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人从一出生直到生命结束都会打哈欠。但人为什么要打哈欠却是众说纷纭。关于打哈欠,美科学家又有了新的发现,他们称人打哈欠是为给大脑降温!科学家说,人类的大脑其实和电脑一样,在冷静的状态下,它们的运行效率最高。而且,人类的进化已使得身体总是在尽最大限度地冷却大脑。  相似文献   

2.
正哈欠不仅会传染,而且无法控制。哈欠传染其实是哈欠模仿,也就是在镜像神经元的作用下,我们在看到某种动作或听到某种声音时,会不由自主地模仿。当我们疲劳、无聊或者饥饿的时候,即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时候,都很容易打哈欠,这也是身体在提醒我们,该起来活动了。打哈欠可能是大脑维持凉爽的一种机制,打哈欠时吸入的冷空气能给大脑"降温"。科学家发现,人很难抑制住自己打哈  相似文献   

3.
哈欠声声     
当你较长时间工作,疲惫不堪;或者挑灯夜读,睡意袭来,你会不自主地做出以下动作:两只眼睛眯成一条缝,嘴巴张得很大,身体往后仰,深深吸一口气,并发出持续哈气的声音……不用猜,这是谁都有过的体验——打哈欠。科学家曾用超声成像技术探测胎儿的神秘世界,发现怀孕12周的胎儿就会张嘴打哈欠了。打哈欠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非主观意志所能控制得了。美国马里兰大学生理学家普罗文和贝宁格研究打哈欠发现,哈欠源于大脑中的“哈欠中枢”。当一个人受到劳累、觉醒与睡意等因素的刺激时,激发相关分子大量分泌,进而引起“哈欠中枢”兴奋,随即向人体肌…  相似文献   

4.
正人们看到别人打哈欠时,明明自己并不困,也会不由自主地打起哈欠来。英国科学家最近提出,打哈欠的信号会自动触发大脑运动皮质的原始反射,导致无意识的自动模仿,形成"传染"。被哈欠传染属于一种"模仿现象",即不由自主地模仿他人行为或语言、机械重复特定动作或语言。研究人员称,新发现将有助于理解与模仿现象有关的神经精神疾病,如自闭症、癫痫和妥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成长和求学经历为视角,从家庭环境、教育环境、集体环境三个方面来探讨科学家成长过程中环境因素的作用,亦以管窥历史人物与特定历史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木非白 《知识窗》2014,(7):62-62
一般人都会认为自己的身体是由自己掌控的,但是有些身体机能却不受人们的控制,比如放屁、打嗝、挠痒痒和打哈欠,这些“意外”的出现有时会将人置于窘迫和可笑的境地。这些行为虽然神秘,但却被许多科学家忽视,这是一个有待开发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知多少     
Q:为什么打哈欠会传染? A:如果你正在打哈欠,请继续,大家不会因此责怪你的。我们知道,打哈欠并不是因为你感到无聊,很可能只是因为你看到其他人呵欠,或者读到一些有关哈欠的文字,甚至只是想到了打哈欠这个词。也许,这是一件好事:我们的祖先在篝火边的哈欠让他们能活得更久。  相似文献   

8.
读者问读者     
以下是读者提出的问题,欢迎广大读者对此各抒己见. 为什么我只要一看到别人打哈欠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打哈欠?是因为别人打哈欠时要释放什么“信息素”吗?就像动物之间传递信息一样。  相似文献   

9.
Q我们在疲劳的时候为什么会打哈欠?打哈欠好像能够传染,这又是为什么?(初二学生)人们对打哈欠的原因虽然还没有完全理解,但它似乎不仅仅是疲劳的信号,可能也是是反映人体状况改变的信号。研究表明,我们疲劳的时候会打哈欠,醒来的时候也会A  相似文献   

10.
读者互动     
2010年第05期张晓维读者问:为什么我只要一看到别人打哈欠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打哈欠?是因为别人打哈欠时要释放什么“信息素”吗?就像动物之间传递信息一样。  相似文献   

11.
全球变暖趋势已经成了各国政府和世界科学家们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英国伦敦大学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耸人听闻地宣称.如果人类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措施拯救地球,那么地球将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末日式劫难”.为了拯救地球和人类自己.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设想出了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种种“怪招”.  相似文献   

12.
正打哈欠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仅人会打哈欠,许多动物也会打哈欠。打哈欠这一行为大多不受主观意志的控制,打完哈欠会有种轻松的感觉。当我们感到疲劳时,体内已产生了许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必须增加氧气来平衡体内所需,因为这些残留的二氧化碳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机能活动。这时身体便会做出保护性的反应,于是就打起哈欠来。  相似文献   

13.
《科技新时代》2008,(3):10-11
科学家通过研究三刺鱼化石牙齿上的痕迹,找出了环境变化对它们进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科研管理创新的新视角——科研软环境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总书记最近指出"要为科学家创造良好宽松的科研环境,鼓励科学家自由选题和探索".为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对于基础研究的关注和重视,科技部等有关部门提出,把加强基础研究、创造有利于大量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作为今后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可以说,"营造宽松环境,推动源头创新,培养优秀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已成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15.
《发明与创新》2004,(3):41-41
一个人打哈欠,周围的人纷纷跟着他一起打,打哈欠为什么会“传染”?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的心理学家史蒂文·普拉捷克认为,所谓的打哈欠传染更容易在“移情”人群,即那些喜欢将自己假想成他人的那些人中发生。为验证这一观点,普拉捷克和他在纽约州立大学的同行让志愿者观看了一段人们打哈欠的录像。结果有超过40%的志愿者会随着屏幕上的人一起打哈欠,而在这些受“传染”的人中,有60%的人不止打一个哈欠。研究人员随即让这部分人接受移情能力测试,他们的分数都非常高。普拉捷克说,这些人是那种在别人踩到尖东西时也喊“哎哟”的人。该结果正好解…  相似文献   

16.
一人打哈欠,会引发周围的人哈欠连天。东京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宠物狗也会传染打哈欠,而且比起陌生人,更容易受主人打的哈欠传染。研究小组认为,这表明狗具有高度的共鸣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信息》2003,(2):38-38
美国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在美国中西部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名为“阿特拉津”(Atrazine)的除草剂,可能致使在被其污染地区的蛙类出现性腺变异。尽管对这是否是导致蛙类性别变异的真正原因尚存争论,但科学家指出,两栖动物对于环境变化可能较为敏感,许多因素都可能对其生存造成影响。 据美国相关媒体报道,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Tyrone Hayes等人,对从爱荷华州到犹他州被阿特拉津污染的八个地区的蛙类及环境中阿特拉津含量进行了研究。科学家发现,在这些地区中被阿特拉津污染的区域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不少传统的发电方式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于是,科学家不断开发一些新颖而环保的发电方法。这些方法正在或即将为改善我们的环境而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40年代,科学家从人类文化生态学研究中逐渐建立起了一门学科——环境考古学。60年代,欧美的一些学者提出考古学不能仅以单纯的出土器物作为研究目标和方法,还应注意“考古学文化”的内涵,进一步加强了考古学与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开展有意识的、系统的探索。目前,环境考古正逐渐成为考古界关注的热点。简单地说,环境考古学是将考古学、地学、动物学和植物学  相似文献   

20.
《百科知识》2007,(10X):4-6
在“人类的和谐与发展”的永久性主题之下,“2007年诺贝尔获得者北京论坛”的主题为“能源与环境”。与会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就能源与环境问题提出了他们的见解与设想。 本刊记者将他们的发言整理成篇,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