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凯 《东南传播》2015,(6):33-35
中国电影"走出去"俨然成为一个时代命题,与新世纪中国的崛起紧密相关。在此背景下,对中国电影"走出去"的研究就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张艺谋电影是中国电影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典范,其电影在不同发展阶段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分析张艺谋电影国际推销策略,解析张艺谋电影"走出去"成功元素,有利于给予中国电影"走出去"更多启示。结合研究,张艺谋国际推销手段可以分为两种:"披一件东方外衣"和"踩着好莱坞影子"。  相似文献   

2.
电影是一个很好的文化载体,它用生动形象的符号将一个文化形态传播出去,比单纯的文字更能达到文化间沟通的目的。本文以张艺谋的三部商业电影文本为样本,用文化传播学的视角解读之,运用"冰山理论"观察其在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文学在悠久的时间演变中,积淀了深厚的艺术经验与充裕的表达技巧,所以文字语言的媒介存蓄着无穷的文化内质,更能自由地接近思想与哲学等形式上之思,标志着人类精神状态的超越高度与人性纵向的探索深度。张艺谋对文学作品的体认独具特色,形成了特殊的改编思路。本文以《红高梁》与《活着》为例,从分析文本的改编出发,以政治视角与叙述语调为切入点,归纳其特有的改编风格与美学形态。  相似文献   

4.
张艺谋电影具有与众不同的叙事特色,其叙事经历大致可分为张扬叙事、纪实叙事、华丽叙事三大时期.影片<英雄>采用了多重聚焦和螺旋递进式的叙事策略,突出表现了张艺谋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5.
金明 《报刊之友》2013,(7):90-91
张艺谋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电影大师,创造了多部经典作品,其中塑造的形形色色的女性角色成为其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本文梳理整理张艺谋电影中典型的女性形象,归纳出其女性形象的流变,进而分析其女性意识流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龙一新 《视听》2021,(4):91-92
《湮灭》是2018年由亚历山大·加兰德导演的科幻惊悚电影,改编自范德米尔的同名怪谭小说.由于怪谭小说本身晦涩难懂的特质,导演从情感色彩、姓名与女性身份、剧情与关键场景设定角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试图达到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平衡.最终电影收获了影评人的好评,但票房不佳,折射出怪谭电影改编的困难程度.  相似文献   

7.
歌曲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带给人们的是全方位的艺术享受,在电影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歌曲IP改编电影的热潮风行一时,诸多电影投资方和创作者们将他们的目光投向经典歌曲,通过艺术融合的方式将经典歌曲的音乐内涵及文学内涵以电影为媒介,搬上大银幕供大众欣赏。本文通过剖析国内近年来歌曲IP改编电影的实例,阐述这一类型电影的现状,论述此类型电影的艺术特征;探索后期成功的制胜之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色彩是电影艺术的构成元素之一,色彩即感情。而导演张艺谋更是善于运用各种色彩为电影加分,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本文从张艺谋电影中的各种色彩着手,分析电影画面色彩的含义,表达的情感以及带来的艺术效果,从中探索色彩与电影的关系,引出对电影中色彩使用的思考,探究电影深层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张艺谋为了宣传其电影,接连推出了一个个号称史无前例、规模盛大的首映式,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热闹非凡,正如媒体人士所评论,其“由于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将会演变成一个重要的化事件。而大凡构成‘事件’的,它一定有着特殊的意义。”张艺谋电影的前前后后不失为一次值得探讨的“媒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中国影业蓬勃发展,优秀影片层出不穷,但是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的电影更受观众追捧,所以不难看出中国电影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创新源泉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在国际上频频获奖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在他的影片中便运用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在造型设计上,使得拍摄出的电影具有浓郁的中国韵味和民俗风情。本文将立足于张艺谋导演对电影造型风格上的独特理解与设计,分别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的服饰美学与建筑美学、婚礼与葬礼造型上的习俗文化。以张艺谋的电影为例,分析电影中的造型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作用,使影片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的同时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在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在造型上进行大胆创新,使中国的电影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李岩 《青年记者》2016,(2):79-80
莫言的《红高梁》,在1988年改编成同名电影上映时便大火了一把.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长达60集的电视剧《红高梁》在多家卫视黄金档播出.总的来说,无论是电影版还是电视剧版《红高梁》,都制作精良,堪称经典,但二者又具有截然不同的魅力和风格,其中隐含的不同的改编策略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张艺谋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之一,可以说开启了一个时代。《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一系列反应中国社会生活的影片,使张艺谋扛起了纪实风格的大旗,也让张艺谋成为了一代著名导演。然而因纪实电影成名的张艺谋却在2000年后毅然决然地扛起了商业电影的大旗,我们将从张艺谋的纪实风格中,找到其中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张艺谋电影中的"中国红"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来探讨他用红色构筑的野、柔中蓄刚、意象合一之美.  相似文献   

14.
浅谈象征手法在张艺谋电影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励思 《新闻世界》2011,(7):238-239
象征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最早是在文学作品中运用,后来扩展到影视艺术。张艺谋所执导的电影运用象征手法几乎达到了挥洒自如的程度,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电影的崭新形象。本文以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为例,探讨了电影创作中象征手法的多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陈刚 《声屏世界》2021,(5):75-76
近些年随着电子游戏的飞速发展,游戏改编电影成为新的趋势.但是"游戏IP电影"这一日益流行的现象背后存在许多问题.这种类型的大多数作品通常产量低、口碑较差,不仅没有带来预期的市场火爆的收益,反而遭受了很多批评.而且,这种现象不仅导致电影的市场收益减少,而且对整个"游戏IP改编电影"的市场发展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吴辉 《现代传播》2007,(2):24-27
本文以莎士比亚电影为例,从三个方面:即改编的可能性与动因、文本作者如何被电影作者置换和改编电影的消费与获利,分析并阐述了改编实际上是文化产业的一种策略。它不仅丰富了文化市场,吸引来更多的观众,而且更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一旦这种作为文化产品的改编电影充斥整个市场,作为观众的消费者就会变得愚昧麻木,缺乏对文化产品的鉴别和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电影改编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从电影开始具有叙事功能起至今,文学与电影已经走过了百年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历史。笔者试图从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合流这样一个特定的语境切入时下比较盛行的改编方法,试图为从文学到电影的改编研究开辟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8.
继奥运会会徽揭牌晚会、及修改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之后,不久前张艺谋再一次出现在非电影拍摄的演出现场。 对此,他说,我真的不是想证明什么,吸引我的是它们带给我创作的冲动  相似文献   

19.
IP (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产权”.游戏IP也就是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受众基础的游戏知识产权.近两年,热门游戏纷纷改编成电影,“游戏IP电影化”成热门话题.《魔兽》可谓一大成功之作,上映24小时,票房破4亿元,截至6月12日21时,上映4天,票房突破10亿元,刷新了国内各项票房纪录.①综观国内的游戏IP电影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游戏IP电影化”改编的特征是什么?其改编难点在哪?为什么《魔兽》能够消解难点从而玩转这一模式?  相似文献   

20.
班颖 《声屏世界》2021,(11):81-82
商业电影已发展成为我国一种重要的电影模式,吸引了许多媒体与相关专家的关注.文章以张艺谋后期的电影作品为例,阐述了我国商业电影的崛起,并探讨了我国商业电影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