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未结速,在资本主义内部就已开始酝酿下一次世界大战。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指出:“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世界霸权’是帝国主义政策的内容,而这种政策的继续便是帝国主义战争。”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垄断。垄断资本追求超额利润的无限贪欲又决定了帝国主义的掠夺本性。只要帝国主义存在一天,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就不会停止,战争的根源就依然存在。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败国——德国又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那么,它是怎样由战败国发展成军事强国,最后成为二战罪魁祸首的呢?  相似文献   

2.
一 [教材特点]初中《世界历史》现代部分共分六章,以俄国十月革命为开始,以第二次世界大界为中心,讲述“二战”前后半个世纪的世界形势和历史事件。第三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讲述了1919—1939年前后20年的历史,这正是两次世界大战间的20年。这期间既是“一战”后的世界,也是“二战”前的世界,既是旧战争的结束,又是新战争的酝酿。尤其象是同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间歇,或是两个大战中间的休战,战争与暂时和平交炽着,战争势力与遏制战争的力量互相较量着。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世界大战的根源,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对立,并没有得到解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之后的半个世纪里,人类历史就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深入研究两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将有助于人们了解今天的世界,思考和探索当代的战争与和平问题。  相似文献   

4.
帝国主义就是战争。这是伟大导师列宁早在本世纪初就已指出的一条科学的定律。在帝国主义时代,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和帝国主义之间的争霸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些战争并不一定都表现为世界大战的形式。自从帝国主义这个怪物出世后不到一个世纪里,已经给人类带来了数百次的局部战争,而世界大战至今只有两次。就是这第二次,也并不是完全不可能加以制止。丘吉尔在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里一开始  相似文献   

5.
1914年8月初,全面爆发了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在这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第二国际大多数政党的领袖都公开撕毁了战前他们签署的巴塞尔宣言,背叛了国际无产阶级,与本国帝国主义政府进行公开的合作。1912年召开的第二国际巴塞尔代表大会所通过的宣言本来确定:如果帝国主义胆敢发动掠夺战争的话,各国无产阶级必须坚持国际主义原则,以无产阶级革命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可是,事隔不到两年,当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6.
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催生了战争恶德。极端民族主义、唯意志论思潮、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战争恶德的思想基础。其主要思想包括:和平意味着毁灭,战争是崇高而道德的行为;领袖是首要的,军人要为之牺牲一切;在战争中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战争恶德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持续提供了思想动力,并加剧了战争的野蛮与灾难。  相似文献   

7.
1918——1919年的德国革命是德国贵族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帝国主义的矛盾极端尖锐化的结果。它是在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在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求解放思想的巨大影响下,开展起来的。德国的政治危机在战争前几年本已成熟。因此,德国帝国主义者发动了世界大战,他们不仅妄想按照自己的利益来重新分割世界,而且还企图利用战争巩固自己的政权、预防革命的爆发。但是,发动战争的结果,使得帝国主义德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变化,这就更促使了帝国主义德国内部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相似文献   

8.
教学设想: 1.突出史实,渗透思想教育 本课教材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帝国主义国家挑起这场战争的过程,概括叙述了这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及给人类造成的空前灾难,对学生进行“帝国主义就是战争”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以纳粹德国为首的法西斯国家疯狂地扩军备战,并不时地在各地点燃战争火焰。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德国武装入侵奥地利;接着又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侵略战争正在局部范围内升级和扩展,世界大战的威胁日益临近。面对法西  相似文献   

10.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英美帝国主义的御用学者总是把战争责任完全推之于德、日、意法西斯国家。事实上,战争祸首不仅是三个法西斯强盗国家,而是整个国际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世界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势力范围,为重新瓜分世界以至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引起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是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这次大战是在资本主义总危机基础上酝酿成熟的,是各帝  相似文献   

11.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对巴尔干地区的激烈争夺、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战争政策,以及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反奥活动,是该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背景;塞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波,刺杀了奥皇储斐迪南,酿成萨拉热窝事件;各帝国主义利用该事件蓄意挑起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2.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一九七○年五月二十日声明中指出:“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各国人民必须有所准备。但是,当前世界的主要倾向是革命。”我们反复学习列宁的光辉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对于深刻理解毛主席这一英明论断,揭露苏修、美帝两个超级大国的反动本性,进一步认清时代的特点和大好形势,有着重要意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的光辉文献。在  相似文献   

