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具基虎 《围棋天地》2011,(16):100-103
围棋杂志的变迁史创刊、休刊、停刊,如今有很多杂志都在反反复复经历这样的命运。韩国围棋杂志也不例外。在十多种围棋杂志的创刊、停刊之后,韩国棋院目前发行的《围棋》月刊最终成为能够代表韩国的专业围棋杂志。1)《围棋》月刊创刊之前的围棋杂志韩国围棋第一本杂志是《棋苑》月刊,于1964年由育民社创刊。虽然大韩棋道院早在1955年4月就创办了《棋道》杂志,  相似文献   

2.
四月概述     
4月的韩国棋坛遭遇逆春寒,传出了国手战、王位战可能会停办的消息。国手战和王位战是见证韩国现代围棋崛起的两大棋战,这两项棋战若停办,韩国棋坛将彻底告别传统的新闻棋战。年初,刘昌赫撰万言书呼吁围棋界彻底改革,但并没有引起实质性的呼应,但仅仅几个月后,“狼来了”就要变成事实。国手战是韩国最悠久的传统赛事,  相似文献   

3.
奚云 《围棋天地》2014,(14):6-11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后.伴随擂台赛的热潮逐渐褪去.围棋所拥有的社会关注度大幅度降低.与此同时.由于“奥运战略/全运战略”的影响.相应的体制内资源也大幅度缩水,其必然结果之一就是,头衔战纷纷消失.大家曾经熟悉的十强战、王位战、大国手战、友情杯等相继谢幕,职业围棋生态环境大为恶化。  相似文献   

4.
韩国国手战主办:东亚日报比赛规则:韩国围棋规则每方三小时读秒1分钟5次黑贴6.5目比赛奖金:冠军4500万韩元前四名将直接进入下届本赛1956年,由《东亚日报》出资举办的国手战是韩国第一个  相似文献   

5.
本次王位战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引入注目的一次了。这不仅是由于对局双方是当今棋坛的风云人物。而且风格迥异.代表不同的围棋观,使两位的对决更具观赏性。  相似文献   

6.
程晓流 《围棋天地》2001,(11):66-66
第3届“十强战” 由中国国际信托公司、中日友好围棋会馆和《围棋天地》杂志联合主办的第3届中国围棋“十强战”于1989年10月5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参加本届“十强战”的十位棋手人选仍导由《围棋天地》杂志发出选票,并由全国围棋爱好者自由投票选举产生。选票的计分方法与上一届相同。  相似文献   

7.
周荃 《围棋天地》2005,(7):67-67
大约在1987年的春天,第一次见到《围棋天地》是在青海围棋高手刘新房的家里。当时自己跟着女儿学围棋半年多,瘾头正大,正不知如何迅速提高棋艺水平,见到《围棋天地》,如获至宝,当时就将杂志借回家里。从第二个月起,自己就开始买《围棋天地》,至今已18年,期期不落。  相似文献   

8.
蜀中王位战     
5月25日,韩国第41届王位战决赛首局在中国成都举行。对日韩两国棋界来说,将本国比赛放在国外举行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日本棋界就把重要的头衔战决赛放到欧美,巡回表演,志向于西方传播围棋,至今还保持着优良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刘斌 《围棋天地》2005,(19):69-69
我今年六十岁,是一个有着五十多年棋龄的老棋迷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就开始购买围棋杂志,当时全国只有《围棋》月刊一家围棋刊物。我至今还保存着一本1966年8月号的《围棋》,前半本是文革动员的“战斗檄文”,后半本才是围棋的内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围棋事业蓬勃发展,围棋图书出版业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特别是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十一连胜,掀起了神州大地上的第一次“围棋热”。一时间,我们当地大小书店里的围棋书籍竟然要排队购买,而且还经常脱销。  相似文献   

10.
尹峻相获得王位战挑战权5月9日,韩国第41期王位战决定挑战者决赛在韩国棋院进行,结果尹峻相六段执白第150手中盘战胜韩尚勋初段获得了挑战权。在王位战本赛,韩尚勋连克赵汉乘、朴永训进入决定挑战  相似文献   

