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解三国     
围棋界三种规则并存,这已成为围棋进一步拓展“疆域”的最大障碍。第18届富士通杯决赛结束后,日本棋院邀请各国围棋规则专家一起研讨围棋规则的统一问题。此次日本棋院在三国规则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大规则”概念,中、日、应氏棋规都是其分规则,只准在各自范围内使用。在世界其他地区,则统一使用“大规则”。  相似文献   

2.
朴治文 《围棋天地》2005,(20):50-51
在我们讨论韩国围棋世界化的时候,我们绝对不能只提“韩国主导”这样的主张。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不是简单地讨论某一个国家的围棋规则和系统的时候了,而应该是综合考虑韩、中、日三大围棋强国的情况,一起促进围棋的世界化。在这个关键时候,韩国围棋界特别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迷你围棋     
孟繁雄 《围棋天地》2014,(17):84-85
四十三、迷你围棋 2009年初的一天,好友“花开”突然问我.有没有兴趣去参加“迷你围棋”大赛?迷你围棋,不仅对我,对全世界棋迷而言,都是一个新鲜事物。于是,我先去了解了一下规则。  相似文献   

4.
《围棋天地》2014,(14):22-34
6月5日,2014金立智能手机杯围甲联赛第6轮,江维杰与李世石在海拔3600米的西藏拉萨弈出罕见的四劫循环奇局。此后数日余音绕梁,引发了棋界对无胜负话题持久的关注。能够分出胜负是围棋有别于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重要特性,无胜负现象被称为“胜负的异端”或者“围棋的怪胎”,故各方的围棋规则以及一些有志之士都在不遗余力地消除所谓的“无胜负”,应氏规则更是声称没有解决不了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陈祖源 《围棋天地》2011,(3):210-216
说到围棋规则和围棋规则的统一问题时一直有一个流行的说法:现在世界上有三种围棋规则,即中国规则、日本规则和应氏规则。这其实是不准确的。事实上,由正规的围棋组织颁布并在一定范围使用的成文的围棋规则,现在已经超过十个。如果说从本质上去区分,现在使用的围棋规则只有两种:以中国规则为代表的数子规则和以日本规则为代表的数空规则。  相似文献   

6.
《围棋天地》今年第五期刊登了黔仁的《为什么还棋块头》一文,记得以前也见过类似意见的文章。虽作者信言“现今的棋规在地域本质与归属的判定上误入歧途”,但笔者拜读再三实在不敢苟同。我以为有不同意见的讨论是件好事,因为讨论可以把平时模模糊糊的东西辩得清晰起来。尤其规则是围棋的根本,在围棋日益走向世界的时候,在大家都在议论围棋进入奥运会的今天,围棋规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围棋天地》关心规则是对围棋长远发展的远见。  相似文献   

7.
王雷 《围棋天地》2020,(9):90-90
上一篇说到欧洲围棋联盟主席马丁提出把拍照数子引入欧洲的比赛,他说欧洲普遍使用的是日本规则,但职业比赛用中国规则。从2013年起,北京宗弈远承文化传播公司与欧洲围棋联盟签订了支持欧洲围棋发展的十年计划,并建立了欧洲职业围棋体系,职业比赛当然也就使用中国规则。  相似文献   

8.
陈祖源 《围棋天地》2005,(10):63-64
在以空为地的日本规则中,“双活无目”是一条怎么看都令人费解的规定。其实,它源自中国古代围棋规则中有关“扣眼位”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何以对先辈     
十三 《围棋天地》2014,(16):M0002-M0002
陈祖源先生是中国研究围棋规则的大家,或许说是第一人也不为过吧。与陈先生相识也有些年了,对他的成果和孜孜以求的研究态度很是佩服。不过实话实说,虽然作为围棋人,对于规则必须明了,但是让我更感兴趣的,常常是陈先生的一些意外发现,比如天地去年也曾经刊登过的,认为很可能是“两淮盐案”腰斩了一段中国围棋盛世的提法,就很有振聋发聩之感。  相似文献   

10.
那时,日本棋院还没有严格的围棋规则,只根据“任何一方,在劫材多于对方的情况下,最后的劫可不落子而终局”这一暂时规定而判定成绩。局后,此局又更正为“白获一目胜”。 这件事发生后,日本棋院开始着手制定围棋规则,昭和二十四年十月,围棋规则初步形成。 第二局于七月二十一日起在箱根举行。那时,玺宇一行已住进由我出面买下的箱根仙石原的“读卖庄”,继续进行宗教活动。这样,近期内搬迁的忧虑大为减少,我就安心地离开仙石原去弃棋了。 第二局我执黑,痛快淋漓地获得中盘胜。 第三局,执黑的本因坊发挥出他那天生的无敌力量,黑…  相似文献   