13.
初中世界历史下册第八编第十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大约不到一千三百字的课文中,共包括三项:"大战前的国际形势","大战的开始","大战的进程".课文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似乎要求从大战前夕的国际形势说明发生战争和战争转变为世界大战的原因,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提出的"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意义,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战争的一般情况和战争削弱了整个资本主义阵营,使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机更趋成熟等等.以下,试就对于课文的如上的看法,对若干问题作些极为简单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人类战争存在无限化与受制约控制的两种历史运动趋势.总体战争是人类战争历史运动向无限化发展的顶峰.世界大战是20世纪的历史现象,是实行"固守绝对目标、使用绝对手段、谋求绝对胜利"的无限化总体战争.二次大战把战争推到能够毁灭整个人类的极端界限,促使人类从此进入新的有限战争时代.热核武器与世界整体性发展所产生的制约作用,是20世纪下半叶没有发生新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影响21世纪战争与和平前景的两大矛盾,一个是新的世界性贫富两极分化,另一个是全球走向一体化与民族国家主权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篇略加整理的历史资料。当前,苏美争霸愈演愈烈,欧洲仍是它们争夺的战略重点,德国继续处于分裂状态,更是苏美在欧洲争夺的焦点。尽管“缓和”骗局还在吹吹打打,但这样争夺下去,苏美必有一仗。勃列日涅夫在扩军备战和争霸野心方面,其贪婪性、疯狂性和冒险性比起赫鲁晓夫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目前遍及全球的争夺世界霸权斗争中,苏修明显处于攻势,美帝处于守势,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已成为主要的最危险的战争策源地。因此,重温下面这段历史,对了解苏美争霸的内容和实质,认清其发展趋势,可能不无教益。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实现了由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这从其对战争问题认识的嬗变中可窥见一斑.他对战争根源的剖析、"一战"性质的判别,以及对待战争态度的确定,分别经历着由人性恶到帝国主义、由公理与强权之争到帝国主义战争,以及由支持参加世界大战到主张尽力于国内阶级战争的认识演变历程.这是其接受马克思主义后知识学背景发生变化,实现由启蒙话语转换为阶级革命话语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资本主义总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帝国主义,疯狂的进行着扩军备战,使这些国家越来越走向了国民经济军事化。战后十八年来,帝国主义国家一直保持着庞大的军事开支,军费在预算总额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近年来这种现象尤其严重。北大西洋集团成员国的直接军费开支,1949年时已达到187.77亿美元,1953年朝鲜战争时期达到639.94亿美元的高峰,以后稍有下降,但是到了1961年就已经超过1953年,达到678.92亿美元之多.其中,以美、英、法、西德增长最快.(见表Ⅰ)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述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和两大敌对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帝国主义国家间力量对比的变化,激化了它们之间的争霸斗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二、重点难点重点: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难点: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上半期,德国帝国主义为了重分世界和统治世界,曾经两次充当世界大战的祸首,但结果都失败了。德国人民被两次拖入民族灾难的深渊。现在,德国东部的劳动人民,获得了自由决定自身命运的机会,从历史经验中作出了应有的结论。他们在德国统一社会党的领导下永远根除了资本的统治,永远消灭了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但是西德,仍然是危害和平事业的、军国主义和复仇主义的策源地。西德的帝国主义分子和反动的史学家政论家,为了准备新的世界大战,正在设法证明,德国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都出于偶然。反动的史学家和回忆录作者特别热心地力图证  相似文献   

20.
民族主义与二十世纪的战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主义与20世纪的战争有不解之缘。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对战争所起的作用存在着重大差异:帝国主义各国民族主义的恶性膨胀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使人类饱受了史无前例的战争浩劫;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主义推动了席卷亚非拉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广泛开展,打碎了西方的殖民体系,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纷纷取得民族独立;二战后第三世界的民族主义导致了战后频繁的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成为世界动荡、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