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从文学视角研究古代棋弈文化。中国古代棋弈具有广泛性特点。在文学作品中,棋弈能够推动作品情节的发展,表现作品人物的性格,棋弈具有文学功能;棋局如政局,使统治者从中悟出治国道理,棋弈具有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2.
吴鹏 《围棋天地》2013,(19):103-104
在我家的书房里,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风动云动烛动纹枰不动,下联是:水移舟移人移心神不移,横批:江中夜弈一局棋。这副对联,记载了一局棋,一局秉烛夜弈于新安江上的棋,也是一局让我终身难忘的棋。  相似文献   

3.
绿林群芳谱     
“我想用手中的棋弈出一个美丽的梦。” 多年行走江湖,我有幸认识许多龙门这边的弈林女子,她们把手中的棋当成了女侠手中的刀,无论年长年少,都做过美丽的梦:  相似文献   

4.
刘帆四段 《围棋天地》2013,(20):101-103
收到来自连云港小朋友刘弈秋的棋谱,在这孩子身上有着与围棋不可分割的棋缘。首先是他的名字中间带一个“弈”字,大凡爱棋之人总希望下一代能明白棋对人生的意义,所以以名寄托自己对棋的感情。  相似文献   

5.
11月12日,历时近2个月的"天下棋弈"之QQ游戏象棋盛典网络赛在京迎来现场总决赛,来自北京23岁棋手任刚最终以2:0的成绩战胜同门师弟董子仲,成为首届"天下棋弈"象棋网络赛冠军。据赛事主办方介绍,此次QQ象棋盛典共吸引了  相似文献   

6.
吴清源 《围棋天地》2006,(17):79-81
这是第一届倡棋杯决赛三番棋的最终局,2005年3月31日弈于上海。现请吴清源先生讲解。  相似文献   

7.
如图1,是2000年全国个人赛北京张强与上海孙勇征弈成的残局形势。现轮到黑方行棋:  相似文献   

8.
围棋     
陈康 《集邮博览》2008,(5):48-49
在中国古代体育运动中,棋类是一个主要的项目,有围棋、中国象棋、六博、塞戏、弹棋、双陆棋、打马棋等。其中,围棋是棋类的鼻祖。围棋最早的名字是"弈"或"奕",在西汉扬雄所著的《方言》中记载:"围棋谓之弈"。最早见诸于文字是在春秋时《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的"今甯子视君,不如弈棋。"到东汉时,"围棋"之名已成书面语。此外,在《孟子》中还记载有"弈秋"的故事。在我国古代,围棋深受人  相似文献   

9.
博弈之经,自补暗藏杀机,主动谨慎,弃子不顾伏有大举。精益求精。善弈者不迷,棋从巧妙生,善胜不畏。智为棋攻。培植棋本,(注)胸怀全枰,鼓足棋劲;身经百阵;运筹棋命,知己知彼,拓展棋魂。  相似文献   

10.
弈缘记     
李奇 《围棋天地》2005,(13):74-74
棋分高下千古无同局,人殊南北相逢有弈缘。  相似文献   

11.
余岢 《上海集邮》2013,(4):35-35
琴棋书画,是为中国古代四大艺术。其中之"棋",古人专指围棋,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广为流行,至今已有二千余年历史。东汉桓谭《新论》:"世有围棋之戏,或言兵法之类。"可见围棋虽归属于艺术、体育,却是研究如何争夺地盘,围死敌人的军训"利器"。"弈"是指下棋,下一切棋类。而那时的人们,称"弈"是专指下围棋,又称"行棋"。又因围棋棋  相似文献   

12.
古代——弈秋。墨子称弈秋为“通国之善弈者”。唐代——王积薪。棋艺高超,弈理精深,开元初被选为翰林院棋侍诏,后任翰林,为唐朝第一代棋手,棋史上称其为“唐时第一人”。明末清初——过百龄。为国手,童年时期旣善弈,和成年人对局常胜,与前辈国手林箔卿交手,三战三胜,名动公卿。周懒予——五、六岁看其祖下棋,便知棋理。十五、六岁已无敌于乡里,当时名望最高。清初围棋国手——黄龙士。童年学艺,很快旣“称霸”桑梓。16岁成国手,被誉为清初“十四圣人”之一(其他有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因而有“棋圣”之称。清代围棋四大家——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异、施定庵。晚清两大国手——周小松、陈子仙。清末民初——王子晏。日本  相似文献   

13.
1925年京都棋坛巨擘孟文轩英年早逝。此后,得孟氏心传的两位青年棋杰张德魁、那健庭便成为北京棋界的代表人物。 张德魁,字瑞亭,回族人,1898年生于北京。幼年聪慧,但并不好弈。某日,从学堂回家路上,见一群大人蚁聚而弈,张一时好奇心起,驻足而观,看着看着,似有所悟,从此“陷入棋途”,其年才14岁。  相似文献   

14.
成语故事专心致志□文/中城小学 春秋时期,墨家的代表人物孟轲在《孟子》一书中记载了弈秋教棋的故事。 《孟子》里面写到:"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缓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欤?曰:'非然也'。"  相似文献   

15.
人生百年棋一盘,有时忧悲有时欢。 世人若解其中味,请品棋徒老旱烟。 余幼嗜棋,浪迹茶馆、棋摊多年,棋虽无长进,然亲身经历,道听途说棋闻弈事不少。今将所得掺进我家乡特产--虻牛营子老旱烟中,请君品味。 第一袋烟:棋王 清朝末年,北方某城。  相似文献   

16.
网尽天下     
W网棋真味职业高手相对于TOM、清风的大赛不断,近期的弈城显得冷清了,没有什么有分量的赛事。好在依然有众多棋友热爱着弈城、坚守在弈城。由弈手联盟提供赞助的“冠华弈手杯”职业棋手训练赛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了弈城的大地。这项比赛面向所有职业棋手,并特邀业余7段胡煜清和李岱春参加,最后报名参赛的共22人。大家全部实名上  相似文献   

17.
他年轻有为,临枰时常能弈出“仙招”,人送绰号“棋国仙童”。后来他索性改名为弈仙,再到后来便舍弃了制伞修伞的祖业,走上了旧时棋人以棋为生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何云波 《围棋天地》2005,(15):62-62
没有证据表明刘因是弈中高手,但肯定是懂得棋趣之人。作者将人生之道寓之于棋中,又毫无牵强附会之处,如行云流水,自在天然,一气呵成。  相似文献   

19.
中局二则     
如图1,是四川李艾东与湖北李智平于1990年10日在杭州全国个人赛中弈成的实战中局,现由黑方李智平行棋: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的7月     
《围棋天地》2005,(13):23-23
模仿棋 6月20日的第18届名人战八强赛中,王雷四段与俞斌九段弈出模仿棋,在近年的职业棋战中极为少见。执白的王雷从一开始模仿,直到第86手白棋开始变着,最后俞斌九段执黑以十子胜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