11.
关于围棋的起源,自古以来就有多种说法。总起来大致有尧舜、夏人乌曹、西周、春秋以前、战国、印度等诸说。史学界至今仍不能作出系统的确切的解释。 以上诸起源说中,以“尧舜”之说为最盛。尧舜造围棋,把围棋的历史回溯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由此算来,围棋已有四千年的历史了。这一传说见于晋人张华的《博物志》:“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曰: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后人的尧舜说,皆引此书为  相似文献   

12.
张向阳 《围棋天地》2011,(9):106-106
看到“棋书与我”这样一个题目的时候,心里顿生感触。自己学会围棋就是拜棋书为师,启蒙老师是一本1979年发行的《围棋竞赛规则》,非常薄,手掌般大小。待到入门以后,便近似疯狂地买书,在1985年到2000年的十五年间,我近乎买全了所有在长春市新华书店能找得到的围棋书。现在想起来,大概还是初学时求学心切,急于进步,而又性好猎奇吧!  相似文献   

13.
编读后记     
《围棋天地》2005,(11):96-96
统一规则势在必行 拜读了陈祖源先生关于围棋规则方面的文章,颇有收获和感触。通过陈先生对中日两国围棋规则的对比研究,指出其优劣,使广大棋迷对围棋规则的流变及原理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从而使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围棋规则的统一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黄燕京 《围棋天地》2013,(15):20-20
《天地》2013年第13期编者“银发爱好者”一文,颇具前瞻性,作为一个年届七句的“资深”棋迷,读了很温馨,作为一个省的围棋协会主席很感认同。文中提出“老年人围棋推广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围棋关怀老人,也是围棋自身发展的需要”,我非常赞赏。  相似文献   

15.
关于围棋的起源,自古以来,中外学界的说法甚多,莫衷一是。如日本围棋界有人认为:“围棋和象棋有它共同的祖先,就是中亚细亚的一种盘戏。它流传于西方成为国际象棋,流传于东方的就受到中国天文及其它科学的影响,大致改良而成为十七道的围棋。”①这种看法在把围棋、象棋统统视作“盘戏”的前提下,说围棋源于中亚,显然证据不足。他把“盘戏”在局制、棋子数目、兵种多少、着法规则的不一等等巨大差别都混为一谈,混淆了其间的本质区别,于弈棋类各种棋戏起源研究无多大裨益,因而始终未得公认。国际上比较权威的《大英百科全书·围棋…  相似文献   

16.
名与实     
《围棋天地》2014,(18):17-17
百度百科“围棋”条目开篇就说,“围棋是一种策略性两人棋类游戏”,维基百科的“围棋”条目则日,“围棋是一种策略性棋类”,而继续点进去,则会发现“棋”、“棋类”和“棋类游戏”被列为同意项。总之,围棋是游戏无疑。  相似文献   

17.
安永一著 《围棋天地》2010,(20):105-109
安永一先生为日本围棋界一代传奇人物,研究大家。他曾经痛感于日本围棋成文规则的欠缺,于1932年发表被后人称为“安永宪法”的《围棋宪法草案》。他与吴清源、木谷实两位大师合著的《围棋革命新布局法》更是成为围棋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甚至广大棋迷所熟悉的中国流布局,第一个下出的人也是安永先生。安永先生是日本棋界的中国通,对中国古籍多有涉猎,而对新中国和新中国围棋的发展也颇多关注。《中国的棋》成书于1977年,是安永先生对中国围棋研究的总结之作,至今仍有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成长·百科     
《围棋天地》2010,(10):113-113
倡棋杯全称为倡棋杯中国职业围棋锦标赛,由中国棋院和上海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创建于2004年,是中国国内棋坛最重要的赛事之一,也是唯一一项采用应氏围棋规则的全国性职业大赛。  相似文献   

19.
围棋与心理健康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去年初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学校开展“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三项棋类活动的通知,为棋类运动大举进学校拉开帷幕。围棋是我国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相传有五千年的历史。杨振宁博士称围棋是:“人类最佳的智力游戏。”陈毅元帅曾题词:“纹秤对坐,从容谈兵……棋虽小道、品德最尊。”在日本棋院更是把围棋“得好友、得人和、得教训、得心悟、得天寿”列为围棋的教育大纲,日本的围棋五得也深受中国棋界的推崇。一、围棋在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1.围棋能陶冶情操,广交朋友,改善人际关系。下围棋需要静、…  相似文献   

20.
金同实 《围棋天地》2007,(17):96-96
我去参加应氏杯大学生围棋赛的活动,在厦门与应明皓先生不期而遇。我们是老朋友了,一起参加过六次围棋规则研讨会。我们都认为以实战解决围棋中的所有争议是最合理的办法,可谓是所见略同。到厦门那天正好是倡棋杯复赛的第一天,倡棋杯用的是应氏规则,在厦门的大学生围棋赛和即将在美国举行的世界青少年围棋赛都冠以“应氏杯”,也都使用应氏规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