11.
李浭先生在《体育文史》1989年1期上发表题为《我国最早的围棋月刊》的文章,称“我国最早创立的围棋月刊是在1937年,由当时设在上海市汉路421号上海旅馆内的‘中国围棋月刊社’编辑石印的杂志。”据现有资料,中国最早的围棋月刊应为成都围棋俱乐部1922年创办的《弈学月刊》,比上海创办的《中国围棋月刊》早15年。日本最早的围棋月刊是《棋道》,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围棋对人的头脑发达的影响是学术界坚持不懈探索的课题。不仅如此,研究结果显示,围棋对于集中注意力的提高等方面也非常有好处。在这样的不断追求中,首尔大学医学院权峻寿率领的国内研究队伍首次公布了研究结果,证明围棋对于头脑发达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权峻寿目前担任首尔大学医学院医学系精神学教授,是首尔大学医院神经内科医生。本文是根据首尔大学医学院公布的报道资料和韩国《中央日报》及韩国HANGAME网站的报道素材整理而成,并在文章的结尾附有对权峻寿教授的专访。  相似文献   

13.
再约国学     
各位老师,各位棋友,大家好!我是马天放业余了段,受《围棋天地》约稿,自战解说一下第4届国学杯全国业余围棋公开赛中的几盘棋,请大家斧正!  相似文献   

14.
当初为何架设擂台? 时光到了1983年,中日围棋一年一度的友谊赛日益激烈起来,日方派出的已全部是九段棋手,中方的胜率不断上升。中日围棋的实力差距究竟如何,能否办一个决战性的比赛?当时中国举办唯一新闻棋战“新体育杯”赛的新体育杂志社总编辑郝克强这样思索,并得到当时国家围棋队领队陈祖德的赞同。有关人员赴日本时,多次带去了这个信息。没想到,日方也正在酝酿此事,大家不谋而合。当时日本棋院《围棋俱乐部》编辑长酒卷忠雄在其办公室和同仁们进行过一次信马由缰的神侃,内容是办一次中日棋手的趣味性对抗赛。他万万想不到,这轻松的奇思异想,竟然不谋而合,演变成一场轰轰烈烈、旷日持久的围棋“事件”。  相似文献   

15.
围棋在西方仅仅经历了一个世纪。最初出现于西方文献,是在四五百年前,但实际上引进到欧洲并对奕则在1881年。当时,一位被聘为日本铁路技术顾问的德国人奥斯卡·科尔施特,因偶然机会接触到围棋,并受教于当时日本第一个围棋团体方圆社社长村赖秀甫。他归国后出版了《围棋的理论与实践》一书。该书内容丰富,至今仍屡版不衰。第一部用英文写的围棋书,是阿瑟·史密斯所著的《围棋技术》,1906年于纽约出版。此书取材于前书。1900年,西方最旱的围棋俱乐部。是由奥地利海军士官在亚得里海滨海城市普拉(当时属于奥地利,现归南斯拉夫)创立的。这俱乐部有会员200人,持续活动达8年之久。后因倡办者阵亡,该俱乐部解散。但在此之前,围棋  相似文献   

16.
鄢宇 《围棋天地》2006,(12):75-75
今年《围棋天地》第5、第7和第9期上,先后发表了江志鑫先生和陈祖源先生关于围棋起源尤其是“黑先白先”的争论文章,形成了《天地》创刊以来少见的争鸣,十分有趣。对此我有些个人愚见,也想一吐为快。  相似文献   

17.
李辉 《围棋天地》2013,(22):110-110
三十年前,围棋热还没有兴起,电视转播也没有,更不要说围棋频道和视频了。我当时所听到的聂卫平谈围棋,是一没有影像,二没有声音,只有文字和棋谱,要用心去听的《聂卫平谈围棋》一书。  相似文献   

18.
回望     
《围棋天地》2021,(1):17-17
转眼之间,2020年就要过去,在这个布满战疫、居家、停赛、网战、国手离世等从未有过的陌生符号的年份里,《围棋天地》与最诚致的朋友——读者,携手走过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岁月。虽然步履沉重,但当回望这段经历时,却发现它留下了比以往更深沉的足迹。因为期刊提前编辑的特性,《围棋天地》在2019年最后的暮光中进入了2020年,而它告别这一年的时间相应也要早一些。  相似文献   

19.
汉城赛事     
李昌镐九段在8月4日举行的第34届王位战决赛五番棋第四局的较量中,击败挑战者徐奉洙九段,实现王位战5连霸的伟业,荣登“名誉王位”宝座。  相似文献   

20.
多九公 《围棋天地》2011,(2):106-107
2003年10月,笔者写过一篇关于徐去疾和《围棋入门》的文章(欧洲围棋史谈:贝谷利尼、徐去疾和西方第一本介绍中国围棋的著作)。当时,对徐的生平所知甚少。关于徐的职业,英译本上有一线索,说他服务于当时民国政府的外交部门。但徐本人在《围棋入门》上一字未提,只提到他在1919年去过西伯利亚,1924年到意大利罗马,算是他可能服务于外交部门的蛛丝马迹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