访谈,对广东青蒿科技团队在后青蒿素时代开展青蒿素药物国际产业化研发实践的案例研究,探讨我国具有知识产权的青蒿药物企业开拓国际抗疟药市场的成功经验:由政府、企业资源集成的国外抗疟基地和大学科技园平台,增强了团队产业化研发创新能力;以产、学、研集成的青蒿药物全价值链,优化了团队产业化研发创新结构;靠国内外相关政策、法律信息的集成运用,提升了团队产业化研发创新决策效率;把团队文化价值目标作为文化集成指南,激发了团队产业化研发创新活力。其中,产学研自主创新联盟是青蒿药物国际产业化研发创新主体;在兼顾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通过国外抗疟基地实现国际抗疟药市场突破是一有效策略;遵守世界卫生组织规则、关注国内外医药卫生政策法规信息变化是青蒿药物国际产业化研发基础;"根除地球疟疾,造福人类"的抗疟文化价值目标是青蒿药物国际产业化研发动力。  相似文献   

7.
正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于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出现青蒿素抗药性难题青蒿素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  相似文献   

8.
1970年代早期,多数中国科学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努力生存而无机会开展研究。两位年轻的研究者屠呦呦和张亭栋,分别在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和揭示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砷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回顾40年前开始的历程,不乏曲折和反讽。青蒿素工作源于中国帮助越南抵抗美国,三氧化二砷源于观察、验证和改进乡村中医的实践。虽然他们的药物挽救了世界上很多生命,两位研究者迄今未获国内外充分肯无闻。相关的文献埋没于即使能读中文者也的内部会议资料。我们基于原始中文论文、史概貌。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古代和近现尚待重新发现的珍宝。定,屠呦呦有争议、张亭栋基本默默感冷僻的杂志和一般读者不容易看到文件和采访,在此呈现这些发现的历代中文文献及医疗实践中,可能还有  相似文献   

9.
青蒿素类化合物除了具有抗疟活性以外,还具有抗肿瘤、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防治神经性疾病、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杀菌、杀虫、抗病毒等多种新用途,本文将结合相关专利申请文献对上述新用途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从青蒿素的教训和经验看专利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专利保护,国际合作,是当前我国药企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由之途青蒿素是从中药黄花蒿(Artemisa annua)中提取的一种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衍生物主要有二氢青蒿素、蒿甲醚、蒿乙醚和青蒿琥酯等。我国目前已经建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DAST测试调查了重庆市883名中小学生的科学家形象,以调查中小学生心目中科学家的内在和外在形象、学生科学家形象的来源、"我们周围的科学家"和学生最崇拜的科学家.结果发现,不少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家刻板印象.多数学生认为科学家是男性,年龄在50岁左右.小学生的科学家刻板印象高于中学生.教师、教材、大众媒体等应进一步削弱科学家的刻板印象,还原科学家的人性形象.  相似文献   

12.
自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的号召以来,媒体上讨论战略科学家的文章很多,多数文章是讲最高层的战略科学家多么重要和如何培养高层战略科学家。但是,战略科学家也是由不同层次组成的梯队,顶尖的战略科学家凤毛麟角,只能靠“时势造英雄”,不是特殊照顾和刻意培养出来的。对多数科技人员而言,更重要的是培养科技战略意识。  相似文献   

13.
李科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606-1610
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提出科学家社会责任的背景、履行科学家社会责任的途径、培养科学家社会责任意识的措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我国由于科学研究活动中违反科学道德的行为日益增多从而使得科学家社会责任问题备受关注,注重科学家通过构建良好的道德自律机制来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强调通过科学家本人培养科学良心来提高社会责任感;而西方国家则由于科学带来诸多负面效应才引发了对于科学家社会责任问题的广泛讨论,通过科学共同体制定准则来规范科学家的科学活动,注重通过专门机构培训科学家道德伦理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比较也不难发现,我国的科技伦理道德仍基本属于学术道德。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统计得出,约25%的中国现代科学家出生在北方,约75%的出生在南方。科学家们多成长于知识型家庭之中,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已故的科学家当中,有近四成的科学家年寿介于74~84岁之间,有63.27%的人年寿介于70~89岁。在1900~1919年间出生的科学家占中国现代科学家总数的59.94%。  相似文献   

15.
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是优化战略科技领域布局和改善战略科技资源配置的关键,夯实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迫切需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文章阐释了战略科学家的基本特征,认为战略科学家应具有卓越的科研能力和突出的跨学科理解能力,卓越的科技前瞻能力和敏锐的辨识能力,卓越的组织攻关能力和杰出的领导力,以及浓厚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文章研究认为大的科研平台、大的发展趋势和大的科研任务是成就战略科学家的关键;崇尚创新、倡导包容和多元文化、重视教育和自主科研、强化基础研究是引导、培养和支持战略科学家成长的基础。战略科学家是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不断锤炼成长起来的,未来要推进战略科学家培养使用制度建设,构建体系化的战略科学家培养使用制度,健全全生命周期的战略科学家成长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6.
轮环藤属植物在我国传统医药中应用广泛,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类、木脂素类、甾醇类及黄酮类等,其中生物碱类为其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轮环藤属植物具有肌松、抗疟抗病毒等作用。文章现对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总结,为轮环藤属植物的深入研究和临床用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和科学家(或曰科学工作者)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们的尊敬。人们把鲜花、掌声和荣誉献给了科学家。这是应该的,但这并不是无条件的。科学家是一种社会角色,又是一种社会职业。科学家有科学家的职业道德,人们对于科学家这种社角色的社会期望。科学家不违反科学家的职业道德,人们有理由希望科学家的言行符合人们对科学家这种社会角色的社会期望。有些科学家的言行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但也有一些科家的言行辜负了人们的期望。我们不认为政治权力都是同科学道德冲突的,但我们必须承认政治权力有时是同科学道德冲突的。当…  相似文献   

18.
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科技创新最终依赖于工程科技人才。企业科学家是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企业科学家的提法,是人才驱动创新的理论突破。企业科学家的评价标准将为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专业化、职业化和现代化提供了依据。本文基于对浙江省企业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的问卷调查,提出企业科学家的能力标准,对企业科学家的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为企业科学家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21个领域高被引科学家的论文产出力进行了定量研究和分析。分别对高被引科学家论文数量的排序-频度分布和规模-频度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揭示了高被引科学家排序位次与论文数之间的负指数函数关系,三分之二高被引科学家的论文数量在100-400篇之间。对高被引科学家年均论文产出力的研究发现,高被引科学家的年均SCI论文数量约为7篇,不同国家和不同学科高被引科学家的年均论文产出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中国人》2023,(1):76-78
<正>为规范“帅才科学家负责制”项目全流程管理,按照《青海省“帅才科学家负责制”项目管理办法(暂行)》(青科发规[2021]60号)等有关制度,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制定青海省“帅才科学家负责制”项目管理细则。作为《青海省“帅才科学家负责制”项目管理办法(暂行)》的配套政策,细则自2022年2月28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4年2月27日。帅才科学家库设立一、青海省科技厅设立帅才科学家库对帅才科学家进行管理。入库帅才科学家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无违法记录、无不良信用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