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徐州、太原三大会战。在这期间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抗战,可是由于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加上国民政府的腐败,导致了正面战场连连溃败,可就在这连连的挫败之中,也曾上演了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最为精彩壮烈的一幕,那就是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大捷。  相似文献   

2.
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在组织正面战场作战的同时,还开展了敌后游击战。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在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支持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组织发动沦陷区的民众抗日运动方面均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共和沦陷区民众的支持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是国民党进步性、革命性的表现。其初期抗战给了日寇以沉重打击,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战略,基本上达到了中国持久抗战的战略目的。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使中国成为最早开辟反法西斯战场的国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初期抗战对振奋民族精神,对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都具有不可低估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抗战初期,中国正面战场全力抗战、有得有失,以空间换时间,符合国民党的整体抗战战略;中国正面战场的溃败是局部溃败,失利是局部的战役的失利,撤退是战略撤退且基本有序;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抗战与战略转移相结合,抗战掩护了全国的战略转移,战略转移支持了抗战.在抗战中,中国的军事系统得到了完整的保存,聚集了继续抗战的实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考察,认为当时国民党对日作战是相当努力的,其所制定的军事战略方针也比较符合具体的军事情势,并达到了基本的战略目的,同时,正面战场作为当时国共双方共同抗日的主战场,为敌后战场的顺利开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尽管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存在一些消极的因素,但其在抗战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应给予必要的肯定。  相似文献   

6.
如何评价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得与失?近年来,史学界努力冲破禁区,力图从积极方面加以总结。如肯定抗战初期国民党表现了一定的积极性、前线广大将士对日寇进行了英勇抵抗,正面战场的抗战为敌后游击战场的开辟提供了有利条件,等等。但是,当论及正面战场的得失时,却仍然坚持这样一条公式;“丧师失地的大溃退”。对此,本文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以求教于方家。笔者认为,“大溃退”的结论,只是一种抽象的、表面的描述,它缺少对正面战场过程的具体分析,缺少对战局的积极意义作充分的评估。我们知道,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与  相似文献   

7.
如何评价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得与失?近年来,史学界努力冲破禁区,力图从积极方面加以总结。如肯定抗战初期国民党表现了一定的积极性、前线广大将士对日寇进行了英勇抵抗,正面战场的抗战为敌后游击战场的开辟提供了有利条件,等等。但是,当论及正面战场的得失时,却仍然坚持这样一条公式:“丧师失她的大溃退”。对此,本文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以求教于方家。笔者认为,“大溃退”的结论,只是一种抽象的、表面的描述,它缺少对正面战场过程的具体分析,缺少对战局的积极意义作充分的评估。我们知道,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与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的一场全面较量。由于敌强我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问题长期受到忽视,近年来的研究取得进展,但对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作用问题研究依然很薄弱。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作用随着当局的抗战态度而变化。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对正面战场起到一定的配合作用。在1943年8月以前的相持阶段,国民党敌后游击战仍然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没有产生全局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溃败的军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准备不足。国民党当局在战争爆发前,没有制定出统一的全盘作战计划,没有充发地进行战场准备和研究日军的战略战术特点。二是在战略和具体战役上均有部署不当之处。三是缺乏积极进攻的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战略战术上执行了消极防御的错误方针。四是指挥混乱,各部协同不力。五是军队装备落后,官兵素低下。上述原因,有主客观之分。而国民党当局在军事上的主观错误,则是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溃败的军事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从1937年“七.七”事变抗战爆发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的抗战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对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起到了战略配合的作用。但其后面的抗战路线和错误的抗战方针,导致大片国土沦陷,正面战场溃败。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抗战爆发后,形成了两个战场,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一个是国民党政府军队为主的正面战场。过去,在抗战史的研究中,由于正面战场持续时间短,一般没能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但实际上,正如毛泽东同志曾提出的,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抵抗还是比较积极努力的。到武汉失守前,中国抗日战场基本以正面战场为主体。因此,全面了解中国的抗日战争,正确总经历史经验教训,弄清正面战场的得和失是不可或缺的一章。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组织正面战场作战的同时,还开展了敌后游击战.国民党组织的抗日游击战,在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支持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等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民党开展敌后游击战,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抗战时期两党的合作情况。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在敌后游击战中相互配合,共同牵制日军在正面战场的进攻;进入抗战相持阶段后,国共两党在敌后游击战中依然维持合作关系,只是合作效果受到国共摩擦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条件下进行的,在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统一战略目标下形成的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在抗日战争中,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特别是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的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在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抗战开始后,国民党为全民族抗日战争制定了基本正确的战略方针并随着形势的发展作了及时的调整。国民党军队自身弱点使其实施受到多方限制特别是敌后游击战略计划遭到挫败,两期抗战战略方针的主导思想是积极抗日的,反共不是其主流.国民党两期抗战与中国共产党持久抗战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和依存,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16.
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在讲到敌后抗战问题时,只涉及八路军、新四军,而事实上,在日军后方抗击和牵制日军的中国军队,不仅有八路军、新四军,而且有国民党的游击部队。一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武装是随着正面战场的节节失利而组织起来的。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军队开始全国性抗战,但正面战场的抵抗  相似文献   

17.
1939年2月,国民党在湖南南岳开办游击于部训练班(以下简称“游于在”),调训各战区军政于部。游于班共办了三期,于1940年3月结束.由于国共两党通力合作,游干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国共合作史上和抗日战争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一、南岳游干班的创办,基于对抗战初期抗战经验教训的总结。抗战爆发后,国民党调集几百万大军在正面战场上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阵地战,先后进行了太原会战、淤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虽然阻滞了D军进军速度,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但由于在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下.没有采取灵活机动…  相似文献   

18.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错误思潮,在国民党抗战问题上,提出“国民党抗战功劳最大,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国民党是积极抗战,不是消极抗战”,“正面战场是战略退却”等一系列美化国民党的言论,在实质上贬低了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对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史论结合,以理服入,反驳错误言论,把大学生的思想引向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过去一般将敌后战场抗战与中共军队敌后抗战等同起来。自20世纪80年代起,即有论者论述国民政府军不仅在正面战场抗战,也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最早发表文章的是潘荣、肖前《抗日战争中的敌后国民党军》一文(载《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4期),后有戚厚杰《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初探》(载《军事历史研究》1990年第1期)和韩信夫《试论国民党抗日游击战场》(载《民国档案》1990年第3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正面战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在八年抗战中,国民党战场始终存在着,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为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曾作出了贡献,无疑它是这场空前规模的全民族抗日战争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根据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对国民党正面战场予以客观的探讨,这对于增进国共两党关系,完成台湾回归祖国的统一大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