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作为时事编辑,我们明显地感受到去年底以来新华社在新闻业务方面的改革及其新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出新华社新的价值取向:服务用户,服务读者。新华社通过业务改革提高其影响力的同时,也给地市报提供了强大、实用的新闻稿件支持,提高了新闻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晚报宣传人大、政协“两会”,是每年年初新闻报道的重头戏。“两会”报道既要让领导满意,又让群众满意,难度确实很大,需要采编人员齐心协力,讲政治,也讲技巧;讲原则,也讲灵活;讲传统,也讲创新,那么,晚报怎样改革“两会”报道呢?  相似文献   

4.
热线手机揣在身边,24小时倾听市民的声音,每一次手机铃响就意味着新的工作的开始,不管是工作时间或节假日。也不管你在聚餐、会友、与家人团聚,或是午夜时分已进入甜甜的梦乡。、时刻准备出发,这就是浙江《南湖晚报》所有“新闻110”值班记者真实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5.
6.
一、可读性原则晚报在选择新闻稿件时,必须体现这一特点。否则,办报就会偏离方向,报纸就成为“官”不看、“民”不读。《南鄂晚报》在选择稿件时,要求编辑从本地市民群众关心的角度、本地市民读者接受的形式、本地社会生活有益的内容来选择新闻稿件。注重新闻的信息传播功能,切忌把新闻淹没在大堆的空话、套话之中。群众关心的生活小事,日报难以持续地进行关注。而晚报则可不惜篇幅,作为一次战役来进行报道。如《南鄂晚报》《嘉棉职工吃水难》连续报道,历时三个多月,派出多名记者采访多个部门,共发稿数十篇,最终使问题得到了解决,在当地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相似文献   

7.
晚报是市民报,也是生活报。百姓在茶余饭后除了要看新闻内容,对专刊感兴趣的人已越来越多。专刊是晚报版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是晚报的“后花园”,花园里只有鸟语花香才能引得行人驻足观赏。因此,一张好的晚报,专刊的功能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8.
成就报道是“政绩新闻”,反映较多的是地方党委、政府的“得意之作”,也是地方党委、政府稳定人心、鼓舞斗志的“稳心之作”和“鼓劲之作”,所以一直是新闻媒体的“规定动作”。作为以服务民生、服务读者为己任的晚报类报纸,如何在成就报道中既让政府满意,又让读者满意,确立成就报道的权威性和可亲性、可信陛,做到既能“顶天”又能“立地”,是各家晚报类报纸需要认真探索、研究的重要题目。  相似文献   

9.
10.
11.
政法报道在各地的晚报上几乎天天都有,而且数量和篇幅都有与日俱增的趋势。晚报大量登载政法类社会新闻的目的十分明显:增加报刊趣味性、可读性,最大限度地扩大读者群。然而,由于“主旋律”意识不够,部分政法报道的选材、格调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事政法报道的编辑、记者的全局意识也亟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13.
闲暇之余跟同事们聊天,发现这样两个问题,一个是不少记者老是抱怨没有好线索,拿不出好稿子,另一个是有很多人都热衷于跑会议、跑单位、找材料,并且说这样既能很省事地就得到稿子甚至是重头稿件,又没有什么风险,但是往往到月底或者年底就是没有拿得出手的好作品。仔细想来,这就是没有潜下心来采访,换句话说没有放下自己的“架子”,没有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没有培养自己的“平民意识”。  相似文献   

14.
文林 《新闻前哨》2004,(4):59-59
目前,恩施晚报已从一棵幼苗成长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市州级晚报,发行量从开办时的2789份上升为近3万份。一支能吃苦、能吃亏、能战斗的编采队伍亦随之成长起来。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恩施晚报能有所发展和进步,主要得益于坚持了“三贴近”。  相似文献   

15.
16.
社会发展迅猛、新闻竞争加剧、读者需求多元、办报环境复杂的当今,副刊需要破解的两个难题是定位和品位:定位问题,并不啻于如何使之适应所属的报纸,更在于如何适应时代需要和争取受众;品位问题,则是贵在坚守文化的本质而难在创新。基于这样一种思考,怎样创建一个崭新的副刊版面体系、探索灵活的编创运作机制,就成了副刊理念创新中值得重视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17.
党报的亲和力。说到底是党报尊重读者、关心读者、服务读者的一种人文关怀精神。报纸办得可亲、可信才能可读。与晚报、都市类报纸相比,目前党报的报道从总体上说还是离读者远了。新闻“三贴近”实质上是新一轮媒体改革的导向标,是新一轮争夺受众的新闻市场的竞争。其特征是由过去僵硬的、形式化的、政治口号式的舆论导向,向满足广大读者知情权转化。向增强与读者的亲和力转化。它高扬的旗帜是: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